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有喜事1992》说开去,试析黄氏喜剧的功与过


前言:

新浪网评:黄百鸣是香港电影的活化石。此言不虚,黄百鸣出生于1946年,1966年高中毕业之后,进入澳门绿村广播电台做播音员和编辑,1967年进入香港青艺话剧社,做编剧、导演和演员,1970年进入电视台,开始参演电视剧,1976年开始进入电影界做编剧。

他进入香港电影界时,香港电影也正巧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警匪片、功夫片和文艺片大放异彩的时候,在许冠文、周星驰扬名内外的时候,黄百鸣的《家有喜事》系列,却低调地产生了一部又一部,直到如今,依然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可以说黄氏喜剧是被低估的独具特色的喜剧艺术作品。

他的《家有喜事》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八星报喜》,这是他参与的首部和“喜”有关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我们不做多的解释,最有名的、影响力最大的应该就是1992年他参与制作的电影《家有喜事1992》,这是他首次用“家有喜事”这个名字作为电影名,这部电影取得了当年年度十大卖座电影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他翻拍了数部同系列作品,包括但不限于1993年《花田喜事》、1997年《家有喜事》、1999年《九星报喜》、2009年《家有喜事》、2010年《花田喜事》、2011年《最强喜事》、2012年《八星报喜》、2013年《百星酒店》、2014年《六福喜事》等。

如今,内地贺岁片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黄氏喜剧早在最初就是以贺岁片为主题,每部电影都是以祝贺新年做结尾,以团圆美满为主题,可以说是贺岁片的前驱和榜样。

今天,我们试着从《家有喜事》系列电影中,分析一下黄百鸣的喜剧魅力。

1 特色:家有喜事系列为什么受欢迎?

前面提到,《家有喜事1992》在当年取得了十大卖座电影第二名的好成绩,就算不看票房,80、90后们也没有几个人是不熟悉这部家有喜事的,有人评价:黄百鸣的家有喜事适合3到90岁的人观看。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那么,《家有喜事》系列,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故事大纲简单明了

当年周星驰拍了一部《大话西游》上映时被骂成狗,直接导致其公司破产,如今依然有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究其原因,是因为故事大纲凌乱,过于天马行空。

但黄百鸣的电影我们发现和周星驰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大纲很简单,虽然简单,但却很完整。

以1992年《家有喜事》为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常家三兄弟的故事,大哥婚内出轨、二哥女性化、三弟水性杨花,他们各有各的问题,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故事,他们都遇到了改变自己的女人,最终三个人家庭圆满,故事结束。

1997年《家有喜事》更不用提,和1992年的故事大纲基本一致,同样的家庭结构,同样的三兄弟寻找真爱的故事。到了2009年《家有喜事》,导演为了避免观众乏味,将家庭结构改变,并加入了其他外来人物,但还是讲三对情侣终成眷属的故事。

2013年《百星酒店》故事大纲改动比较大,故事发生在一座酒店里,而终成眷属的结局换成了酒店的员工们通过一番努力,终于打动了评星员,酒店顺利从4星升级为5星的故事。

这样的大纲就像是写文章时的总分总,让人看起来感到完整又中心突出,一旦习惯这种讲故事的风格,观众就容易接受,避免了观众由于不熟悉叙事风格而讨厌电影的潜在风险,也是保证票房的一种手段。

(2)表现形式舞台剧化

前言中特别介绍了黄百鸣的个人经历,那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和电影特色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黄百鸣曾经参与舞台剧的制作,所以他电影中也总有舞台剧的表现方式。

例如他擅长把人物情感外化、性格脸谱化以及结合其他表演形式。

首先所谓的人物情感外化,就是用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去表现人物的情感,有点像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嚼碎了喂给观众吃,而不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最明显的莫过于《家有喜事2009》版本中,当要表现人物被爱情击中的感觉时,就让人物整个人双脚步伐开始凌乱,然后原地转圈圈,整个人好像飘飘欲仙一样,只因之前台词中提到,心动的感觉就是好像喝醉了一样。

