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追求的俞飞鸿!

电影快讯 1523℃

以社会对成功者的追捧来看,没价值的人地位都很低,但很奇怪,俞飞鸿在自己的人生里处处流露着没什么追求,却获得了很多人的追捧!

没什么追求的俞飞鸿! - 陆剧吧

混互联网的人,想必都知道有一个论调叫,豆瓣网友是互联网最没有价值的群体。

因为混豆瓣的人大多只是听听音乐,看看书和电影,偶尔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输出各种丧,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不热衷消费拉动经济。

最最关键的是,自称是豆瓣资深用户的人,都鄙视实用主义者,认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秉持着要成功,要出头人头,显得俗气。

没什么追求的俞飞鸿! - 陆剧吧

以人生的不同活法来看,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是一种社会主流比较认可的活法,大家都在一个既定的以家庭为主的价值体系里奋斗,赚钱为了买房,物质消费,养儿育女,养老以及防备各种人生可能的风险。

而无用主义者呢,秉承的却是随遇而安,反正人生无意义,努力和不努力其实都一样,别人眼里的成功是别人的想法,别人眼里的失败也是别人的想法,与我无关,我不关心,我也不在意。

但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能发声的或者被听到的也大多是物质上极大丰富或者有极大权利的人,因此能够接受多元活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处在看到别人成功买房,娶妻生子,事业顺利中焦虑不已。

作为娱乐圈中的女演员,俞飞鸿身上有很多外界的定义。

没什么追求的俞飞鸿! - 陆剧吧

比如大家觉得她独立,美丽,是一位女强人。毕竟俞飞鸿大学时就接到了拍摄电影的邀约,后来在娱乐圈混出名气,又自己导演了一部叫做《假如爱有来生》的电影。现在也不排斥在商业化的电视剧和电影中扮演角色。

也有人认为俞飞鸿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出生于1971年的她,迄今48岁,但是未婚未育,俨然大众眼中的大龄未婚剩女。

还有人认为俞飞鸿是虚无主义者,她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不做任何事和任何人的奴隶,她做任何事情仅凭喜欢和兴趣,而不是别人眼中的钱和名。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有导演邀请她出演一部电影中的女主角时,她却推荐自己演其中的配角小三,理由是俞飞鸿觉得自己和她的经历比较相似,能够有更高的代入感。

这种不看重角色给自己的事业带来的影响,而是以我喜欢的视角出发,让俞飞鸿被很多有同样想法的人捧得高高的。

但其实俞飞鸿并不像大众眼中看到的各种形象。

俞飞鸿直言她对自己的认识很清醒,只代表她自己,只表达她所有经历当中或者生活过程中的感悟和感受,当不了别人的人生导师。

而你看俞飞鸿接受的采访,会不自然地把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在我这这不成一个问题当成她的口头禅。

理由是俞飞鸿活得太自我,太有自己的定义和想法了。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看法,她怎么想,她也不需要说出来和别人争论个高低。

比如剩女问题,大家可能觉得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对这类群体都给予不太友好的评价,例如心理有问题,太挑或者要求高挑剩了之类的。而在俞飞鸿的概念里,没有剩女这个东西,她也不会将自己与之对号入座,而是觉得自己喜欢孤单,但认可别人选择婚姻的做法。

在被问到自己没结婚与周围人有差异是否会有焦虑或者孤单时,俞飞鸿更是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她不会用别人的生活方式影响自己的选择,也不会傻到把焦虑放在自己身上。

细化到具体的一个人待着,没有人陪你吃饭和聊天是否会烦的问题时,俞飞鸿更是给出了聊天是一个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但是如果你精神世界足够丰富的话,你并不需要表达或者沟通什么。

曾经有人说这个社会上存在很多攀附男人的女人,她们借助男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俞飞鸿是否也有这种想法时,俞飞鸿没有觉得被冒犯,而是很从容地应对。

她认为把情感和责任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自己累,别人也累。但在男权社会,女性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无法在物质上平等,那就在精神上达到平等,但女性对这种现象认清了,才会更自在。

怎么说呢,俞飞鸿不是一个会向男权社会低头讨好,扮演大多数男性喜欢的样子,以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她对这种社会现象也有清醒的认知,只是她不那么活而已。

不为谁争取利益,也不对社会的不公表示自己的愤怒,而是认定人生有很多不确定性,来什么就接受什么,欲望不高所以不会失望,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所以不用忍受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付出的艰辛。

这种活法,充分发挥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由,她不将社会或者书籍,小说灌输给你的人生责任,人生成就放在自己身上,而是真正地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除了别人告诉我该这样活,我究竟真正要的是什么。

纵观俞飞鸿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她其实一直在试错或者在反反复复地调试自己的人生。

高考的时候,已经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学,并读了一年,但是后来发现那不适合自己,就退学。

之后俞飞鸿以去离家远的地方独立自主生活为由,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并坚持读完。

期间获得了大导演李安邀约去美国拍电影,同学们都觉得她毕业后,进入娱乐圈发展是理所当然的。

可大学毕业后,俞飞鸿又觉得自己喜欢安定,选择了留校当老师。

当老师不到一年,又觉得自己没有生活经历,教给学生的都是别人给她的东西,她只充当一个传声筒,于是本着拓宽人生和自由的边界去了美国,回国后拍了一段时间的戏,又停下来读书,休整,间歇性接剧本。

怎么说呢,在俞飞鸿的前半生,几乎是她的家境支撑了她各种任性的选择,也让她在不断试错中有底气去看更远,更多的东西。

换句话说俞飞鸿所谓看更多的人生,或许是她内心的不安所驱使,并不是她天生有这种顿悟。但以人生真的无意义来说,所谓的精神自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如果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很确定的东西,没必要看俞飞鸿怎么活。

毕竟结婚生子,领证办婚礼,追求金钱和名气,某种程度上才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