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水禅心(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问卷调查:“疫情结束,你最想见的人是谁?”
99%的父母答案是:老师。
毫不夸张地说,疫情像一面照妖镜,“亲子大战”日复一日,再有耐心的父母,也是叫苦不迭。
小区里、朋友圈里,到处可见“妈妈咆哮声”。
最近,和娃朝夕相处时间变多了,耐心也渐渐被磨光了。
只要他一不“乖”,我们马上变身“河东狮吼”。
学习不自觉——吼!
在线学习时三心二意——再吼!
辅导功课,领悟慢——继续吼!
每次“吼完”,顿时感觉精神舒畅,但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又非常自责。
很多次下决心改掉这个毛病,但一看到他犯“熊”,又忍不住了。
吼孩子,后悔,内疚,再次吼,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有调查显示,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吼叫过孩子。
湖南某小学,还曾留过一个让全班家长挑战“21天不生气”的暑假作业。
结果没有一个家庭挑战成功。
由此可见,吼孩子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01
别让吼叫成为一种新体罚
但作为家长,每次看到孩子不合自己心意时,总不能不管吧?
既然不能打,心想吼两句总没事。
于是,“大吼大叫”便顺理成章,变成了教育的一种手段。
但对孩子而言,这也许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更是一种精神虐待。
曾在网上看过一段外国视频,震惊不已。
在一家超市,16岁的儿子正坐在收银台处玩游戏。
店主父亲见状,大为恼火。
也不问青红皂白,拿出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怒吼道:“正事不干,只知道玩游戏,有种你就别活了!”
爸爸也许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一样。
谁知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父亲转身的一刹那,儿子抓起手枪对着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当场瘫软。
父亲奔向儿子,坐实已无生命体征。
他哀嚎着仰面倒地,悔恨交加。可再怎么呼天抢地,也无力回天。
枪不会杀人,是家长过激的语言杀了孩子。
这也许是极端的例子,但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他们无法用正确的方式看待自己。
更可怕的是,长期以往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
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对“父母言语攻击对孩子的伤害”做了十余年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遭受家长吼叫的孩子,脑结构会受到损伤。
既包括与言语智商有关的颞上回区域,也包括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海马体。
除此之外,这些孩子,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卫生问题。
在Teicher看来,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和受到体罚造成的伤害不分伯仲。
对于家长而言,吼叫或许只花了一分钟。
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正印证了那句话,最伤人的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02
别让吼叫填满孩子的童年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过:“世间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一张妈妈发怒的脸。”
按道理来讲,母亲原本应该是孩子最愿意亲近的人。
她的音容笑貌也是孩子铭记内心最珍贵的礼物。
可是,让一个成年人记忆深刻的却是母亲吼叫时愤怒的脸,这不能不让人痛心。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喜欢扯着嗓门说话,而且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开骂,言语及其尖酸刻薄。
更让他害怕的是,每当妈妈心情不好时,他做什么要更加“小心翼翼”。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她的“出气筒”。
每当这时候,只要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都能让他吓的发抖。
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记忆,是从最直观的图像开始的。
妈妈大吼大叫的样子,或者说长期大吼大叫的情境。
将会逐渐刻在他的内心,成为他最主要的童年记忆。
弗洛伊德说:“所有成年人的伤,都是在童年时期留下的。”
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就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有研究证明,在情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他们自身的性格也会变得敏感,情绪容易波动,有很强的自我否定感。
而这样的敏感会一直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伴随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人生。
张爱玲的母亲脾气暴躁,每次对女儿失望的时候,就会冲着她咆哮,骂她是“猪狗不如”。
更会在她生病时,口不择言地怒吼,她是害人精,出生就是来祸害人的。
正因为这些残酷的现实,让张爱玲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内心一直无法快乐。
原生家庭,造成了她冷漠孤傲、敏感怪癖、我行我素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使她的人生充满了的悲凉和无奈。
婚姻不幸,一生不敢要孩子,老年独居,死在异乡,身边无一人。
知名文学家兼心理学家毕淑敏在《家问》里说过一段话,我深以为然: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童年的时光是最美的,但其中若是加入了父母常常吼叫的画面,这相当于一部恐怖电影。
无疑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中,难以抹掉的灰暗色彩。
童年,因为单纯,所以更容易接纳与学习,也就会对很多事有更深刻的记忆。
他就如白纸染墨,一滴便能显眼至极,而且铭刻恒久。
如果你爱孩子,请立刻停止这种“吼叫之毒”吧。
03
如何戒吼,需学会按停“情绪开关”
有句谚语: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驴将统治世界。
但有时候道理都懂,只是每当看见孩子不听话时,就控制不住火气。
最后总是免不了把娃吼一顿了事。
那如何“戒吼”,怎么能及时按停自己的“情绪开关”呢?
首先,请摒弃吼叫常用的借口——“都是为了孩子好”。
这真的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罢了。
毕竟,无论多大的孩子,都绝对不会因为家长吼叫才能感受到她的“好”。
比如,我们经常会吼他们作业做的慢,读书不自觉。
现实我们却看到,这些孩子被吼后,也并没有太多改进。
并不会像我们预期那样,马上变“好”。
所以真正智慧的父母,不会一味怒吼,而是和他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用耐心去引导。
因为才智不能用吼叫,装进脑袋。
用鞭子教不出优秀的孩子,用吼叫更是如此。
其次,找到你的情绪节点。
所谓“情绪失控”,就是失去了人为控制情绪的能力。
如何“戒吼”最重要的是找到触发你情绪的节点。
因为一旦超过这个“节点”,将会导致你无法将情绪,控制在自己的理智权限之内。
这时,怒气会开始“暴走,看到谁怼谁。
此时你的言行,就会出现一种失控的“疯狂”状态。
比如有家长会说,我最烦躁的时候,就是我前脚收拾房间,孩子后脚立刻弄乱。
这时,我一定会忍不住吼他!
因为孩子弄脏房间,会触发妈妈的情绪“节点”。
这时如果没有好好控制,情绪就会积累,瞬间爆发。
老古话说的好,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控制自己情绪。
最后,学会建立自我同情。
这里切记,建立自我同情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并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我是被逼的,我今天这样骂他,是因为他把我逼急了。”
因为当你找了借口后,下次还会这样吼孩子。
建立自我同情,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
比如:“我今天又对孩子吼叫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的压力可能太大了,我现在需要放松一下。”
你需要找到改进的路径,如此一来,这就有了行动的方向,会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但如果吼叫已经发生了,我们该如何向孩子道歉呢?
首先,要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后悔。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很抱歉妈妈今天对你发脾气了,我很后悔,这个行为让你很难过。
其次,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可以说:“妈妈错了,不应该吼你,是我脾气太大,觉得得很内疚,这是我的错。”
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补救措施。
让孩子知道你在很努力让自己,下次不再吼叫。
比如告诉孩子,我会尽力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做完作业,妈妈带你去吃一些你喜欢的甜点,好吗。
切记,做到这3点,才算是真诚的道歉,才能补救因你的怒吼,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04
父母的言语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以寒风刺骨。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南风效应”。
严酷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寒风,谁知行人觉得冷,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
暖暖的南风吹出丝丝微风,行人觉得很热,反而脱掉了衣服。
温和,最终战胜了暴力。
我们对孩子的“吼叫”就是北风,“温和而坚定的教导”才是南风。
为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的将来,请努力管理好情绪,不要让“吼叫”把孩子的心门锁上。
而是要让爱流动起来,在爱里让孩子慢慢成长,并学会去理解包容自己和他人。
不吼不叫,才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作者简介:云水禅心,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富书亲子营私教班学员,我思故我在,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