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电影《过昭关》, “硬核”爷孙还原童年生活

今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闭幕,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一连斩获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大奖,成为最大热门。

当时,与影帝王景春竞争最佳男演员的候选人之中,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杨太义,他外貌清瘦,身边七八岁的小朋友李云虎,是最佳男配角的候选人。

他们饰演《过昭关》里的一对爷孙,一老一少都是首次出演电影。早在2018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杨太义荣获最佳男演员。

有人说,老爷子出道即高峰,简直要逆天。“演”一个农民,杨太义已经做了70多年。

《过昭关》的主角李福长老人是以导演霍猛的爷爷为原型。为还原农村生活故事,导演在拍摄时,几乎都是采用当地人。

01

河南周口,宁宁被带到农村爷爷家过暑假,等他妈妈生完小孩,爸爸再来接他回去。

隔代人带孩子,恨不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发现宁宁牙齿掉了,为了让牙长得更整齐,爷爷这么大年纪也要爬上屋顶帮他放好。

爷爷给宁宁洗澡,听说同学们都到处去旅游,只有他一个人被关在房子里,好不心疼,于是承诺要带宁宁去旅游。

恰好爷爷得知年轻时的朋友韩玉堂病重,便带着宁宁去三门峡找他,一举两得。

第一次出发,爷爷骑的是电动三轮车。可是还没走多远,电动车就罢工,爷孙俩只好打道回府,换车!

爷爷向堂哥(哑巴爷爷)借了辆烧石油的三轮车,练习了几回,就又开始旅游。临出门前,哑巴爷爷写了张纸条嘱咐他:

你已77岁,不比年轻时

这一路将近千里

山高路远

切记注意安全!

连电动车开不了长途这个常识都不清楚的老人,却要带着孙子去旅行,想想都够呛,但是老人却自信满满。

别以为“穷游”是年轻人的专属,爷爷“穷游”起来才硬核!

路上没有旅店,爷孙晚上就在三轮车后车厢上凑合。在宁宁的要求下,爷爷给他唱戏: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又好比龙游在浅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针线,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船……

看宁宁不怎么爱听,爷爷又给他讲,这戏里“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楚国伍子胥被楚王追杀,一路出逃,遇到了隐士东皋公。一连几天,东皋公都没联系伍子胥,使他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最后在东皋公的巧妙安排下,伍子胥乔装过了昭关。

爷爷年轻的时候被打成右派,走投无路,多亏农改朋友的照顾才坚持到现在。

老人想用他的人生经验告诉宁宁,人生就像伍子胥过昭关一样——关关难过,也要过。

02

第一关,是不放弃。

宁宁想在河边钓鱼,没有钓具,爷爷就手工制作了一个钓鱼瓶,吸引了一旁钓鱼人的注意。

原来他并非本地人,之前和朋友一起来创业,因为创业失败,朋友想不开自杀,而他也无法面对一切,很久没有回家。

爷爷听完后,给他讲了哑巴爷爷的故事。哑巴爷爷本来会说话,当年他因为害怕责骂,随口扯了一句谎,害得他哥挨了他爹的巴掌。他哥脾气犟,气不过就自杀了。他爹也在一个月后自杀。

哑巴爷爷愧疚不已,但是哥哥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没有人照顾,因此他尽力拉扯他们长大,直到现在。

