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1994年, 还有《橄榄树下的情人》这部像诗一样的电影

阿巴斯“村庄三部曲”第一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是一部现实主义之作,用“公认虚构”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真实的观感。

而村庄三部曲第二部——《生生长流》里在地震中重逢了第一部中出现的人物,无疑加大了现实感,尤其又因为是灾难题材而更显真实。

可阿巴斯又将《生生长流》中的一小段情节作为素材,衍生出了“村庄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橄榄树下的情人》,却打破了这种真实。

在《生生长流》中,青年侯赛因和他的新婚妻子是两个灾难的受害者,地震让他们失去了很多,而他们毅然地选择了结婚。

当观看《橄榄树下的情人》,我们发现,侯赛因和塔赫莉是两个演员,他们拍戏前已相识,侯赛因苦追塔赫莉却没有好的接触机会,而这次拍摄给了他希望。

此时,我们发现先前我们接受的第二部作品中的“现实本身”,只是一个虚构的电影片段,就这样,阿巴斯摧毁了“村庄三部曲”前两部作品所带来的真实性。

这正是阿巴斯的高明之处,他的电影模糊了虚构和真实的边界,让人产生了一种纪录片般的真实观看和虚幻的虚构两种情景模糊不清的混合体验,非常奇妙。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阿巴斯的故乡三部曲简直是电影的奇迹!1以现实主义的虚构抵达真实,2借1的人物重塑1的真实感,3则彻底摧毁了2的真实,于是三部曲的真实性全盘崩溃。

所以,再次建议观看阿巴斯的“村庄三部曲”,要依照顺序观看,效果最佳。

今天接着第二部之后浅谈一下第三部——《橄榄树下的情人》

它讲述的是拍摄《生生不息》这部片的剧组,在拍戏时遇到了一个难题。

每一次拍摄中,男演员侯赛因和女演员塔赫莉,总是没法一起合作演戏。

原来,青年侯赛因早就对塔赫莉一见倾心。

他抓紧一切的机会像塔赫莉表白过,可是都遭到了她祖母的拒绝,而塔赫莉除了在坟场时看了他一眼外,始终沉默不语。

而他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她了,这次拍摄对他而言便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在他们拍戏中,第一场戏塔赫莉得知侯赛因是男主角,她或许是羞涩先是无法回应他的问候。

之后,又因为她不能称他为“侯赛因先生”,屡屡被导演喊NG。

因为在戏中他们演的是新婚夫妻,而“先生”在当地风俗中是对丈夫的称呼,事实上,在现实中她并没有答应他的表白,所以,哪怕是戏里,执拗的她,也不愿意叫一声。

有意思的是,侯赛因也故意似的所错台词,从而被导演叫停,从而利用拍戏的空档和她说话。

侯赛因不停地对塔赫莉说自己的想法,他对她的爱,他的优点,他想象中的未来:

我只想一件事,让你幸福,我想让你幸福。我们不能只考虑房子和富裕,理解和才智也很重要。而我和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很多,我能给你一个未来。

无论他说了什么,而她都不为所动,始终一言不发看着书,甚至不曾抬头看一眼他,没有给他答案。

单方面的努力,一直没有回应,让我们对执著的、勇敢的侯赛因心生了好感,当然也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更加期待他们爱情的命运。

这就是阿巴斯特别的地方。

将别的导演不会展现的NG场景反复呈现,在空档的时间里流露出人物隐藏的情感。

又通过这些情感去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从而构建了新的现实。

影片的最后,拍摄结束了,塔赫莉捧起她家带来的花,一个人往前走去。

随后,侯赛因拿着自己的物品,也跟了上去。

他们走过一片橄榄树林,走过熟悉的Z字小山坡,他依然不停地述说着自己的心意。

风划过草地和橄榄树,塔赫莉没有回头,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向前走着。

直至,他们成为了画面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小白点”,之后,后一个追上前一个,并超了过去;

接着,两个“白点”短暂的移动和停顿(不知说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最后,一个白点继续向前,另一个白点则转身折回,音乐变得更欢悦了,而女孩是否答应了,未来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知道......

这个远景和《生生长流》最后的长镜头一样,优美、愉悦、诗意。

特别喜欢一个网友的评价:最后一个镜头诗化了大地。

通过“村庄三部曲”我们看到了在摄影机背后的阿巴斯,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思考的哲人,是一个对人充满关爱的长者,是一个诗意的大师。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作为文盲的侯赛因一心想娶着有文化的塔赫莉,他有着自己的观念,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被没有学识的母亲所教导。

他对导演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地主嫁给地主,富人嫁给富人,文盲嫁给文盲,那就完了。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地主娶文盲,富人娶穷人……

这个观念看着很好笑,而阿巴斯(导演代表着阿巴斯)听完后,没有否定,只是缓缓地笑着,拿出了烟,抽了起来。

而这正是阿巴斯对待生命的态度的一个缩影。

通过镜头,我们可以感受到阿巴斯对身边的人充满着包容和关爱,他深知他们的苦楚,但更欣赏他们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