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明星新闻 1968℃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地方展区山东单元由“单元说明”和五个部分组成,从内容、策划、展陈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创新展示,共有图片48张、多媒体互动3处、实物模型展示34件(组)、视频4处,并将“泰山日出”“蓝黄交融”等山东地域元素和专属文化符号融入展览设计,与整个主题成就展协调一致,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十年”。这场展览,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山东?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一个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开辟出新旧动能转换新天地的山东

迈入山东展区,首先看到的第一部分便是“新发展理念开辟新旧动能转换新天地”,重点展示了山东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显眼的展台位置上,山东的大国重器——“蓝鲸一号”钻井平台、自航式发射船、中国国产雪蜡车、磁悬浮列车等展品悉数亮相。近年来,山东突出绿色低碳,深化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趟出了新路子,跑出加速度。

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一场具有典型意义的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就此启动。此后,山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规划——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2020年底,在“三年初见成效”的交卷时刻,山东省GDP增速稳居全国第三,经济总量达7.3万亿元,“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6.6%。而“五年取得突破”列出的19项规划指标,有7项已经完成。

十年来,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跨越4个万亿大台阶,达到8.3万亿元,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率先成立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省级科技创新资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在海工装备、轨道交通、量子通信等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国之重器”竞相涌现。

新动能方面持续发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老动能方面不断革新,通过数字赋能、技术改造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山东还聚焦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面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需求侧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全面增强,奋力蹚出了一条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一个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山东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第二部分展览内容“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映入眼帘,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重点展示了山东充分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生动实践。

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十年来,东营市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今年即可批复设立。

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山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黄河干流山东段全部实现取用水闸监测计量。2021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较2012年下降4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山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土绿化行动提质加速,黄河三角洲、泰沂山区、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山东不断提高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能级,积极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聚力构筑外联内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高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更是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山东与沿黄8个省区谋划实施102个合作事项,建设28个内陆港,开通76条海铁联运班列,构建起辐射沿黄,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黄河流域合作更加密切,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一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新硕果的山东

“山东是蔬菜水果大省,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县萝卜等地方名品众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山东特色农产品的简介上如是写到。走进第三部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新硕果”,辣椒红、南瓜大,一堆山东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这一部分重点展示了山东坚决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的新硕果。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稳妥有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焕发新活力,三涧溪村、代村、耿店村等成为新典型,产业融合带动、乡村共同体、生产托管服务等创造新经验,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济麦”小麦、“登海”玉米等品种不断刷新全国高产纪录,“齐黄”大豆多次创造盐碱地单产纪录,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21年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构建起“从一粒种子到一盘菜”的全产业链,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累计投入377亿元,彻底解除了60万黄河滩区居民的水患威胁,打破了“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黄河滩”变成“幸福滩”。

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农资金整合“握指成拳”,乡村振兴政策集成创新,人才、资金加速涌向乡村。广大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生活水平和品质实实在在提高。广大农村“文化味”更浓。2500个省级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串珠成链,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一个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山东

第四部分“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展出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动态模型上,模型车辆往来穿梭,还原了千里之外青岛港的一片繁忙景象,该码头全部由青岛港自主规划建设,智能化水平和装卸效率全球领先,多次创造世界作业纪录。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全球首台10万吨养殖工船“国信1号”模型陈列一旁,这艘船于2022年5月20日交付使用,有望为中国乃至世界深远海养殖打造“中国样本”。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近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海洋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领域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持续做好“港口、产业、生态”三篇文章。海洋生产总值十年增长66.1%,达到1.49万亿元;海洋生物医药等6个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近4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2.3%,海洋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做强重大涉海平台,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工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先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海上粮仓”,今年5月,“国信1号”成功交付,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作为深远海“流动渔场”,年产高品质鱼类3200吨。

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21年,进出口总额2.93万亿元、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

这场万众瞩目的展览 讲述了怎样的山东? - 陆剧吧

一个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山东

《儒典》《咱们的新时代》……一本本书籍、一件件实物,这是实物展示最多的一部分。十年来,山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交出了一份厚重温暖的民生答卷。

进入展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发布的《儒典》,这是系统性整理儒学传世文献的最新成果,这也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儒典》是历代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包含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集中体现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是系统丰富、蔚为壮观的精华之典、传世之典,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在现场展出了《儒典》的其中6函共50册,包括《孔子家语》《荀子》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沂蒙是一方红色圣土,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山东坚持就业优先,大力开展“创业齐鲁•乐业山东”系列行动,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率先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2年提供公益性岗位40余万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十年来,山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医疗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康复大学,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6万个、床位67.4万张、卫生人员105.6万人,分别增长24.5%、42.4%和42.9%。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9.1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岁。

闪电新闻记者 廖亮 于兴涛 王文龙 报道

标签: 明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