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正是黄氏喜剧通俗的原因,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通俗是它的使命,而黄百鸣将这种通俗表达到了极致。

另外,他将人物性格脸谱化,这一点在《花田喜事1993》中表现突出,这一版本中吴君如饰演的周家小姐周吉,邋遢、嗜赌,于是她的着装就十分随意,而且吃没有吃相、坐没有坐相,洗脚水还臭气熏天。

毛舜筠饰演的母夜叉就脸上长着巴掌大的老鼠斑,穿着一件深色的布衫,走路都带着一把钢叉,腿上还全是腿毛,看起来十分凶神恶煞。许冠杰饰演的小霸王周通,为了表现他的霸道,连走路都是横着走。

如此脸谱化的设定进一步让观众们容易理解剧中的人物性格,也有助于理解剧情。

最后,黄百鸣善用其他表现形式来增加喜剧效果,比如音乐、舞蹈。

电影《九星报喜1999》,是同系列中运用歌曲元素最多的一部剧,从影片一开始,张国荣饰演的马麟祥就是唱歌出场,遇到一见钟情的姑娘紫云,也是通过唱歌来表达心意,到后来紫云失恋,也是通过唱歌表达。

这些元素,都是黄百鸣电影舞台剧化的一种体现,在突出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增加了其喜剧效果。

(3)喜剧内核是悲剧:架空现实又呼吁现实

与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不同,黄氏喜剧总是更加脱离现实。

例如周星驰的《功夫足球》《喜剧之王》等,明显可以让人感到这是建立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人物的经历和故事发展都更加符合现实特色。

但黄氏喜剧则不同,《花田喜事》系列不必多说,故事已经架空现实,发生在一个根本不存在国度,而就算是《家有喜事》,故事也往往显得更加不现实。

比如《家有喜事1992》,人物设定本身就很虚拟,张国荣饰演的常舒,从头到尾都像一个女人,张曼玉饰演的何里玉,是一个活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女人,每次出场必要扮演一个电影中角色,周星驰演的常欢更加夸张,由于脑部有一个裂缝,导致他被砸中就会疯掉,又被砸中就会正常,在疯和不疯之间来回切换。

《家有喜事1997》中,钟丽缇饰演的小萱,出场既是装疯卖傻,和周星驰一起互相比看谁更傻。吴镇宇饰演的老非,一出场就读了N个学士学位和N个硕士学位,但是却是个极为害羞的人,不敢走入社会。

虽然剧情架空了现实,可它却无时无刻都在呼吁现实,陈佩斯在讲到喜剧创作时反复提到这个著名的理念: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有残缺才有圆满,家有喜事系列之所以每次结局都是圆满,是因为他们都有个残缺的开头,《家有喜事1997》中,这种残缺更加明显,大嫂一出现就是牙齿残缺不全,而她自身也是一个被丈夫长期冷落的全职主妇,渴望爱情的滋润,周星驰饰演的三弟,和别人对赌,结果欠下巨款,被人扒光了衣服拍裸照,接着开车还出了车祸,撞坏了脑子。父亲带着他去和另一个傻女孩相亲。这一系列剧情怎么看都是妥妥的悲剧。

2 笑点:过了二十年,凭什么黄氏喜剧依然能引人发笑?

前两天刚刚重温了《花田喜事》,这部电影拍摄于1993年,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可剧中很多情节依然令人捧腹。

做喜剧的人都知道,包袱是容易失去效果的,沈腾就曾经提到,自己演舞台剧,每天都想着如何有新的包袱,害怕观众看腻。那么黄百鸣如何做到,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依然能逗笑我们的呢?