年轻人听罢,唏嘘不已。重新燃起了斗志,感谢爷爷的故事,还送了宁宁几块泡泡糖。

第二关,是信任。

马路边停了一辆大货车,爷爷停下来询问。原来货车坏了,司机想去买根皮带,但一路上都没有其他人停下。

爷爷把三轮车借给了他,司机回来后,给了宁宁50块当做感谢费,还搭了他们一程。

三人在路上遇见因为车祸事故而失去家庭支柱的母子,爷爷把50块钱给了他们,宁宁也学着把泡泡糖给了那个小孩。

司机长年跑车,体验过很多人情冷暖,对其他人都不信任。但是和爷爷相识后,被这位老人的热心感动。

第三关,是孤独。

爷爷向一个养蜂老人问路,老人喉咙出了问题,用一个电子机器来发声。这种与农村似乎不太搭的黑科技,一开始还让宁宁觉得有些害怕。

养蜂老人说,孩子们都搬到城里,他在家也无聊,不如出来养养蜜蜂。两位经历类似的老人,喝着小酒,回忆往事。第二天,养蜂老人还送了一罐晶莹剔透的蜂蜜。

第四关,是生死。

到三门峡时,爷孙俩因为行车不规范被交警逮住了。最后宁宁的老爸赶了过来处理,还告知一个噩耗,哑巴爷爷已经去世。

爷爷的脸上,仍旧是淡淡的表情。

他的年纪,经历过太多的生死。同龄人一个个逝去,终究,他也要过那“最后一关”。

他独自去了三门峡医院看望老友,老友见了他,泪眼阑珊,也许他们都清楚,两人都老了,见一面少一面。

03

这部电影成本仅40万,都是导演找朋友借的。

全片连首正经的背景音乐都没有,除了农村的虫鸣鸟叫,就是公路上汽车的轰鸣,还有爷爷唱的那段《过昭关》的戏。

没有过多的唯美景色,叙事风格也比较单调。

谁曾想,霍猛的“不按套路出牌”,却成就这部屡屡得奖的电影,记录下了一幅农村的朴实画卷。

颓败的土墙,路上的苞米地,养蜂人,路上随意搭起来的帐篷,被交警队驱赶,农村生活的常见场景,成为宁宁眼中的奇异风景。

电影上映后,这个“万能”爷爷,也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爷爷为宁宁擦脸,扔牙齿,在地里摘西瓜,制作风车,制作钓鱼瓶……一幕幕场景,似曾相识。

而最能勾起乡音的,莫过于电影中纯正的河南话。里面有很多趣味的方言表达,河南人听来会格外熟悉,也不妨碍外地人看懂。

这部暖心的公路电影,来源于生活。霍猛说:“爷爷在世的时候,我上大学放暑假回去,他说前几天接到某个人的电话,特别想去看看这个人,但是那时候我们没在意,也不会陪他去。几年后,爷爷去世了,如果那时候他真的去会怎么样?这个事一直在我脑里生长着,算是一个种子吧。”

简单朴实的老人李福长,是那一代农村人的缩影,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求,经历了困苦,更懂得感恩,有热心肠。

细细体会,能够感受到爷爷的生活哲理。

“爷爷跟孙子之间有一种生命经验传承,可能在小孩长大之后,或者遇到人生艰难的时刻,会想起这一路上的温暖,支撑他去面对困境。”这也是霍猛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的。

在短短几天的旅程中,宁宁对爷爷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也会记得爷爷说过的,面对陌生的事物,你越了解就越不会怕,老虎是如此,鬼也是如此。

电影里,除了明显看到爷孙关系变好之外,也能从细节处观察到,父子关系也变得更融洽。

爷爷的大道理总是一套一套,但是他并非完人,年轻时也曾犯错。和宁宁的旅程结束后,爷爷开始反思,并对儿子道歉,小时候不该总打他。

宁宁成为这对成人父子之间沟通的纽带,两人的交流也变得更多。

年轻人追寻“诗和远方”,这部电影却是找“远在天边、又近在迟尺”的故乡。

当我们进入社会变得成熟,快速地熟悉大人世界的规则,仿佛早就把童年和故乡的人抛在脑后。我们和老一辈人之间,突然架起了巨大的鸿沟,就像最初的宁宁,觉得老家太过无聊。

旅游却像一个催化剂,很容易地就让人打开心扉,年轻人和老人的沟通变得更频繁顺畅,互相理解更深。

常有人说,旅游中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什么人一起出发。

而你,又想和谁一起去旅游呢?

参考资料:

1905电影网《导演霍猛:拍一部侯孝贤式的公路片》

《在路上”的历史印记——导演霍猛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