吴京看哭黄渤点赞,删减18分钟的《八佰》,依旧是华语最佳

千呼万唤中,《八佰》终于与观众见面。

首轮提前点映过后,影片在豆瓣上已经开分,目前8.1的评分证明了影片的口碑。

吴京说,这是他8个月来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看哭了好几次:

《八佰》,让中国战争片又上了一个台阶。

黄渤看完则是感慨万千,他说:

中国现在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

这部影片到底凭什么?

《八佰》

The Eight Hundred

Part

1

谈《八佰》之前,绕不开影片复杂又坎坷的拍摄上映之路。

时间倒回2017年的9月9日,《八佰》于苏州正式开机。在此之前,剧组已经不惜耗费重金,在当时尚未开业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按照1:1的规模搭建了电影的主要场景四行仓库与苏州河的两岸。电影的主要外景都发生在这里,占地规模达两百亩,前后修建耗时十八个月,才最终完成了苏州河两岸68栋建筑、30多万平方米的搭建,以及“苏州河”的挖建。

《八佰》的故事改编自淞沪会战中著名的「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历史事件,这场战斗虽然以最终“八百壮士”退入租界宣告结束,但却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谱写了一曲忠诚赞歌,也因此载入史册而广为人知。

早在十年前,管虎就曾计划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但因为投资太高,导致项目一直被搁置。好不容易找到了投资,结果在筹备过程中又经历了搭建工程拖期、原定演员撤离等等波折,以至于影片光是前期筹备就花了四年时间,原本该片的拍摄计划是在《老炮儿》之前,但但因为剧作、拍摄地等等原因,所以只能先拍《老炮儿》。

2018年4月27日,电影在苏州经历了230天、长达七个月的拍摄终于杀青,之后又经历了一年之久的的后期制作。因为该片是亚洲第一部全程数字IMAX电影,无论对特效还是拍摄都要求极高。在拍摄中,演员不能粘假胡子,因为在IMAX镜头下很容易穿帮,而由于IMAX镜头透视感极强,即使是拍一个远景镜头,远在百米之外的演员也得有所表演。而为了保证战争场面的水准,剧组还请来了《霍比特人》系列的特技协调师格伦·鲍斯威尔担任战争场面指导,《指环王3》《X战警:逆转未来》的特效指导蒂姆·克劳斯比来为影片的特效环节把关。

影片的演员阵容更是相当强大,主演有张译、王千源、姜武、欧豪、黄志忠、杜淳、张宥浩、魏晨、李晨、余皑磊、俞灏明、郑恺、唐艺昕、辛柏青,客串出演的则有黄晓明、姚晨、侯勇、梁静、刘晓庆等大腕,可说是众星云集。

如此大的手笔,让影片的制作预算高达近7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影片的票房至少得到20亿才有可能收回成本,而此前抗战题材的国产战争片票房最高的不过是《金陵十三钗》的6亿票房,所以《八佰》的制作俨然是国产电影的一次豪赌。

然而让导演管虎没有想到的是,影片的上映之路会如此艰难。影片原定于2019年的7月暑期档上映,并获选了第22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影片,确定于6月15日做全球公开首映。可就在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天,6月14日晚,影片因技术原因而被紧急叫停,十天之后,《八佰》官宣撤档。此后,影片多次传出定档的消息,但一直无法上映,最终成为2019年的内地院线又一部失踪电影。

一直到今年的7月,内地院线复工之后,《八佰》再次被传闻说即将定档上映。好在经历了多次狼来了的假消息之后,影片终于官宣定档今年的8月21日,瞬间就引爆了观众的期待值。

在风口浪尖里撤档重剪,在百废待兴时定档救市,《八佰》的戏里戏外都很悲壮。

Part

2

在看《八佰》之前,我特意去补了一下1975年台湾省出品的电影《八百壮士》,还专门去找了一下更早的1938年的默片版来看。

应该说1975年的台湾电影版,基本是在1938年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清重制,虽然明星云集,场面更加宏大,但从故事情节和创作手法而言基本一模一样,都是诞生于特殊时期的宣传任务大于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影片。前者拍摄于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第二年,后者则拍摄于七十年代,属于台湾省当年流行的军教片

所以《八佰》上映之前,我对这部影片的最大担忧是——

影片会不会拍成一部1975年版的升级加强版?

