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 终于等到你

放心,三体迷们。

这不是个假新闻。也不是个笑话。

关于《三体》改编的消息,由来已久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5年3月,中国游族影业宣布开拍电影《三体》。

从百科上来看,六部曲,单片出资2亿,冯绍峰、张静初,国际顶尖制作团队......

无一例外,都预示着这会是一次史无前例的......

国产科幻大片难产。

先不说在宣布影视化当天,《三体》粉丝们是如何哀嚎成一片的吧。

就说本计划于2016年7月的上映计划,到今天也是整整推迟了三年。

有消息称,该片将无限推迟.......

还有制作团队解散的流言传出。

所以,《三体》的改编就这样流产了?

这让许多像我一样,虽然嘴上说着嫌弃,但是内心还是无限期待的书迷们实在是有点焦心。

于是,有人将视线投向别处。

2019年底,动画版《三体》PV放出。

这大概是本年度动画、动漫圈最具“爆点”的事件之一。

就这个预告片而言,弹幕是一片赞叹声。

讲道理,我在反复观看该片十余遍之后,重新燃起了热血!

但是,很遗憾。

该片正式上线的时间为2021年。

好。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有没有一个能打的???

有!

来了,《三体》改编同名广播剧,于12月1日正式在喜马拉雅上线!

没错,不是电影,不是电视剧,不是动画,不是有声书,

是广播剧。

谁能想到?

在各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制作方面前,这竟然是2017年刘慈欣领衔启动“三体宇宙”开发计划后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对此,我和广大听众一样,没有别的要求!续更就好了!

(原谅我激动得像个饭圈女孩)

讲道理,很多人不大熟悉广播剧。

这么说吧,广播剧就像没有画面的连续剧,有演员,有旁白,有对话,有配乐。

和有声小说不同,广播剧需要从头对小说进行编,不是照搬照念,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也少不了导演的声音蒙太奇。

比较经典的,就是《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20多岁时制作的一档广播剧。

就是后来被不断翻拍的——《世界大战:火星人进攻地球》

播出之后,整个美国为之轰动。

很多人产生了恐慌,甚至有人向警局报案求救。

主要,因为太真实了。

这也是本次《三体》广播剧给我的感受。

文学大师曹禺曾说:

广播剧最大的好处是给听者很大的想象余地,

不见反而比看见了更有回味,

更有情趣。

而《三体》的原作者刘慈欣也说:

最好的科幻,是能够用最真实的细节,

把人类带到想象力的边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可能是科幻最好的载体之一。

综上所述,《三体》+广播剧+优质团队=绝对不俗

果真如此。

其实,对于《三体》这样的作品来说,最大限度地还原书中人物和故事,已经是给我们书迷最大的礼物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一口气听完前四集。

除了惊喜,还是惊喜。

剧中人物的剖析很透彻,甚至还有原著没有的延伸,

无论是一些额外的细节,还是声音的代入感,环境的层次感,都把直接读者拽进第一次阅读的感受。

虽然那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

但是声音就是有这种魔力。

目前更新的几集,节奏快,不拖沓,节奏感强。

山雨欲来的感觉,很强烈。

其中史强和汪淼的配音,一个油腻滑头,一个傲娇。

第一集里几场对手戏,无缝衔接,配合超默契。

特别大史这个角色,不拘小节,和隐藏在粗鲁之下的细致,完全贴合我的想象。

还有第四集所描述的“疯狂年代”。

在现实和回忆中缓缓推进,两条线平行交替,就像一个电影的长镜头一样,给听者沉浸式体验。

在叶文洁父亲的那一段黑暗岁月中,简直是隔着耳机都替演员嗓子疼。

于是,有听者称之为“献出声带”的一集。

可以说,这些打破了我对广播剧的认知。

原来声音所创造的,包括留白,想象,细节,真实感,是可以完全超越画面本身。

此次上线了前四集,制作周期长达十几个月,其中九次易稿。

可以看得出来,这绝不是轻松的工作。

首先,广播剧是声音的视觉化。

由于文字和声音的表达存在差异,那么,创作组需要对原著进行改编。

不过,改编是有风险的。

制片R.Zhao说:

“改编的多了,会有人说你们不遵循原著;

改编的少了,别人会说你们偷懒,不花心思,为什么不做场景化。”

在大刘的监督下,在观众的期待之中。

压力很大,两头难。

于是,创作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解构”原著

即对人物进行解析、叙事结构也完全拆分。

然后按照剧集的形式,重新拼接。

等于说,是二次创作。

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停。

在节目上线期间,制作组也在不断调整剧本,反复修改,以保证质量。

虽然慢一点,但是以效果来看是可以的。

在配音方面,阵容也是不小。

729声工厂拿出了全明星阵容:

刘琮,曾为《流浪地球》Moss配音,此次饰演史强。

阿杰,曾为《古剑奇谭》屠苏配音,此次饰演汪淼。

杨天翔,曾为《妖猫传》空海配音,此次饰演丁仪。

......

光是第一季,就集结了50多位配音界的大神。

除了人物配音,环境音也太重要了。

制片说:

“我们会特意添加大量的音效。

注意距离感、声位等因素,构建合适的‘声场’,形成整体的多层次,哪怕,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底层音。”

比如,第四集中,底下群众的一声咳嗽,脚步的挪动,嘴里一句小嘀咕都不能放过。

这是“疯狂年代”最具有时代感的元素。

而这一切,目前大银幕还“无法”做到。

尤其,对于《三体》更是如此。

我前面提到书迷们对电影改编的排斥。

说到底,这不是烂不烂,要不要赌的问题。

这根本就是“能不能创作”的问题。

先不说技术够不够成熟,就说在客观面对人性上,我们大部分“观众”做的还不够好。

很不巧的是,在对人性的刻画上,大刘是一个极端的冷酷者,这点看过书的人都知道。

所以,

这样的内容,是没办法上映的。

这些我们也都知道。

因此,改编电影无疑就意味着对原著进行删改——

不能说的话我们不说,不能做的事情我们不做,价值不正确?那就操刀去改!

那还是《三体》吗?

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东西。

好在,有些东西,影视剧不行的,广播剧可以。

这是我支持它的原因。

无论是还原度,还是技术上的真实塑造,我都认为声音要比画面来的好。

至少在目前的水平上来说。

本质上讲,声音和文字有一个共通点——人脑幕布。

大脑是最不受限的东西。

任你技术怎么高明,还是会有东西无法表现。

而大脑,就是能激发颅内宇宙大爆炸的载体。

当然,如果影视化能成,自然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