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泉》| 题不达意的拙劣主旋律模仿

这是一部由“黑白”影像和直白符号简单拼接而成的影片。

二月泉讲述了老实巴交的农民张强的故事,他一直很喜欢二泉映月。五年前他救了一个商人程刚,程刚为了报恩,在张强的村子里建了一个造纸厂,八年后,张强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张强查出女儿的病与造纸厂的污染有关,由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月泉》这部影片聚焦了当下的国内的环境问题,展示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的互相转换,用带有主旋律意味的叙事方式去强调了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但在这种探讨中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初被视为发家致富之路的各种经济发展方式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潘多拉魔盒,在问题彰显前的每时每刻,经济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当这个魔盒打开,问题被揭露出来。

例如片中张强女儿的白血病被发现,那么环境议题才会被众人所重视。往昔的一切行为皆被推翻,好与坏的定义顷刻颠倒,也正是如此,像《二月泉》这种类型的影片经常会无意识的散发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气息。

影片选择扎根乡土,以一件发生于乡村中的事为视角,展现前后众人的态度变化过程,首先是为了获得利益而展开的“你死我活”般的争斗,其次是获得相应利益后的行为,最后是不再从中受益,立即转变的行动和态度。

这种呈现故事的线性结构尽显人性贪婪之处,也借助乡土领域进行了对封建与迷信思想的侧面抨击。

正如前文所言,《二月泉》这部影片将乡村地区设置成为了人性恶念的展示场域,并通过一些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生活细节来不断加强这一点。

例如张强的邻居求他帮助时,他会因为十几年前的一件小事而耿耿于怀,甚至扬言,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件事,而实际上,其实只是因为他偷别人家的鱼被主人发现了。

这种细节般的情节刻画其实在观感上呈现较为刻意,并且已然附加了先入为主的敌视情绪,成为了一种图解般的主题先行实例,这种主题先行使得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命题作文式的存在。

通过种种细节去反复强调当地村民的落后与无知,在这个基础上展现主角富裕后的种种行径,最终以此来警示众人,不要牺牲环境去争取经济利益,那些愿意这么做的人都是无知愚昧的。

通过命题作文的方式来展现这种单线程的主题,最终自然而然地使得影片的说服力不足,并且有一丝丑化的嫌疑在其中,事实上,人物的行为动机都应有先前的铺垫,一方面直截了当的展现他们的恶行、恶念。

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的展示他们对家庭的重视,这样矛盾的人物塑造和缺少足够铺垫的设置会是的影片缺少足够的深度,亦缺乏逻辑链条。

《二月泉》中的二泉映月,更像是一种关乎于环境的特殊情怀,用泉水、大树这种直白的符号来时刻提醒受众,每人时时刻刻都置于环境之中,以此来强调环保的作用。

而婉转的乐曲与直接、贪婪的人性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但令人不解的是,《二泉映月》似乎并没有起到关键的承接作用,也并没有在电影中给人留下过深印象。

音乐更多地伴随着一些“黑白”的美景出现,一方面成为亲情的认可标志,另一方面完成简单的音画对位,但这些使用方式都极其简单,甚至难以称之为适宜的电影级技法。

影片中的各个环节、构成要素似乎都被赋予了一种奇异的“表演感”,一切都显得极其疏离,浮于表面,相互之间甚至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主要影片思想来看,《二月泉》是具备一定的时代烙印和特征的,但影片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实际上脱离了这一思想。

首先,这一主题应广泛的落位于农村地区受众,但影片却将他们描绘为了封建、迷信、落后愚昧的无知者,很难想象本应承担教化作用的该片会被农村受众如何看待。

其次,主旋律影片早已在当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宜的影片模式,将商业化与主旋律情节进行了合理的交融,使得主旋律影片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宣教阶段。

但《二月泉》这部影片似乎又回到了过去,导演用一种旧时代的影片思维拙劣的模仿着主旋律影片的各式痕迹,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变成了简单的粗暴的二元对立展现,使其本应拥有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二月泉》这部影片代表了电影创作中存在扩大化方式,即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扩大化展现,使得影片内容充足但其内涵早却已背离初衷。

而相应的,其影片数量也呈一种扩大化趋势,造成数量多但质量低的主旋律影片现状。因此可见,在电影领域,扩大化或许并不是什么适宜的方式,而主题与目的的先行,也只会影响影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