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粤剧、影视剧改编后,茅奖作品《白门柳》再获外文翻译青睐

娱乐头条 7445℃

继《白鹿原》《繁花》后,又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启动影视剧改编。3月5日,《白门柳》影视剧改编创作讨论会在珠海举行。

据悉,《白门柳》是广东著名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曾被改编为话剧、汉剧、粤剧等。本次《白门柳》影视剧改编创作由恒松集团投资、华光影视集团主创。

《白门柳》小说作者刘斯奋对本次影视剧改编充满期待。他认为,《白门柳》是一部文化小说,改编难度大,期待改编团队多在雅俗共赏上下功夫。除此之外,他还很感动的是,他的《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将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褚东伟教授翻译为外文出版。

继粤剧、影视剧改编后,茅奖作品《白门柳》再获外文翻译青睐 - 陆剧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褚东伟教授。

不久前,褚东伟在格拉斯哥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10号大学花园203室举办了一场题为“知难而进:翻译故事背后的故事”的讲座。他以自己的翻译实践为例,介绍了他即将出版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短篇小说英译集《北京爷们:活跃的中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和《深山来客:动物、人与社会的故事》,以及他已经翻译完毕的刘斯奋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褚东伟通过展示幻灯片,向听众展示了原文和译文的对比,以及他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包括如何处理文化差异、语言风格、语境信息等问题。他还分享了他从事中国文学英译的动机和心路历程,以及他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翻译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需要翻译者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敏锐的文化意识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尤其像翻译刘斯奋老师这类历史文化小说作品,既要体现经典文学原汁原味的深度和立意,还要借助对外传播语汇,忠实呈现原作角色的历史感和真实面貌。“这相当于一次有益而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褚东伟认为,中国文学英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创造,既要尊重原作的精神和美感,又要考虑目的语的读者的接受和反馈。他鼓励在座师生,特别是非母语者,不要畏惧翻译的困难和挑战,而要勇于尝试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为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作出贡献。

讲座由格拉斯哥大学翻译学高级讲师乔纳森·埃文斯博士主持,吸引了不少对中国文学英译感兴趣的师生前来聆听。分享结束后,褚东伟还与外国友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讨论,深入交流中国文学英译空间。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用友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我们的文化特色。”广州出版社相关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好的媒介,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和戏曲化是一方面,通过外文翻译搭建起文明互鉴交流的桥梁也很重要,目前出版界也会有计划地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通讯员 蒋胜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