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还原众生相:为什么父母的爱会让人窒息?

中国人羞于启齿的家庭关系,被这部剧拍得淋漓尽致

来源:书单 | ID:BookSelection

作者:书单君

01

最近,国产剧《小欢喜》火了。

剧情围绕高考展开。父母陪读、煲汤接送、牺牲工作和个人时间,不断推着孩子向前冲,可谓是“一人高考,全家备战。”

因为在中国家长眼中,分数代表了一切,孩子的成败也决定着自己的人生。

剧中,陶虹扮演的宋倩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单亲“虎妈”,为了能让女儿乔英子考上清华、北大,她丝毫不敢懈怠。

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她给女儿炖海参燕窝,麻辣烫火锅等垃圾食品统统拉黑。

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她每次考试都为女儿答疑,知道女儿学习累,带她去看电影放松,还买护眼仪保护眼睛。

可以说,她真的是一位很“完美”的妈妈,但也正因为她过分追求“完美”,让原本就压力大的女儿,更有压迫感,母女之间矛盾也逐渐加剧。

英子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说过,但她更喜欢和爸爸相处。因为爸爸不会逼她学习,还会带她吃火锅,懂她的梦想,还愿意跟她一起玩乐高。

真正让她们母女关系变紧张的是,有次英子逃课去爸爸家玩,更让她生气的是,女儿居然将自己早起炖的燕窝给了前夫的女友喝。

那瞬间,她失望、嫉妒、委屈,于是一怒之下砸烂了女儿辛苦拼起来的乐高。

女儿的一句压力大,让她崩溃:

“你压力大,妈妈压力不大啊?从小到大,就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啊,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地买菜做饭,照顾你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吗?”

终于,英子被逼急了,心中的怒气彻底爆发出来:“我就是喜欢小梦阿姨,至少她不会逼我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我讨厌你!”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英子是用尽全力在嘶喊,仿佛在释放这些年堆积在内心中的绝望和委屈。

这段让人窒息的对话,除了拧巴,就剩心疼。

宋倩震惊了。她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18年培养出来的女儿,为什么不和自己齐心?

她不明白,为了女儿她牺牲了一切,为什么会落得这个下场?

她不明白,离婚后全力栽培女儿,到底有什么错?

她更不明白,在高考誓师大会上,逼女儿写下考700分上清华,难道也错了吗?

她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女儿才是自己最亲的人,她们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她对女儿说:

“妈和你是最亲的人,还能害你啊?

我为你放弃了多少能干成的事,我说过吗?

妈妈完全都是为你好啊,只有妈妈才是最爱你的人。

英子,你可是妈妈的一切啊!”

可是,她从来没有倾听、关注过女儿的真实内心。女儿稍微有点反抗,她的情绪就全面爆发,两个人以爱的名义,互相伤害。

宋倩和女儿的这种相处模式,让我想到了一本书中的观点:父母总是当负责“要求”你的人,而你是负责“满足”他们的那个人。

他们也许没有发现,这对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父母在面对“需求没有办法被满足”的恐惧时,可能会张牙舞爪,想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而忽略你的感受与需求。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甚至和孩子成为连体婴。

他们知道孩子有梦想,但是必须要在孩子的梦想上画上自己的一笔,最后孩子连梦都不敢想。

有人说:我的想法是对的,妈妈的想法也是对的,为什么沟通起来就那么难呢?

正如陶虹在采访中说:这是一对“恋爱式母女”,错位的亲情,拧巴的母女关系,二人双陷在被情感绑架的深渊之中,既无法自救,也无法去拯救对方。

02

生活中,父母拼了命地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给得太多溢出来了还不停地给,可孩子却不想要。

我高中时,班上有个女孩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到大,妈妈对她的生活起居样样打点得无微不至。

用她的话来说:“自从生下她,妈妈再也不是自己了,而是个妈妈了。”

妈妈不去工作也不和爸爸在一起,而是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她身上,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她,操心她的成绩,盘查她有没有谈恋爱。

所以这部剧让她感同身受: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害怕听到妈妈尖锐的声音,天知道我有多想逃离她。

我不是不爱她,也不是不想陪伴她,可是每次我看到她时,我的心就会揪成一团,生怕呼吸一口都是错的。”

一位作家曾说:父母爱得太满,会让孩子犹如惊弓之鸟,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言语、行为,想从蛛丝马迹中看到他的状态,然后决定自己该如何回应。

很多时候,儿女的顺从、讨好,做出一切符合父母需求的事,以父母制定的路为人生中重要标准,并非发自内心,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的只有恐惧和害怕。

剧中,与关系紧张的宋倩母女形成对比的,是刘静和季杨杨这对母子。

有人说:遇到刘静这样的妈妈,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在她的观念中,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所以她愿意倾听孩子的内心。

剧中有一幕非常打动人,英子得知自己期中考试退后了20几名,心情低落。正在自己最喜欢的天文馆门口徘徊时,遇到了下班的刘静,于是两个人坐在天文馆放映厅,有了如下对话:

“我听说你学习特别好,一次考差了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次追上来不就行了吗。”

“那要是下次追不上来呢?”