然而电影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管虎的《八佰》无论是影片风格基调,还是故事侧重的角度都与此前的两版电影截然不同。

在1975年版的台湾电影中,虽然对于四行仓库战事惨烈的描写,但大多数层面还是站在老式战争片的定位上来拍摄,将领们如何统帅指挥身先士卒,士兵们如何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爱国人士们如何冒死支援前线等等,这些情节固然很戏剧很感人,但对于战争的描写过于简单且模式化,片中所有的情节和角色都是历史的演绎,而留给电影本身的艺术加工和创作空间极小,因而显得故事非常单薄。

但《八佰》则截然不同,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单纯,没有淞沪会战的大场面,没有总体的战略设计,没有高层人物的复杂形象,没有政治博弈的阴险狡诈,只有一个任务——守住四行仓库,只展现一件事——这四百多人怎么打这场仗。

影片的主角不再是伟光正的将领,或是高大全的英雄主角,反而是一群立场并不坚定的逃兵,他们贪生怕死、面对烧伤抢掠的日军的时候一心逃命,以至于这些角色出场时很难让人将他们同民族英雄这样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但影片的戏剧冲突恰恰在这里,编剧透过这群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伤痛,同时也透过这群小人物在战争中的立场转变,展现了军人们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在历史书里,我们通常只看到八佰壮士奋勇杀敌与日军血战的英雄事迹。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保家卫国的军人们,几乎是在被作为弃子的绝境中展开殊死作战,他们是真的不怕死吗?

当然也未必,这个世界上没有没有人生来英勇,只因为有人为了责任、为了担当、为了保护更多的人选择无畏。而这正是《八佰》最动人的地方,在影片中,八佰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透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被具象化成为一个个的人

也因此,在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中,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奋不顾身,也就有了一种伟大的力量蕴含在其中。

所谓英雄,不过是因为平凡人挺身而出,《八佰》的主角正是如此。

全片有多达十几个主要角色,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说着各式各样的方言俚语,有的是从没摸过枪的军队会计,有的是农民出身拖家带口逃命的半路士兵,有的是痞气十足欺软怕硬的老兵油子,有的是还未成年就被卷入战争当中的单纯少年。

但战争的残酷就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被裹挟其中,从一开始的仓皇逃命,到无路可逃时的恐惧绝望,再到意识到作为军人的使命与责任,一直到最后奔赴战场舍生忘死的英勇无畏。

尤其是穿插在那些惨烈战斗之余的,是角色们对于生的希望和死的恐惧、对世俗生活的动心、对战事不利的悲愤,与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目睹战友牺牲时的泪水,这些细节上的刻画,保证了片中大小角色都基本做到了形象的饱满和真实,即使你并不了解真实的四行仓库战斗,但一样会被带入进故事当中,为片中角色的壮举而动容。

《八佰》是一部歌颂英雄的电影,也是一部展露战争状态下多种人性状态的电影。

一如片中姚晨饰演的何香凝所说的那句台词一样:

国人皆如此,倭寇怎敢?

Part

3

电影的故事结构很简单,围绕着国军八十八师524团奉命驻守四行仓库的四天四夜为故事主干,同时片子又分为两条线:仓库内的战斗仓库外的群像

战争场面无疑是影片的重头戏,历史上的四行仓库战役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

一方面,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而五十米河宽之隔的南岸,正是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云集了市民、难民、学生、各国媒体及驻军等。这使得四行仓库保卫战成为了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被围观”的战争

北岸血战之时,南岸依旧歌舞升平,犹如这场战争的看台一般。一如片中的台词所说:一条苏州河,隔着两个世界,一边是天堂,一边就是地狱。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无形中更加深了这场战役的悲壮感。

仓库外不仅有日军的猛烈进攻,还有租界区无数中外人士注视的目光,壮士们深知,这场战斗早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尊严的层面。他们坚守的每一秒,都在向世界宣告着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但另一方面,524团奉命坚守四行仓库,是为了证明当时中国坚决抗日的决心,想要以此获取国际社会的支援。所以,这一仗本身就是一场政治表演,是打给国际友人看的。而被下令死守“四行仓库”的524团,则是弃子。

更何况这群弃子不仅人数没有对外宣称的800人那么多,而且有很多还是没上过战场的杂兵以及只想逃命的老兵油子,让这样一群小人物组成的队伍临危上阵对抗训练有素的敌军,简直是以卵击石。

