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科技跟影视有什么关系?

这是2019年11月22日,在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传播处处长张卓的设问。

《流浪地球》刚筹备的时候,导演郭帆找来几位科学家,请他们一起讨论剧本。

科学家一开口就让郭帆崩溃了:"我看过你们写的大纲。地球不可能被推走。"

"没办法,我们必须得推走。"郭帆捂着脸,"不推走,这个项目就得黄。"

最后,他跟科学家们达成了共识:咱们先"假定可以推",再尽可能把过程合理化。

接下来的讨论,就彻底超越了"学渣"郭帆的理解范围。

有好几次,讨论到具体细节的时候,科学家们的观点和结论不一致,就马上拿起笔,在黑板上列公式,开始激烈地讨论计算。

"我和所有编辑都坐在旁边,什么都听不懂。"郭帆说。

在电影结尾,有一个引爆木星,用冲击波推走地球的情节。

讨论到这里的时候,中科院力学所一位科学家兴奋起来,"我跟你们说,这叫激波对撞,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微笑点头的郭帆,满脑子里都是问号:啥是激波对撞?

等到跟科技家们讨论完,他一出门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了:"郭导,今天讨论的很多内容是涉密的,您还得跟我们签一份保密协议……"

2019年春节,正是这样一部在与科学家们讨论中诞生的《流浪地球》,从2月一直放到了5月,拿下46.55亿的内地票房。

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电影,以及票房最高的科幻电影。

郭帆并不是第一个找科学家的电影导演。

2017年,诺兰筹划《星际穿越》,就从物理界、心理学家等领域,找来了超过14个领域的科学家作为顾问。

最著名的一个顾问名叫基普·索恩,在电影上映后的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普·索恩曾感慨,自己不知道要做多少场科普报告和学术报告,才能够让学术研究影响几亿人。

但是,一部《星际穿越》却轻松做到了。

2007年,《生活大爆炸》首播。那一年,美国大学物理学科选修率提高了40%。

2013年6月,神十发射,王亚平做了一场太空课,有6000多万师生通过电视直播观看。

2019年,在上海科技博物馆,无数年轻人排着长队打卡,只为了观看一部5分钟的8K电影短片。

这些,都是影视为科学带来的传播力量。

影视在传播科技,科技更在改变影视。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3D……100多年来,正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电影带给我们的体验不断升级。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滕俊杰,已经拍了三十多年的电视。

但最近几年,他开始转行,主要探索8K拍摄。

这是一个目前还极其艰难的全新领域。

它有多难呢?

首先,8K电影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8K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限接近人脸的清晰识别度,演员的每一根发丝,每一个毛孔,每一滴汗,都清晰可见。

这让它的拍摄,必须像机器一样极度精密。无论是演员的化妆,道具和服装的布置,还是拍摄焦点的把握,难度都远高于传统拍摄。

另一个挑战是在后期。

2017年,滕俊杰带着团队,拍了中国第一部8K城市形象片《YES!上海》。

这个片子只有不到5分钟,但是仅仅是它的拍摄素材,占用的存储容量就超过了500 PB。

这是什么概念呢?

1PB的容量,可以存下约2亿张照片,或是2亿首MP3音乐。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听这些音乐,可以听1900年。

那么,你可以计算下,我们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能存储一部正常时长电影的素材?

这么多的数据 ,又需要多么强大的计算机,才能完成剪辑、渲染等各种后期处理?

但是,同样在2017年,滕俊杰已经带着团队,和国家大剧院一起拍完了110分钟的长篇8K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然而,挑战仍未结束。

这部电影准备放映的时候,滕俊杰发现,无处可放。

当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影院,能够播放8K电影。

他们只能在国家大剧院,把它降成4K放映。

这不仅是在挑战艺术的极限,更是在挑战技术的极限。

尽管步履艰难,但时代的潮流,永远滚滚向前。

2019年6月,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国内首个8K影院在中国移动咪咕展区亮相。

2019年9月1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明珠新媒体公司和台达一起合作,在上海建立了一个8K电影院。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在2018年启动全世界第一个8K频道,明年8月的东京奥运会,也将用8K直播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足球、游泳、田径等赛事。

值得期待的,远远不止8K。

很多导演都曾向天域科技创始人赵安国抱怨同一个问题:

一部好电影,一半在看,一半在听。每一部经典的电影,除了美轮美奂的画面,也一定要有逼真的音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然而,导演们花了很的时间、很大的精力来处理音效,全世界却只有30%的观众能感受到他们的苦心。