(1)笑点一:丑化,人类本能的笑点

小丑扮丑,于是我们发笑,因为人类的本能就是会对丑的东西发笑,这种笑,是一种嘲笑。在黄百鸣的电影中,他丑化最多的人就是吴君如。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家有喜事1992》中吴君如的扮相记忆犹新,蹲在马桶上,边看报纸边拉屎,嘴边还有一层淡淡的小绒毛。市井小民的心理,明明是公司老板的夫人,平时出去也不怎么会化妆,去高级西餐厅为了省钱吃蛋炒饭。她集中了所有让人嗤之以鼻的丑化特色,别说是女人,就算是作为男人,也很难令人喜欢。如此丑化,甚至让黄百鸣出轨都显得理所当然了。

到了《家有喜事2009》,吴君如依然是被丑化的那一个,大龄剩女,脾气暴躁,吃东西狼吞虎咽,吃完还要搭一个响嗝。加上吴君如本身夸张的表情,又是一个令人难以消受的极品。

除了丑化人物,还有令人物出丑,这个出丑则不分男女,丑人出丑理所应当,美女出丑则更加让人幸灾乐祸。

在电影中不乏这样的美女出丑,在《花田喜事1993》中,关之琳饰演的白雪仙,她爹爹正在和上门提亲的县太爷说自己姑娘很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白雪仙就和丫鬟从二楼窗户翻了进来,被她爹撞了个正着。

(2)笑点二:巧合,让娱乐化到极致

丁鸿元在《喜剧片三议》一文中说:由于喜剧片的特性是笑,在安排情节成可以连续引人发笑的故事,而巧合、误会,常常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所以,它是喜剧片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

黄百鸣善用巧合,例如《花田喜事2010》中就充满了巧合,熊黛林和杨颖原本一个是黄百鸣的女儿,一个是从中原归国的公主,由于机缘巧合,两个人都落水,被人捞起来的熊黛林送入宫中,成了公主,而真正的公主却被黄百鸣捡去当了女儿。

黄百鸣带着女儿前去尚书大人府上提亲,吴君如饰演的正是尚书大人的妹妹,吴君如强烈反对这门婚事,直言黄百鸣是来卖女儿的。

在黄百鸣和吴君如两个人僵持期间,潘粤明饰演的吴上进回府,这门亲事就是给他定的,而他早已经和熊黛林两情相悦,于是拒绝了这门婚事。

另一边郑中基饰演的护花大将军,为了寻找公主,机缘巧合也来到吴府,认出杨颖就是公主,可是公主却不认识他。最终经过一番周折,公主的记忆恢复,熊黛林和潘粤明相遇,这才一切真相大白。

《电影艺术词典》中说:“误会是电影剧作中以人物之间的相互误解而造成矛盾冲突的一种手法,它能使故事情节意趣横生。”而黄百鸣也正是善于运用这种阴差阳错,令故事更加有趣。

(3)笑点三:无厘头的荒诞令人拍案

无厘头,原本是广东地区的一句俗语,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都令人难以理解,做事行为都没有什么目的,显得粗俗随意,但其中又有一定道理。

在《家有喜事1997》中,这部电影由于缺少了张国荣、张曼玉、吴君如等人出演,在搞笑方面,几乎是周星驰一人扛起了整部剧。

和上一部家有喜事一样,这次他又是因为意外成了傻子,和钟丽缇两个人,互相比傻,两个人在沙滩上比赛,钟丽缇一连好几个空翻,周星驰表演劈叉,在我们惊叹他的时候,他起身,身下那双腿原来是一双假腿,接着他说,做事情要靠脑子的,不能什么都靠武力。

(4)笑点四:适度的重复和创新

重复不一定会带来厌倦,也有可能带来梗。

王海洲主编的《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中谈到:喜剧电影以重述的方式帮助人们回忆起就近的或者久远以前的影像的历史,以拆解,或者缅怀,或者改写的方式勾起这个只有本地人,且深植在本地大众文化土壤中的人才能明白的乐趣,才能理解的隐喻。

黄百鸣的喜剧中有很多重复的情节和台词,不但不会让人觉得烦,反而觉得好笑。

例如黄百鸣追吴君如的车,两次吴君如都是上车,对司机说不关车门不要走,结果两次车门都不小心关上,而吴君如两次都一脸惊讶问司机,你哪位?你带我去哪里啊?到了第三次,吴君如直接对司机说,陈师傅啊,好久不见啊。

重复虽然好笑,但是也要适度,《家有喜事1997》就因为和1992版过于相似而被人诟病,为此,黄百鸣选择创新。

很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创新,比如之前电影中用过唱歌、跳舞、粤剧,到了《花田喜事2010》,他就和吴君如两个人来了一段freestyle。

3 缺陷:港式喜剧的出路在何方?

