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片,今天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可以排在我看过的电影的前十名。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初中,班主任在课堂上给我们看的。那个时候还小,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喜剧。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三傻坐在屁股形状的板凳上做出抚摸屁股的动作。记得最清楚的两句台词是“All is well”和“你的朋友不及格,你很糟糕,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第一句台词反复出现,也是整个电影的基调。第二句台词完全是因为自己也是学生,所以对于成绩格外关注。
今天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才发现这部电影并不是喜剧,它只是披着喜剧的外衣,他也不是悲剧,因为剧中的每个人都得偿所愿。兰彻随心所欲,既当了老师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工程师。法汗成了著名摄影师,拉朱摆脱了家庭的贫困,消音器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成功,皮娅遵从自己的内心嫁给了喜欢的人。我猜,病毒院长也学会了如何教书。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太过美好,现实中哪有这么美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理想主义的电影。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只记住了笑的场景。第二次看,我却哭了。拉朱流着泪在家庭和朋友之间挣扎,最终跳下了三楼。有些朋友值得用生命守护,我希望我也能遇见这样的朋友。法汗跟父亲坦白自己的梦想时我也哭了。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坦然面对父母,告诉他们我们真正的想法。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好像这一生都身不由己。”我们就承载着父母亲人的期望来到这个世界,他们要求我们要乖,要听话,要考好成绩,不能早恋,不能逃学,不能打架。要考一个好大学,选一个好挣钱的专业。他们却从来不会问你,你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把他们的期望投射到你的身上,你得成为他们的骄傲,得承担起这个家庭的重担。我很羡慕法汗,可以真诚的跟父亲交谈,而且父亲也支持他的梦想。也很羡慕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我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确定。毫无疑问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也深深爱着父母。
纪伯伦有句诗是“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不是为你们而来,只是借你们而来。”希望我以后为人父母时,也记得这句话,多听听孩子的话。
拉朱摘下手上的戒指,也意味着他不再恐惧。他摔断了腿,才站起来。我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呢?我总是活在对明天的不安中,所以过不好今天。人是很难面对自己的恐惧,很多时候知道那并没有什么,但是难以做到。我从小就怕黑,现在也怕黑。我知道关了灯也不会出现鬼,可是我怕呀。我以前也很怕一个人坐午夜的火车,可是父亲病危时,我一个人也坐了午夜的火车时。比起坐火车的害怕,我更害怕失去父亲。
影片的理想主义就在于,主角们都得到了美好的结局。而现实却是,一个家庭的贫困真的会拖累一个人,不仅是从物质上,也是从精神上。贫穷的人会有很多顾虑,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年纪看,会有不同的想法,也能看到电影里更多的东西。当然,这是说那些好电影。
四十几岁的阿米尔汗也好嫩呀,完全看不出年龄。难道保持年轻心态真能驻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