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29日晚间,新华保险正式披露2021年业绩报告,六大上市险企财报全部出齐,6家寿险主体公司经营清单也随之揭晓。
面对过去一年行业走势低迷的艰难挑战,各家寿险公司硬核指标表现几何,谁顺势而下,谁逆流而上?一系列数据,不仅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也关系到险企巨头的高质量发展走向。
特别是对于含金量较高的个险板块、代理人渠道,上市险企相继推出的各类改革举措,究竟是否已有成效,或者说,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曙光,也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新华保险披露2021年业绩报后,六大上市险企过去一年整体赚钱能力浮出水面。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6家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为2220.72亿元,按此数据计算,6家上市险企2021年度日均实现净利润约6.08亿元。
众所周知,中国保险市场中,人寿保险占据大头。因此,除了观测上市险企总体赚钱能力外,寿险业务的盈利能力变化也尤为受到关注。然而,从净利润指标考量,2021年6家寿险公司总体表现难言乐观。
具体而言,除上述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外,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分别同比微增1.3%和1.4%,并且,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人寿和人保寿险的2021年净利润同比明显下滑。
其中,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降幅最大,达37.2%,2021年度净利润为603.03亿元;太平人寿净利润同比下滑22.5%至114.7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为93.36亿元;人保寿险净利润同比下滑8.4%至41.45亿元。
对于各家寿险公司2021年的净利润表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郭振华直言,上市寿险公司盈利表现一般有多重深意。
对于盈利能力普遍乏力的原因,郭振华告诉『A智慧保』,第一是各家公司新业务价值都在下滑,或者说新业务带来的剩余边际或潜在利润都在下滑,导致公司净利很难有大幅增长。
第二是受2021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影响,导致普通寿险业务的准备金折现率下行,此外还有退保率增加、发病率增加等原因,导致各公司都多提了不少准备金,利润也会相应减少。例如,中国人寿因提取准备金增加导致税前利润减少近383亿元。
第三是2021年各公司的资产总投资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增长,要幺小幅增长,要幺小幅下滑。平安人寿的资产总投资收益率由于华夏幸福资产计提资产减值等原因下滑到了4%,所以平安人寿的净利降幅也最大。
确如专业人士所讲,2021年上市寿险公司盈利能力乏力的背后,与新业务价值普遍下滑无不关系。
具体来看,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和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均出现下滑,同比分别下降23.3%、23.6%、24.8%和40.56%,就连净利润增幅相对较佳的新华保险,2021年新业务价值也同比下降34.9%至59.8亿元。仅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微增0.7%至74.44亿元。
对于新业务价值下滑的原因,部分上市险企也在年报中做出解释。中国平安指出,新业务价值同比下滑一方面是受储蓄型产品占比上升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公司坚持走高质量人力发展路线,转型期间代理人数下滑有关。太保寿险则在年报中称,因外部市场形势、业务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
事实上,2021年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普降,与寿险公司赖以生存的个险渠道持续低迷的经营表现分不开。年报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人寿个险板块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29.45亿元,同比降25.5%;个险板块长险首年业务保险业务收入为825.14亿元,同比降17.3%。
2021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新业务规模保费为1277.76亿元,同比降3.22%,其中代理人渠道规模保费为935.09亿元,同比降5.94%;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为310.76亿元,同比降27.6%。
太保寿险2021年代理人渠道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886.29亿元,同比降3.2%;代理人渠道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的一年新业务价值为130.74亿元,同比降25.97%。
另外,2021年太平人寿的个人代理人新业务价值约为64亿元,同比降5.88%;人保寿险当期个人保险新业务价值为29.99亿元,同比降43.27%;新华保险2021年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则为57.8亿元,同比降35.68%。
事实上,无论是寿险新业务价值下滑还是个险板块难提振,层层剖析之下,终究绕不过个险渠道改革底色下,代理人队伍整体大缩水的现实,而行至2021年,这一阵痛再度放大。
从各公司来看,人保寿险2021年营销员人数降幅最明显,2021年公司个人营销员人数为18.59万人,同比降55.13%。
