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才会诞生“电影强国”

电影快讯 1515℃

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才会诞生“电影强国”

韩浩月

前几天,在澳门参加了由澳涞坞集团主办的第二届澳涞坞论坛,论坛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澳涞坞影评人协会秘书长胡建礼主持,与著名导演肖桂云,著名演员张光北、青年导演田波、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澳门专栏作家梅仲明一起,聊了关于如何拓展电影题材类型、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话题。

中国的电影题材类型,在市场供应上,体现于一些重要的档期,如暑期档、春节档,经常会出现“类型丰富”的说法,的确如此,在这两个经常产出高票房的档期,国产电影一次次刷新着票房记录,但冷静下来看,“类型丰富”只是市场暂时繁荣造就的一种表面现象,国产电影存在题材扎堆、风格单一的问题,往往被高票房电影制造的话题掩盖了。

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才会诞生“电影强国” - 陆剧吧

战争片、喜剧片、家庭情感片,这三种题材电影,近几年来成为国内市场的绝对主流,尤其是战争片大行其道,成为贡献票房的支柱类型;自2006年《疯狂的石头》爆红之后,这16年来,喜剧片层出不穷,但在战争片异军突起之后,喜剧电影的下坡路越走越快,把市场空间拱手相让了不少;家庭情感片貌似创作角度颇多,但总结下来,要么是走催泪路线,要么是讲绝症故事,还是存在讨巧成分。

所以说要拓展电影题材类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那些冷门的题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这届澳涞坞论坛频繁出现的三部电影名字《人生大事》、《隐入尘烟》、《柳青》,被论坛嘉宾多次提起,就表达出了这种愿望。《人生大事》是殡葬题材,《隐入尘烟》是农民题材,《柳青》是知识分子题材,它们的受好评,它们进入到电影话题的讨论热点当中,都意味着观众其实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让不同的电影品味与审美需求,都可以在电影院那里得到更多的呼应与交流。

在我看来,大银幕与观众席之间的那段距离,有时很远,有时很近,远的时候,观众觉得银幕是冷冰冰的一块,徒有喧闹与说教,没法产生更多的共鸣;而近的时候,观众的视线会牢牢地拴在银幕之上,哪怕出片尾字幕的时候也不舍得离开。在一部好的电影放映的时候,银幕上的信息,是具有流动效果的,它承载的喜怒哀乐,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观众,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会特别注重电影故事的这种流动性,而一些偏于功利创作的电影人,他们的故事开始在银幕上凝固,逐渐失去了向观众流动的可能性。

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才会诞生“电影强国” - 陆剧吧

著名演员张光北在论坛上说的一句话很生动,他说:“你们家只种一种花,好看不了。种很多种花,这花开了,那花开了,才更加好看。”他其实重点想要表达的,还是对“百花齐放”的追求。中国电影想要走向世界,先要在本土大获成功不假,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性语言,不但讲中国人的故事,也是把全人类关注的情感、情绪等等,放置于本土故事里。近些年我们有一些票房极高的电影,却在海外难以获得一个说得过去的票房,原因就在于此,失去对另一文化背景下庞大观众群的重视,就意味着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困境迟迟难解。

韩国电影近年有《寄生虫》,电视剧则有《鱿鱼游戏》,几乎每个季度,都有会韩国影视作品,掀起世界性的追捧,韩国作为“电影强国”,已经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现实存在。中国电影学习好莱坞,在好莱坞元素的影响下,把战争片拍得更为重视小人物视角、愈加有史诗感,那么,中国电影能不能从韩国电影那里,学到直面现实、洞察人性、犀利表达?国产片可以借鉴好莱坞,就一样可以借鉴韩国,文艺无国界,好的方式方法,会激发创作者的热情。

第二届澳涞坞论坛是世界电影产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大会的主题定为“从好莱坞到澳涞坞,跨越太平洋对话,共建全球电影人命运共同体”,也明确地提出了电影要走向全球化创作,一个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影产业,才能与“电影强国”这四个字相匹配。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