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当整面的青铜幕墙突然倒向观众席,当屈原悬挂在编钟之下轻盈地飘向天空,当与山鬼同行的一群“豹子”突然在黑夜里蹿出,当张仪与楚王的棋局以人墙的方式进行……你熟悉的荆楚和你可能还不太了解的楚地楚风,瞬时扑面而来。
7月12日晚,历时三年创作,由著名艺术家杨丽萍担任导演、著名音乐家谭盾出任音乐总监的舞台剧《荆楚映象》登陆琴台大剧院。一时间,青铜大吕的厚重、龙飞凤舞的想象、巫鬼传说的瑰丽、生生不息的浪漫次第来袭。
演出结束时,曾在湖北省博物馆长期担任讲解员的观众刘婧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感叹,完全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这部剧,“楚文化里最棒的元素,都在这部剧里了。”
扑面而来的细节
全是楚文化里最棒的元素
楚文化最棒的元素有哪些?其一就是青铜器。“楚人擅冶铜”的特点,在全剧尚未开始时就已震撼人心,舞台口顶天立地的青铜巨门上,编钟、虎座鸟架鼓、铜制连禁壶、铜尊盘、铜车马栩栩如生,巨门更呈现出青铜生锈后的绿松石色调,细节令观众点赞。
青铜器里,标志性的荆楚文化承载物当然是编钟。《天问》一节,高达6.5米的巨型编钟从天而降,身着编钟的舞者次第出场,观众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听到的编钟回响恰恰来自曾侯乙编钟的原件——1997年为创作交响曲《天·地·人》,谭盾曾在湖北省博物馆记录曾侯乙编钟原件发出的声音,当时的录音就被运用到了这部《荆楚映象》里。观众听到的,真的是来自2000多年前编钟奏响的声音!
而作为整部舞台剧的灵魂人物,也是楚文化的精神领袖,屈原的形象在《荆楚映象》里得到了浓墨重彩的展示。
除了以《天问》《九歌》《离骚》《橘颂》为章节,舞台剧用强大的篇幅讲述了屈原笔下的巍巍众神——后羿是怎样射日的?山鬼是怎样骑豹的?凤凰是怎样浴火重生的?湘夫人所代表的极致浪漫又是怎样的?当屈原对上劲敌张仪,遭遇楚国被秦所破,那场投江而死的舞蹈在光影的配合下既凄美又壮丽,让全场掌声久久不息……
当然,很多观众也难以忘记借由皮影戏登台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湖北省博物馆内的国宝级文物通过如此童趣的方式登台,也让许多观众表示“意想不到”,“审美水平真的太在线了!”
精心翻译的《楚辞》
画成了画、制成了景、跳成了舞
神秘、浪漫以及意象化的表达,是杨丽萍最擅长的创作方式,而所有这些,都投射在《荆楚映象》的内核里,
其实,制作《荆楚映象》是个大难题。11日的发布会上,《荆楚映象》文学总监、著名编剧梁戈逻曾表示,这部剧的创作缘起是因为“缺失”——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一直以来都是多元的,代表着阴柔、唯美、神秘、浪漫的荆楚文化,却总是让人觉得陌生。
他提到屈原,说自己去搜索网站上查询,跳出来的“屈原”形象好像永远是个老者,“好像没有人好奇青年的屈原长什么样子。”包括所有人都知道《楚辞》,但《楚辞》的艰涩难懂又让它的传播范围始终有限。想要填补缺失,就需要来做一部《荆楚映象》,但要做好《荆楚映象》,则一定要把“翻译”工作做好。
最终,杨丽萍用舞蹈和人物形象来完美地完成了这个“翻译”工作——拉弓射箭的后羿在漫天的红色光影中,射下了不断涌动的9个太阳;美丽如精灵般的山鬼与野兽同行,在他的身后,是无穷无尽的黑暗与星辰……而早已通过河南卫视春晚刷屏全网的《凤鸣朝阳》《屈子问天》以及大段令人目不转睛的舞蹈和舞台设计,也巧妙地让所有人沉浸在荆楚文化的浪漫、美丽之中。
此前在介绍《荆楚映象》时杨丽萍曾提到,这部舞台剧相当于创作团队把《楚辞》画成了画、制成了景、演成了戏、吼成了曲、跳成了舞。是把屈原在两千多年前做的那些梦,“活生生地唱给观众听、跳给观众看”,而现在,杨丽萍做到了。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14日首演结束后,杨丽萍将对《荆楚映象》进行两个月的深入打磨。之后,《荆楚映象》将开启全国巡演。
(图片由《荆楚映象》主办方官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