同样,中国人寿作为寿险“老大哥”,受到主动清虚、代理人出走等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为89万人,较2020年的145.8万人,同比降39%。其中,个险销售人力82万人,同比亦下降40.49%。
此外,2021年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降幅也超四成,达41.4%,从2020年末的102.38万人降至60.03万人;新华保险截至2021年12月末,个险营销规模人力为38.9万人,同比减少35.8%;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人数,从2020年的74.9万人降至2021年末的52.5万人,同比降29.9%。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众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队伍缩水之下,太平人寿却难得出现逆势增长。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太平人寿个人代理人数量为38.5万人,同比增1%,较2020年末增加3799人。
当然,代理人队伍规模有增有减的背后,其实与各家寿险公司的渠道改革策略挂钩。如人力逆势增长的太平人寿,公司总经理程永红就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太平人寿在困难时期能够实现寿险代理人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坚持让队伍活下来活得好’这一理念”。
相反,人保寿险管理层则更倾向于“挤水分”。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保费”。据年报介绍,人保寿险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个险”磐石计划2.0在总、分公司落地,通过客户经营和专业化销售驱动健康人力发展。
中国平安则在年报中提及,寿险代理人渠道改革举措是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结合数字化赋能,推动队伍结构向 “纺锤型” 优化。此外,中国人寿也在年报中客观指出,受疫情多点散发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行业普遍面临销售队伍增员难、留存难的问题,但公司坚持提质稳量的队伍发展策略,着力提升队伍质态。
的确,不可否认的是,2021年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队伍整体呈现大幅缩水。据『A智慧保』统计,过去一年,6家寿险公司个险代理人数量合计锐减达163.81
万人。这一数据,占到2021年保险业代理人制销售人员减少252.1万人的65%。
可以说,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人力的流失量,占据了行业大半江山。
尽管个险渠道面临改革阵痛下的重重挑战,但这并未影响上市险企管理层对渠道改革的战略定力。这一点,从已召开业绩发布会的各家险企高管表态中即可看出。
对于2022年个险渠道的改革规划,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表示,今年公司会继续坚持有效队伍驱动的发展战略。具体举措有:首先会聚焦制度优化,如基本法制度;第二,聚焦专业经营,加速推进队伍建设4.0体系,推进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第三,聚焦优增优育,育存要不断地提高,增员要着力招募和培养优秀人才。
中国平安则在年报中表示,未来,平安寿险将进一步培养钻石队伍,通过圈定经营管理优秀、具备发展潜力的营业部,提供高端客户及专属产品资源支持,持续扩大钻石队伍规模,提升产能;对于新人队伍,平安寿险将实施 “优+” 增员升级,以提升优质新人占比 ,同时还辅以新人经营工程,通过培训升级、政策支持等提高新人队伍留存率。
谈及寿险转型,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亦坚定指出,“转型改革肯定会有阻力,但不走回头路,回头路就是弯路”。在代理人队伍转型方面,太保寿险将在“长航行动”指引下,打造“三化五最”的代理人队伍。公司将以“芯”基本法为牵引,提升核心人力和核心人力产能,加强业务品质管控,全面升级代理人队伍。
对于人保寿险的人力发展策略,罗熹也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将坚持卓越保险战略目标方向,人身险发展模式的转变方面,要坚守精英人力的标准,突出可持续产能导向。寿险要聚焦业务价值和有效人力,同时构建两个基础:一是构建长期投资收益渠道;二是保障风险安全生态。
展望2022年的代理人队伍建设,太平人寿表示,公司已推出“高质量业务发展战略”,助力渠道队伍高质量转型,其中核心项目“山海计划”已率先落地,主要方向是扩团队、提技能、抓赋能。据介绍,在人力发展方面,2022年太平人寿有三大重点任务,一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绩优、抓高级主管,另一头抓新人、抓基层主管;二是加强对代理人科技赋能;三是强化生态圈支持。
而最新发布年报的新华保险也指出,2022年,将加快探索营销体制改革,重点改善队伍质量,为公司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新华保险表示,2022年将以提升发展动力为主旨,统筹推进以寿险为核心、财富管理和康养产业为支撑,科技赋能发展的总体布局,聚焦深耕寿险主航道,推动“一舰三擎”提速远航。
结 语
面对个险渠道改革的爬坡过坎,在今年的上市险企业绩发布会上,很多投资机构聚焦何时能看到成效,但俨然2021年尚未显现。因此,面对股价低估、新业务价值下滑,各家上市险企高管层也多喊话,请市场给予更多耐心和信心。
如平安集团联席执行官陈心颖回应,改革需要看长期,看战略,看执行。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也直言,行业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一段时间,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公司的经营行为上。
或许寿险改革,特别是个险渠道转型的曙光短期内尚未到来,但头部寿险阵营已然在做出实实在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