尽管黄百鸣努力创新,但肉眼可见,黄氏喜剧还是慢慢走到了没落。事实上,从1992年那一版开始,后期作品虽然也有亮点,但总体上都不如最初那一版。

如今,在内地电影产业崛起的现状之下,香港喜剧电影更是举步维艰。王晶连续N年被骂拍烂片,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反响平平,黄氏喜剧也不例外。

其实,除了大环境的艰难,黄氏喜剧自身的缺陷也很明显。

(1)过度生硬、强行圆满

别看黄百鸣的电影大纲简单,但是要把一开始的一盘散沙过渡到最终的一团和气,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过度得不好就让人觉得别扭。

在《花田喜事2010》中,古天乐饰演的花田国国王,因为黄百鸣欺骗了自己,原本要把黄百鸣杀头,但因为自己妹妹的阻止和母亲的劝说,上一秒还十分坚定的他突然就说那不斩了。不斩也还说的过去,没想到他还要赐婚,这个赐婚真的赐得莫名其妙。

电影《百星酒店》中,评星员评论到这个酒店管理层极为苛刻、保洁部门态度很差、服务员服务意识也不强,这种酒店真的不能评为五星级,但由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团结力量,于是决定给他们五星。如果说这个五星还能让人勉强接受,那么居然还给他们超豪华五星级评价。

(2)部分笑点低俗化

由于香港的文化环境,没回归之前的香港电影尺度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为了搞笑,不惜让笑点低俗化。

在《花田喜事1993》中,张国荣饰演魔术师高柏飞,拉着女扮男装的关之琳变魔术,利用魔术把关之琳全身上下摸了个遍,发现她是女人之后,变出一大柱香,还对着众人解释道,原来这位哥哥喜欢条状物。台词色情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到了《九星报喜》连人物的名字都起得十分色情,三兄弟分别叫马麟大、马麟举和马麟祥(长),到了影片结尾,更是有句台词直言这三兄弟“又大、又长、又举。”实在少儿不宜。

(3)过于强调色欲和金钱

通俗不等于低俗,但通俗玩不好就成了低俗。

在黄氏喜剧中,总是过于强调色欲和金钱,与内地表达感情含蓄不同,黄氏喜剧表达爱情往往是因为一见钟情,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是见色起意。

《花田喜事1993》中,几乎每个人都是见色起意,包括张国荣和关之琳饰演的这一对金童玉女,竟然是因为对方长得好看,于是千方百计要在一起,两个人好不容易见了面,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床。

这种对色欲毫不掩饰的追求,完全忽略了爱情、简化了婚姻,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影片中有多处表现出对金钱势利态度,《花田喜事1993》中势利眼的吴君如,听到指腹为婚的丈夫原本家财万贯,马上点头同意,听到他现在穷困潦倒,立刻死也不同意嫁人。

《花田喜事2010》中熊黛林原本死也不肯承认自己是公主,听到有用不完的名牌包包立刻点头同意。

在影片中,并没有明确去批判这些势利的角色,反而最后他们都求仁得仁,就算受到了惩罚,但最终依然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价值观导向没有那么明确。

除了性和金钱,人们更渴望用更高级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来包装自己,比如徐峥电影中,对家庭温暖的强调,陈思诚电影中,对正义邪恶的探讨。

弗莱说,喜剧最终所要实现的社会是观众理想中的社会。或许正因如此,黄氏喜剧的结局才总是大团圆结尾,但如今观众的口味已经提高,简单的大团圆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

观众们不愿被盲目讨好,更愿意看到诚意,不愿意被强行教化,更愿意被无形感化,不愿意总被剧中人物炫耀,更愿意自己的三观得到认同。

或许只有把握住了这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喜剧作品。但无论如何,黄氏喜剧都是华语喜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也绝不能因为一些瑕疵而否认黄百鸣在香港影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