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本土作家褚半农是地地道道的老莘庄人,他的散文中既有莘庄乡土乡域的文史,又有乡人乡事的散文记叙;记录的是沪乡小事小物,呈现的是市郊乡井百态;阐释的是传统方言词语,传递的是当地乡愁特色和风土人情。
17岁那年,褚半农参军当了兵,去往前线尖刀连,在完成3年服役后,因前线紧急战备的需要,又超期服役了3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老兵,将芳华献给了部队。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让我们跟着褚半农一起来看看以前军营生活的那些故事——
连队歌声
文/褚半农
若问连队生活最大特点是什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紧张、严格等等,这都没错。要我说,连队生活的最大特点是时时有歌声、处处有歌声。
当兵第一天,我就体会到了这个特点。中午到的连队,下午就跟着去野外训练。队伍集合一行走,各班、各排就唱开了,真是走一路唱一路。中间休息时,大家围在一起又唱起歌来了。傍晚开饭,各班又都先集合唱歌(因紧急战备,连队分散居住在一个叫土楼的小村庄里)再用餐,各班唱各班的。
在这段时间里,说土楼村里歌声此起彼伏一点也不为过。这半天中唱的什么歌,早已记不起来了,但有一点不会忘记,这些歌里面只有《我是一个兵》我会唱,其他的连听都没有听到过,有的歌词也听不大清楚,哪里会唱呢?
不会唱也不要紧,连队里每天要唱几回,听也听会了。开始是跟着哼,哼的多了,就会唱了。在连队里,唱的最多的歌,可能是《说打就打》了。它的歌词短少,曲调明快,也是我最早哼着学会的军歌之一。这首歌虽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但唱的是练兵,而“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呀投得远”的歌词,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步兵连训练相吻合,让大家感到写的就是我们,就是眼前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这首充满敢打必胜战斗精神的军歌,我们几乎天天唱。
连队里还经常会唱这样一首歌,但我一开始只听懂开头几句:“我们是坚守乌云山的英雄,我们是坚守乌云山的好汉”,其中的“乌云山”也只是记音而已,后面有的歌词我始终听不清是什么内容,只是感到很好听,跟着跟着就会唱了。激越的军歌声里都有股不怕牺牲、展示军人风貌的力量,鼓舞我们完成守卫祖国前线的战斗任务。
连队里会唱歌的战友不少,唱得好的也有几个。和我同班的从江西新余钢铁厂入伍的上海籍兵陈汝浩,用现在的话说,他的喉咙是唱美声的,只是他不大愿意多展示歌喉。三班副张开和是福州兵,歌声没有陈汝浩的好,但他会教歌,连队的歌基本上都是他教的。《解放军报》或军区报纸上有了什么新歌,都是他学会后再教给大家。连队里也会传唱抒情歌曲。
《马儿啊,你慢些走》也是首军旅歌曲,当年风行全国,但那时的营区里既没有广播,更没有收音机,大家只知道这首歌曲谱复杂却好听。几个爱唱歌的战友拿着歌谱,硬是一句句学会了,慢慢地,就在连队里传开了。一时间,“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的美妙歌声传遍营区。不仅我们连唱,营区里其他连队都在唱,记得当年传唱的抒情歌曲还有《珊瑚颂》等。
相对于抒情的《马儿啊,你慢些走》,连队里唱的大多是队列歌曲。这种歌曲都是二四拍子,特点是铿锵有力,曲调节奏同前进步伐相一致,可以边走边唱。行进在大路上的一支队伍,不管是一个班,一个连,按照歌曲节拍容易踏准步伐,可以代替“一二一”的口令,起到协调统一的指挥作用。
当年常唱的队列歌曲除了《说打就打》《三八作风歌》等保留歌曲外,还时时有新歌补充进来。而当打靶训练或者实弹射击回来,我们高唱的必定是《打靶归来》,从新歌一直唱到它变成老歌,而歌声让队伍更显得英雄威武。
连队里唱歌有几个特点,一是开饭前必唱,一日三餐都唱,住在村庄里是这样,不久住进营房里仍是这样。所不同的是,原来的分散唱歌,变为集中唱歌。一个连队一百多号人集中唱,那歌声够雄浑的了。二是行进走路必唱歌,不管是班排为单位,还是全连为单位,只要走路,一路走一路唱,嘹亮的歌声随着整齐的步伐四处飘散,而队伍也格外意气风发。三是不仅唱歌,还互相拉歌,连队集中时,班排之间拉,营团集中时,连与连拉,营与营拉。拉歌好似一档节目,还会出现空前激烈的场面,有时连长指导员也会亲自上阵。常常是自己唱了拉他们唱,他们唱了拉我们唱,互相和平相处。
气氛最热烈的是“进攻型”拉歌,自己佯装主动,先唱一首,接着对准目标,拼命拉某兄弟连队唱,而当他们唱了一首后,又及时出手,从表扬转而提出新要求,言语也从客气到“不客气”,逼他们再唱。
这时,拉歌手的语言功力显示出来了。有趣的是,这种“人才”每个连队总会有一两个。拉歌手能说会道,不断变换说辞,很会抓住时机,善于制造气氛,还会拉动目标外的连队站到我们一边来,造成强大攻势,逼得目标连队高兴地唱了再唱,歌声继续震天动地,自然也有“反守为攻”成功的。几个回合下来,全场队伍热血沸腾,精神大振、活力四射。这也应了指导员常说的一句话: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是部队的战斗力啊!
作者:褚半农
编辑:方佳璐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