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期“影片集中扎堆”,平时影院却“门可罗雀”?民众的“屏幕时间”多被短视频占据,电影“闲暇竞争力”明显不足?……6月17日,在“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发行新生态”现场,知名学者和电影行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为电影发行现状“搭脉”,寻求分线发行、精准发行的“金钥匙”。
8.6万块大银幕如何更高效地产出?
2023年,全国营业性影院1.4万家,银幕数逾8.6万块。然而,去年,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为506部。相比较而言,中国香港地区63家影院、306块银幕,上映了267部影片。日本去年有3600块银幕,上映1232部影片。
从这一组数据中,导演贾樟柯表示,身为创作者,他看到了一对矛盾体——不饱和的供给与空转的银幕。他把大银幕比作“耕地”,认为当下的“每亩产出”是不足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带来的数据显示,对比2003年,内地市场在2023年的故事片产量、银幕数、票房、观影人次分别增长2.3倍、43.88倍、54.47倍、36.11倍。然而近些年,影院“被浪费的空间”问题日渐明显。2023年,内地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9.5%,不到2015年一半。“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行将结束,分线发行、精细化发行势在必行。”支菲娜认为,中国电影业新一轮的守正创新,提高供给、淘汰冗余产能、下调部分票价、改变分账比例,都是可商榷的挖潜空间。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周勇认为,作为影院尤其需要好好考虑精细化发行,如果单场观影人次偏低,会难以覆盖影院运营成本。“希望各方不要盲目追求多排片,应该以精准化营销方式,提高经营效率。”
“另外,就目前来看,头部影片能引领市场发展,但是中小成本电影更加多样化,能填补市场空白。一个健康的业态,需要有头部,但一些中小成本影片形成的塔基部分,同样需要夯实。”在周勇看来,在精细化发行、分线发行的试行阶段,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规范,主管部门和协会等要进行监督,“保证大家在赛道内健康发展”。
“发行放映,不论是院线还是发行公司,人才很重要。”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祁海认为,电影市场需要优秀的策划人员,思想要开放、信息要灵通、资源要广博。“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建立奖励机制,让优秀人员进入这个领域。”
如何让中国电影市场更具吸引力?
毋庸置疑,中国观众越来越爱看国产电影。据国家电影局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5月5日,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突破200亿元,国产片份额占比超八成。有分析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电影创作生产日益繁荣,实现了“量”“质”齐升;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观众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
在贾樟柯看来,近年来国产片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固然是我们的骄傲,但也有隐忧,“如果国际影片放映占有量越来越少,我们在整个国际电影版图中的地位是什么?”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86000多块大银幕,也能接纳超过1000部影片上映,其中近二分之一是国际影片,那么我们的市场吸引力也会增加,会吸引到各国的优秀电影人才、优质电影资源。
对此,支菲娜也认为,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文化自信,接纳更多影片进入我们的市场。“而且,对于z世代来说,也需要有进口影片来作为补充,满足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和个性化的观影需求。”
短视频与电影,关系是竞争还是互补?
“从视听内容的竞争力来看,观众每天停留在短视频上的平均时间为151分钟,长视频为113分钟,但在影院观影的时间仅为0.3分钟。”在支菲娜看来,相对短视频来说,电影的“闲暇竞争力”明显严重不足。
在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眼中,短视频则是可以和电影形成互补关系。“做短视频、短剧成本低,许多年轻的创作者都转向了这些领域,我自己也在做。”竹内亮认为,对于中小电影从业者来说,不能只做电影,也要学会利用短视频为自己做宣传。“纪录片、文艺片没有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没有大的ip。比如宫崎骏的新片,就算不做宣传,不做预告,一样可以拿到很高的票房,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大ip。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来为影片做宣传,比如可以切片,或者制作影片的短视频版,从而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对此,祁海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不要只看到短视频对电影行业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好处。“对电影来说,开拓了宣传渠道,这本身就是对电影最大的帮助。”
差异化服务,能否让影院也拥有自己的粉丝?
在论坛上,竹内亮谈起了《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时,自己去众多影院路演时的一段体会。“我发现日本的影院很有特点,几乎每一家影院都不一样,风格不一样,装饰不一样,放的电影也各有特色,有的影院专门放纪录片电影,有的专门放亚洲电影。”好多观众来看之前并不了解《再会长江》,但他们是“影院的粉丝”,只是出于信任这家电影院的品位,就会“闭眼”买票。电影宣发根本就不费力气。
由此,竹内亮提出,中国影院也要有自己的粉丝,让观众不再是喜欢某一部电影,而是“只要是这家影院放的电影我都喜欢”。
对于这一期待,支菲娜表示赞同,但同时也表达了忧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的许多影院是没有市场部的。影院里许多从业人员既不了解电影也不了解观众。”支菲娜表示,“差异化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大家吃腻了‘预制菜’,电影观众也很希望在不同影院感受到‘锅气’。”
大象伙伴影业创始人吴飞跃则认为,影院特色可以和分线发行相结合,在周末提供商业片时,从周一到周四不妨设置不同类型影片的“电影日”,从而培育影院自己的气质,让观众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收获“对胃口”的电影。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