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中央文明办发布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杨浦区倪嘉辉
成功入选!
一起来看看
他的先进事迹吧
↓↓↓
倪嘉辉,男,中共党员,1991年2月生,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他接班结对帮扶一对残疾母女,续写了一段已延续20多年的佳话,让残疾母亲有了“警察儿子”。他还用爱心温暖残疾、老年、青少年等群体,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倪嘉辉曾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一堂“第一课”烙心田,立志助残
2014年,倪嘉辉成为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走!跟我去个地方。”从警第一课,师父金海波带他走进了陌生的蒋家浜小弄。
爬上二楼,第一次见到了行动不便的琳琳(化名)母女。她俩都是残疾人,倪嘉辉吃了一惊,更令他吃惊的是,师父和她们熟络得如同家人。出了门,师父看出他的疑问,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了一段动人往事:
1999年,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肖玉泉在街头遇到了残疾母亲琳琳和女儿丽丽(化名),结下一段不解之缘;肖玉泉病逝后,金海波带着他的嘱托,成为了琳琳的又一个弟弟、丽丽的第二位大伯,这份情缘并未更改,温暖仍在延续。
倪嘉辉的脑海中浮现出肖玉泉踏雨而来,浮现出金海波带着妻儿上门陪伴,浮现出一个又一个交警帮助母女俩的笑脸……
一根接力棒传三代,真情动人
当这些情景在脑海中逐渐从模糊变得清晰、立体,倪嘉辉突然发现:“比我年长30岁的琳琳不正像是一位需要我呵护的母亲嘛!”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从师父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并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以后我就是她们的‘拐杖’和‘轮椅’。”
多年来,倪嘉辉把琳琳母女真真切切当成了自家人,逢年过节总要上门探望,碰到她们有什么急难愁盼更是及时解决。2016年,女儿因病去世,琳琳一下子没了精神支柱。艰难中,又是倪嘉辉和同事们撑起了她的天空。那时,蒋家浜正面临旧区改造,琳琳一看到他们就向倪嘉辉念叨:“你们这样待我,我不想离开你们”“最好能就在附近有一套房子,哪怕再旧也不要紧,我就怕搬远了,你们再来就不方便了……”
2017年,蒋家浜成功旧改,琳琳拿着补偿款住进了大桥街道敬老院。除了逢年过节准时上门,倪嘉辉路过时也常不自觉地就拐进了敬老院门口的弄堂。虽然琳琳很怕麻烦倪嘉辉,但倪嘉辉观察到:“当我走近她、关心她,她总是很开心的。”尽管他早就把手机号码储存到琳琳的手机里,还设置了“一键拨号”。
2022年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倪嘉辉又抬又背地将琳琳搬进中巴车,并专程调班女民警陪着琳琳。到了杨浦滨江,坐在轮椅上,琳琳一路畅行滨江,饱览两岸秀美风光。在“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里,她感慨万千。之后,他们又去了曾经琳琳居住的蒋家浜,带着新老对比的强烈冲击,琳琳回到了养老院。那天以后,倪嘉辉发现她的生活更有生机、对未来更有期盼了。之后,他又陪琳琳逛了杨浦滨江,只要她的身体允许,就陪她出去看看家乡发展。
在一次次登门的过程中,倪嘉辉也成了敬老院老人共同的孩子。他通过询问工作人员、与老人攀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愿。九旬老人说:“我就喜欢听革命故事。”倪嘉辉就捧着图书馆借来的书籍,绘声绘色地给老人们讲长征、讲抗战。春节,不少老人留院过年,倪嘉辉邀请老人们一起写春联,老人们怕自己手抖写不好,他就细心地握着他们的手,一笔一画,慢慢地陪老人重拾自信。当老人完成作品,在夸赞声中露出自豪又幸福的笑容,他也欣慰地笑了。
一颗“螺丝钉”扎街头,辐射温暖
平日里,倪嘉辉就像一颗螺丝钉,在街头结合工作为各类社会群体提供帮助。他牵头在复旦大学门前建立“学习雷锋示范岗”——肖玉泉中队便民服务站;牵头成立杨浦公安“中高考护考直通车”车队,每年保障1万余名考生顺利进入考场;创新运用无人机辅助地面力量,针对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和中小学校园周边停车难问题出实招、求实效;为留学生们上了50余次交通法规课,在“小倪sir话安全”交通安全宣传微信群里用竞猜帮助留学生熟悉交通标志;倪嘉辉还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小小交警”模拟课堂等系列活动30余场,服务青少年1000余人次……
作为“肖玉泉中队”的青年领航人,倪嘉辉把师父给他上的“从警第一课”延续了下去。每年他带着新警去敬老院看望琳琳、看望大家,让他们感受到特殊的爱,感受到这座人民城市的温暖,也为“人民公安为人民”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