因为70%的观众,是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看的,通过家用设备,他们根本听不到电影院里身临其境的立体音效。

而赵安国正在做的工作 ,就是用人工智能算法,将电影进行处理,让观众即使坐在家里,只有两个喇叭,也能听到飞机从头顶飞过,鸟儿在四周鸣唱。

与赵安国一样,国家863计划课题组负责人张大为也正在搞研究,但他琢磨的是另一个课题:怎样通过激光,实现以假乱真的三维成像。

在未来,他更长远的目标,甚至是让我们除了视觉和听觉以外,连嗅觉、触觉等各种体感,乃至气象、环境等更多的虚拟现实,都能真正沉浸到电影之中。

他们的这些努力,或早或晚,都将在5G时代成为现实。

比如8K的发展,就将因5G而全面提速。

"5G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8K就是第一个上这条高速路上的跑车。"富士康科技集团8K生态负责人邹海明说。

一个例子是,随着技术发展,活动直播和影视拍摄都越来越多地使用无人机和地面微型机器人,来进行多机位的协同拍摄。

但是,无人机的信号传输是用的WiFi,它的距离短,而且待机时间有限。所以现场只能看到低清晰度的控制画面,所有视频素材必须等到拍摄结束之后,再拷出来使用,需要用非常长的时间。

而未来,通过5G实时的、高带宽的连接,它们可以一边拍,一边把数据传回到后台,进行实时的处理、剪接。

"5G理论上的极限速度,是4G的100倍。一个1080P的高清视频,一个小时的数据量10个G比特,4G下载需要2分钟,5G只需要5、6秒。"中国信息经济学院常务理事长、工信部科技委委员吕廷杰说。

2019年1月18日,CBA 常规赛2018/2019赛季第 32 轮,北京首钢对阵浙江广厦,在北京五棵松凯迪拉克体育中心正式开赛。

这场比赛的实况,经过现场实时编辑制作后,转换成为3840*2160分辨率、50帧、10bit、BT. 2020色域、HDR高动态、50M信源码率的真 4K视频直播信号,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到上海的咪咕视讯直播中心,最终分发到全国球迷的手机和电视上。

这是全世界第一场通过5G+真4K进行现场直播的体育赛事。

为我们带来这场直播的,就是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

之后,咪咕又创下了多个“全球首次”记录。

2019年5月12日,中超历史上首场5G+真4K+VR直播。8月31日,2019篮球世界杯揭幕战当天,咪咕参与了国内首次5G+8K体育赛事直播测试。

2019年9 月13日,《我和我的祖国》咪咕进行了全球首场电影发布的5G 直播,北京、天津、重庆、深圳、南京、武汉、昆明七个城市接力同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全网热评,微博话题阅读量近6 亿。

2019年10月1日,咪咕带来历史首个全球化、多视角、跨三网、4K超高清全景直播阅兵盛典,其自主开发的H5多视角直播产品,累计12.65亿人次观看。

2019年12月,金鸡百花电影节这个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影视行业盛事,也第一次通过AR/VR进行了5G全景直播。

最近两年来,这家集科技与文化于一身的公司,已经将5G+真4K的沉浸式体验,推广到了世界杯、中超、排超、音乐会、大学等各种场合。

咪咕在5G时代率先应用超高清视频技术打造“5G新看法”,为了增强用户临场感,目前已经提供了3000小时真4K超高清内容,据称,今年年底将会超过10000小时。其VR内容储备也已超过30000小时,到今年年底会上升至35000小时以上。

科技需要理性,艺术需要感性。

曾几何时,我们曾简单地以为,科技与电影加到一起,只是简单的科幻电影。

但事实上,电影现在拥有越来越多严谨、硬核的科技表达,而科技的力量,也正在推动电影乃至整个影视行业不断升级。

比如,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项目组:科技与影视融合。

这个项目组的首要工作,就是让科学家与影视从业者之间,达成顺畅的沟通,通过引入科学家的资源协助,创造出更多像《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美丽心灵》《心灵捕手》等包含浓烈科学元素的优秀影片。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科技与影视结合,会为我们带来一个连接生产和消费全链条的生态环境,为传统的影视行带来更无限可能。

今年春节前后,就曾有影视行业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影院与5G结合的建议。

就在昨天,我带着孩子去附近商场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离上次还没隔多久,影院里又多了一个虚拟现实体验厅。

相信,这仅仅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