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团队滴血认亲失败后,先锋队员祺贵人被打入冷宫。
祺贵人污蔑熹贵妃、六阿哥是大不敬,皇帝为了宽慰熹贵妃,开始责难瓜尔佳文鸳的母家。
瓜尔佳鄂敏被查出诬陷大臣,勾结党羽,藏污纳贿,行事残酷不仁等罪名。
一个多月,曾经的功臣,就被抄家、入狱,流放,最终鄂敏在狱中自裁。
有没有发现这个套路非常熟悉,甄远道也曾经遭受过同样的流程,只不过流放宁古塔后熬过来了,等来了甄嬛的复宠,最后回京治病,只求了一个闲职养老,不再参与政事。
看起来皇上是为了熹贵妃,责难祺贵人和她的家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幌子。
四大爷自从经历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事情后,对于有功之臣非常忌惮,生怕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前朝、后宫,互相瓜葛,皇帝已经开始采用平衡之术。
为了扳倒年羹尧和隆科多,甄远道和鄂敏立了功。但皇帝只升了甄远道,鄂敏自然不满。
而甄嬛那时要封妃,多番参政,意见又和皇帝不合,多次替皇帝讨厌的人求情;同时,甄远道也在前朝进言,同情逆党。
甄嬛封妃时,穿错纯元的旧衣服,皇帝大发雷霆,其实不过是找个理由压制甄嬛的晋升之路。一面又流放了甄远道。
说到底,皇帝就是利用甄嬛和祺贵人,来牵制她们的家人。又用甄远道和瓜尔佳鄂敏,平衡着前朝的势力。
甄嬛和祺贵人,都不过是皇帝的棋子。
只不过甄嬛还有利用价值,而祺贵人已经是弃子。
祺贵人得知整个家族被抄,从冷宫跑出来,敲皇后的门没人理,又去御前求见皇上。
她单纯地以为,皇帝是因为她才迁怒家人,而皇帝念她侍奉多年,只废她为庶人,没有赐死。
皇帝真的是念旧情吗?不过是借着滴血认亲这个事,扳倒瓜尔佳鄂敏这个功臣,免除后患。
对皇帝而言,鄂敏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扳倒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又告发了甄远道,都是皇帝需要他去做的事。
如今事情完成了,成了功臣太轻狂,皇帝断然不会坐等他变强,重蹈年羹尧的覆辙。
况且瓜尔佳鄂敏没有兵权,要除掉他,比起年羹尧要容易很多,只需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当初的甄远道何尝不是如此?就算无罪,但皇帝看他不顺眼,不能让他做大。
就像果郡王所说,淡泊自抑,才是在皇上身边的生存之道。
有功之臣,在立功后要懂得及时收敛锋芒,退居二线,才能得善终。
皇帝说完对瓜尔佳氏的发落,就开始试探甄嬛:我准备平反你父亲的冤案,官复原职。
甄嬛经历过大起大落后,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连忙表明心意:我的父亲已经年老,不要再给他过高的官职。
皇帝略加思考,就给了甄远道一个四品典仪的闲职养老。
皇帝为什么要试探甄嬛,就是看甄嬛居高位后,是否有野心做大。
安分守己,才是活命之道。
明明皇帝发话,没有赐死祺贵人,为什么苏培盛自作主张打死了祺贵人呢?
祺贵人跪在门外,一番求情后,就开始诅咒甄嬛,各种恶毒的话都有。苏培盛自然听不下去。
苏培盛作为槿夕的另一半,自从对食事件后,与甄嬛已经是一个战壕的队员,荣辱与共,祸福相依。
苏培盛能完好从对食事件走出来,继续当皇帝身边的首领太监,是甄嬛四处奔走打点,让他没有受太大的折磨,又委托了端妃说情,才救出了两人。
要知道那时候,皇帝只当成一件小事,根本没打算救苏培盛,还责怪苏培盛为什么不告诉他,让他以后不要再和槿夕来往。
苏培盛出来后,在皇帝面前掉眼泪,是有些心寒的。对甄嬛,是非常感激的。
后来,甄嬛生下双胞胎,唯一的请求就是给苏培盛和槿夕,请皇上赐婚,两人才名正言顺结为夫妻。
苏培盛慢慢偏向甄嬛,一点也不奇怪。
苏培盛下令打死祺贵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给槿夕报仇。
在滴血认亲事件上,崔槿汐给甄嬛求情,祺贵人可是什么狠话都说过,说槿夕的话不可信,还要拉去慎刑司72道刑罚都来一遍,肯定会招。
苏培盛可是受过慎刑司的罪,知道是什么滋味。
当时苏培盛就说过一句:这要是72道刑罚下来,人早就没了。
祺贵人只顾着火力对准甄嬛,连槿夕一起不放在眼里,却完全没顾及到苏培盛这层关系。
苏培盛敢下令打死祺贵人,直接拉到乱葬岗埋了,也是看祺贵人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祺贵人有恩宠和母家的权势的时候,苏培盛不能把她怎么样,如今瓜尔佳氏整个家族倒了,也就没人可以撑腰了。
苏培盛看到祺贵人被打死,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潜台词:什么东西。敢得罪我。
祺贵人被拉走时,皇后特意叫安陵容观看,以此警醒她,说了这样一番话:
知道她为什么不得好死吗?她太不中用了,不中用的人留在宫里,除了死,没有其他出路。
祺贵人对皇后没有了利用价值,瓜尔佳鄂敏对皇上没有了利用价值,最终都落得了不得好死的下场。
而安陵容,看到祺贵人的下场,想到了自己,瑟瑟发抖,只能更加依赖皇后。
还是皇后最懂得,怎样拿捏安陵容。
再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