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娱乐头条 1857℃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看看今年惨淡的国庆档,就能明白一二了。


截至10月8日14时,2022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总票房达14.96亿元(人民币,下同),全国影院营业率稳定在80%左右。这一数据,一对比就能明白,是近几年的新低了。

那为何会创造这么惨淡的国庆档呢?


一,疫情,因为疫情,很多地区的人们出不去,上街都不行更别提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那是肯定不能开放的。不过这一点其实占比不是很大,因为连续几年都是有疫情的,也不是全国大规模性的疫情。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 陆剧吧



二是影片口碑不行,除了一个万里归途,其他的都可谓是白开水,没有味道,观众自然不愿意去看。


三是电影质量类型单一,几个排片大头,清一色的主旋律,观众一眼望去,除了主旋律还是主旋律,没有更多选择性,要么选择不看,要么就看一部,毕竟其他的也都是主旋律,没必要再看,这就好比鱼汤,你再美味也不能老是喝啊。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 陆剧吧


四是文化隔阂。吃中餐的很难适应西餐口感,同样,吃惯西餐的也难天天吃中餐。文化区别造就了电影的不同,价值观的天差地别更是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电影的原因。电影封神榜,曾试图中西餐结合,结果惨遭观众唾弃。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 陆剧吧


电影作为文化娱乐产品,首先是一个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就要拥有娱乐属性。国内很多导演动不动就张口闭口追求艺术性,其实是很脱离群众的一个表现。因为你的电影最终是观众买单,没有娱乐性观众怎么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以及金钱来看呢?一些文艺片工作者,也因为要和商业片作区别,硬生生把影片拍得晦涩沉闷无聊,这是一种极其低劣的行为,骗了一批人进来,后续没人买票看了,恶心了观众恶心了影院,何必呢?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啃个苹果几分钟,可能导演总觉得他就是这样表达情绪,事实是观众最后也感受不到任何情感,这才是相当失败的。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 陆剧吧



国内很多人都说要中国电影走出去,也像好莱坞那样赚世界的票子,顺便传播中国文化,事实证明,在现阶段这只是一个痴心妄想,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凭什么?


中国电影到底凭什么?


一个国庆档,连个观众想看的爆米花大片都没有,国内观众都无法满足,又如何能走出去呢?中国电影工业化比较晚,事实是现在依然是小作坊式的电影居多。而好莱坞,有着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从立项到拍摄到后期特效制作配音配乐,一套流程下来都会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所以美国的大片一部接一部,漫威的特效片甚至都呈现流水线作业,跟拍连续剧一样一集集不断产出。

这些年,漫威大片在国内上映,稳定输出,基本不需要什么宣传,每次都能轻松捞走十几亿票房,这是国内电影人该反思的。


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要有竞争力,就要有优势,可如今的国产电影,对比国外电影,毫无优势可言。


首先,国产电影不重视剧本创作。资方根本不重视剧本创作,之前阿里影业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根据数据写剧本,无视剧本创作者,个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也提现了这个行业中对剧本创作的不尊重,更有某些导演,拿了人家的剧本,硬说是自己的创作,强取豪夺,编剧们没有好的创作环境,也被干预太多,很多不错的本子到了拍摄后期改得面目全非,最后片子出来,被骂最狠的是编剧。一些编剧甚至都委屈喊冤,明明自己不是这么写的,改成这样实在太离谱。新版天龙八部就是如此,剧本是正常的,后期拍摄居然把段誉改成了随地大小便的人,直接辣了观众的眼睛。这虽然是电视剧界的事,但是电影圈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 陆剧吧



其次,不重视特效制作。国内很多电影人不懂特效,又不爱用特效,觉得麻烦又费钱,还是投机取巧找几个大牌捞钱快。实则是一种短视行为,电影要发展,核心还是要提升电影品质,特效就是电影品质提升的关键要素,电影特效做得好,可以当做卖点,比如流浪地球,特效成为了一部分观众买票的原因,观众愿意花钱看这国产的视觉奇观。但是流浪地球完成度确实有限,和国外好莱坞级别的特效有不小的差距。


其三,国产电影与外国有文化隔阂。一个中国笑话讲给外国人听,因为文化差异,他很有可能感受不到任何笑点,这种差异是无法消除的。好莱坞一直在致力于减弱这种差异,尽量简单,所以他们的剧本全世界能看懂。国产片短期要写出全世界都通俗易懂的剧本,确实比较困难。

所以,短时间内,国内电影圈应该提升制作水平,尊重剧本创作,而不是还没学会爬就想跳和跑,只有把品质做好了,才能谈走出去吸引更多的观众。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