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喻家山下再次群星闪耀。
10月7日上午,数百名学术界、企业界精英齐聚华中大,共同见证国内经济学届重量级奖项——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的归属。《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等6篇论著摘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弘等三位青年学者获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殊荣。
学界精英共飨学术硕果
上午8时30分,颁奖典礼在华中大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颁奖典礼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建华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先后致辞。随后,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宣读颁奖词。
今年,欧阳峣等著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程名望、贾晓佳、仇焕广著的《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5):灵感还是汗水?》,何国俊、王绍达、张炳著的《Watering Dow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ina》,倪红福着的《中国出口技术含量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杨子晖著的《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风险 传染关系——基于混合频率的实证研究》,姚树洁、张宗益著的《On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Diverging Clubs: A Cas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6篇著作和论文获得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评审委员会认为,上述论著有的深入探索了发展中大国经济转型的路径,为发展中大国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有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新解读;有的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是真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成果,充分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授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翁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川川等3位青年学者。3位获奖者研究成果丰硕,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具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体现出了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张培刚先生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懈的研究”,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称,2007年,他无意中读到张培刚先生所著文章,仔细拜读以后,他觉得张培刚先生提出“把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经济学重要研究对象”的思路很有意义,并确定以此为研究方向。他表示,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和团队会继续在该研究领域坚持耕耘。“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迄今最年轻的奖项获得者、1990年出生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弘也分享了获奖后对自身未来研究方向的深入思考。她表示希望在做出实证贡献的同时,努力做出理论性贡献;同时她要不断鞭策自己注重实践、追求真知,在一线实践中真正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颁奖典礼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论坛”接档举行,张燕生、巴曙松、艾春荣、赵凌云、郭熙保、沈坤荣、方颖、张建华等17位经济学家和青年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核心命题,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中心环节,聚焦“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大关键领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致敬大师,砥砺前行
据了解,自2006年首届发展经济学论坛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起,华中大坚持以奖促学、以奖促研,将颁奖典礼办成中国经济学界共同期待的学术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颁奖典礼的意义更为不凡。今年是“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设立30周年。1992年,民间筹资10万元作为注册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核资,批复设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1999年,经湖北省民政厅审定合格,基金会准予登记;2005年,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以“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名称注册成立为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由社会团体法人变为基金会法人。2006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正式设立。
该奖项每两年评奖一次,主要针对发展经济学领域重要成果和相应研究人员进行奖励,旨在推动我国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现工业化的理论。
16年间,张培刚成果奖已前后评出九届,前八届共有23部著作、17篇论文获奖,第九届共评出1部著作、5篇论文。“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大力推动我国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成为以奖促学、以奖促研的典范。
2018年,华中大又发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以鼓励青年经济学家成长,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该奖自设立以来,已经有15位优秀的青年经济学家脱颖而出,有着非常好的声誉和口碑。
据悉,今年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开创者之一,著名经济学家林少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为与张培刚先生一起开启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发展新格局的学术大师,林少宫先生一直深受学界敬重和爱戴。
林少宫(1922.12.04-2009.11.07)是广东信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1944年,林少宫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7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伊利诺伊 (ILL)大学哲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俄亥俄州地顿大学任统计学和经济学讲师。1954年,林少宫回国到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历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顾问等职。
任教期间,林少宫积极倡导并推动数理统计学科、数量经济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在教学和科研中,突出强调数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培养了一批现代经济学的优秀人才。其事迹被收入《世界(教育界)名人录1987》和《中国世纪专家传略》等传记丛书。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张培刚、林少宫教授两位学术大师,在学校的支持下,率先在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经济研究所和数量经济研究所,开风气之先,在国内理工科大学中率先开启了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之路。
正是得益于大师在学科发展上的高瞻远瞩,在人才培养上的言传身教,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迅速发展壮大,培养出数千名活跃在学界、政界、商界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国内的知名经济学家,创造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
正是为了学习大师,传承大师,华中大经济学院将于10月8日上午举行纪念林少宫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林少宫文集》首发式,届时,将有海内外一批学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积极践行总书记号召,在科学研究中聚焦国家重大关切,相继确立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三个新兴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低碳经济方面,学院多个研究团队都有了很好的研究积累和成果,和国内多个重点研究机构和单位有着紧密的合作。10月8号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还将举行第二届“碳中和经济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重要研究机构和业界的重量级嘉宾,重点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深入讨论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