“那就不追。谁规定的,你次次都得名列前茅呢。”

“学校、我妈,他们全部都在规定我。就觉得我次次都得考好,我觉得我特别累。”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会知道,那规定太多了,你不可能每一样都完成的。”

弹幕上很多网友留言,想要一个刘静这样的妈妈,就算不是妈妈,也可以做个朋友。

她知道儿子学习成绩差,但是从未强迫孩子学自己不愿意的东西。她也特别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

她问孩子:“你想过要考什么专业吗?”

杨杨回答:“没想过,要是实在考不上,就去舅舅那里打个工。”

刘静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开车,想当赛车手。既然开车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爸爸妈妈希望你永远都能享受到这种快乐。所以妈妈支持你,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可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识的。你看舅舅哪儿呢?他做的车辆研发啊、调校啊,那都得是工程师。都是在学校里踏踏实实学出来的,所以杨杨,高考这一关呢,你必须得过。”

简单的对话,却让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的杨杨湿了眼眶。在刘静慢慢推动下,这个多年没有一起生活的家庭,渐渐变得温馨、快乐起来。

其实不管是宋倩还是刘静,她们都是真心实意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爱得太满,只会适得其反。

有句话叫做:父母和子女之间比遇到爱难得多的,是遇到理解。

03

有一期《奇葩说》中,高晓松说妈妈最近忙着老年合唱团的事,居然把他的生日给忘了。

但他很高兴,因为妈妈有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挺好。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将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毫无边界感,肆意介入。

朋友吉吉曾向我抱怨过,她跟男友在一起特别开心,但是他妈却什么事都要横插一脚,这让她很痛苦。甚至还私下里打电话警告她:

“我这辈子最爱的就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他爱你,但是我要求你也必须像我爱儿子一样爱他。如果不是这样,我的内心就会不平衡,觉得你不配拥有我儿子的爱。”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希望自己组建小家庭后,父母能将自己的生活过好,不干涉他们的小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我特别欣赏《小欢喜》中黄磊扮演的丈夫方圆。

不管是孩子早恋还是考试成绩差,他都做到了跟孩子认真沟通。最难得的是,他擅长发现孩子的优点,不紧盯着孩子的缺点。

有一次考试,孩子的分数上去了,但是排名却依然倒数。妻子怒火攻心,给孩子报了4门补习课。

孩子觉得委屈:妈妈,你怎么就看不到我的进步呢?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母子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吵了起来。

回到家后,方圆先肯定了孩子的进步,然后告诉孩子理解妈妈,妈妈这次生气是因为太着急了,平时妈妈都是尊重你的愿望,满足你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上,他做到了不对孩子乱发脾气。也尊重孩子成为大人的权利,孩子想参加艺考,他偷偷找人辅导,甚至将当年自己的“宝典秘籍”都翻出来了。

正因为方圆的张弛有度,方一凡才能成为整部剧中性格最好的孩子。

可是,不是谁都会遇到方圆这样的爸爸,多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在哄父母开心,他们被父母死拽在手里,没有自我可言。

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切,没有自我,他们也无法容忍孩子突然有了自我,所以才想扼杀孩子那份不完美的自我。

尊重自我感受与需求,不代表自私。

如果你一味地要求别人也要符合你的想法要求,满足你的需求,甚至不惜侵犯对方的界限,贬低对方以达到你的目的,这才叫自私。

其实,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适当的手放开。

正如纪伯伦在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经你而生,但非出自于你。

他们虽然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是别把你的思想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过: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爱父母的。

只是,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很多时候,人生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

而亲子关系,永远也没有正确答案,因为被爱所羁绊。但只要彼此之间有爱,心里牵挂对方,不对彼此的人生过多干预,给出适当的指引和陪伴,这就是适度的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谁都不能代替他完成。

—THE END—

文章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