面对这场必输的战役,求生”是很多人起初最大的愿望。

欧豪饰演的新兵端午一心想带着年幼的弟弟小湖北一起溜之大吉,张译饰演的文职会计老算盘根本没拿过枪,用他的话说“打仗嘛,这么多人呢,多了自己不能胜,少了自己也未必会输。这仗总会打完,可自己死了就是真死了”,姜武饰演的东北兵痞老铁贪生怕死,王千源饰演的老兵羊拐空有好枪法,可在一次次的败仗中早就失去了军人血性,打仗时只惦记如何保命。

但当看到战友一个个血溅当场,壮烈牺牲,看到平民亲友被日军当众惨无人道地杀害,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骨子里的男儿血性被逐渐点燃了,之后这些人陆续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悲壮桥段也就成为了影片中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名场面。

与这群贪生怕死的小人物相对的,则是从坚守第一天开始就奋不顾身的524团老兵们。他们在团长谢晋元(杜淳 饰)的带领下,一次次击退的日军的突袭。但因为敌我强弱悬殊,524团的每一次击退敌人,都需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年仅21岁的士兵陈树生(郑恺 饰)身上绑着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只留下了“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为了炸掉日军的装甲车,士兵们一个个绑着手榴弹,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排队赴死的场面,简直让人泪崩。

这一声声人体炮弹,也炸醒了对岸沉睡的人民:

原来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和日本人苦战,哪怕战至最后一滴血,也不让国土分毫。

战争刚开始时,生活在租界的人们因为炮火打不到所以只是麻木不仁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地隔岸观火;可随着战事的惨烈,看着对面的国军将士们不断有人壮烈牺牲却依然死守这最后一道防线,人们开始悲痛、激愤,并为将士们呐喊助威。

随后,国人们也被国军将士们的精神所感染,上至名流学者,下至贩夫走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踊跃支持前线,甚至有女童军、黑帮马仔、热血学生等人冒着枪林弹雨以命相博,前仆后继地为北岸提供各种支援。

然而即使524团在绝境中完成了驻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的任务,可最终他们等来只是一句撤退的命令。当一心守卫国土的谢晋元从南京派来的官员口中得知四行仓库的浴血奋战,实际上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秀”时,他的愤怒和沮丧可想而知。

在冰冷的政治面前,士兵们滚烫的献血变得一文不值,无形中更加深了八百壮士命运的悲剧底色。

Part

4

仅就笔者个人有限的观影经历而言,《八佰》可以说是——

目前华语战争片的最高工业水准。

如果纯粹从技术层面而言,《八佰》拥有顶级的制作与视听表现力,其战争场面的激烈火爆程度、战斗场景的写实感以及对于战争残酷的悲壮表达,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这样的评价绝非过誉。

历史上四行仓库守卫战规模比较小,而电影里把惨烈程度放大了十倍。影片前半段利用多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完整构建出了一个严酷惨烈、时刻紧绷的战争情境氛围,士兵们在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中有人冒死反击,有人惊慌失措,让人看得简直目不暇接,完全喘不过气来,完全不输欧美战争片的动作场面。

不过,尽管影片在工业技术上的水准值得称赞,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影片在文戏上的薄弱和欠缺也相当明显。影片的创作野心极大,但受限于篇幅,对南岸生活的描写没有和战争场面实现很好地平衡,导致严重削弱了战争场面的情感表达,显得剧情有些走马观花。

电影多次出现了白马的意象,是用马来象征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的状态。一开始白马受惊四处逃窜,如同刚刚入驻四行仓库时惊魂未定的守军战士,胆怯畏战;而后白马重新出现来到四行仓库就好比国军战士坚定信心,誓死守卫;最后出现的白马则或许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但这种设计反复出现,就会显得过犹不及,显得刻意。

还有影片因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目前的版本在故事细节上有很多修改的痕迹,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片观感上的落差,尤其是电影的开头部分存在画面情节不连贯的情况,应该确实是有一些改动。

比如:欧豪所饰演的湖北保安团逃兵是怎么被收拢回四行仓库的?黄志忠这个角色后来又是如何在混入难民后被日军吊起来进行凌迟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映版将阮经天饰演的角色——一名租界里生活的日本人,完全删除,连豆瓣条目上都没有他的名字。据说他在用日文制止日军的暴行时被人们发现,最终被吊死。这样一个角色就将苏州河南岸的众生形象变得更立体,前后的转变也更加有讽刺意味,大大增加影片深度。

当然,抛去这些场外因素,《八佰》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以战争片的题材来展现人性——以怯弱写磅礴,以绝望写勇敢,以迷茫写悲壮,以匹夫之勇写义无反顾

年度最佳华语战争史诗,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