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棠
国人向来是忌讳谈论死亡的,从影视剧的热度上也可见一斑。
B站自制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以下简称《三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聚焦于年轻殡葬人的电视剧。故事从95后躺平青年赵三悦阴差阳错来到殡仪馆担任遗容化妆师讲起,以三悦的视角展开,用“殡仪馆”这个很好的叙事容器刻画了多位往生者的生前身后。
该剧已在B站推荐位上挂了快一个月,直到前几天才开分。豆瓣评分8.3,分数不错,但小众题材影视剧本身就很难大爆,这也与剧中殡葬从业者遭遇的“孤独”相映成趣。
值得玩味的是,现实中同样存在“殡葬行业月薪2万”的误解和围绕“殡仪馆事业编”的追捧。蓝鲸财经找到了几位殡葬从业者,围绕《三悦》这部剧、殡葬工作和他们的生死观聊了聊,企图补全一个更真实、更日常的殡葬业图景。
终于又有能看的国产职业剧了
《三悦》是一部非常“哔哩哔哩”的剧,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主角人设足以佐证这一点。95后的赵三悦毕业后经历就业打击,已经在家混吃等死躺平了一年。她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尽情卷,想佛的尽情佛。”
传统的家庭显然容不下一个“自甘堕落”的年轻人,在与母亲苏文静的一次激烈争吵后,三悦离家出走。囊中羞额走投无路的时候,大姨苏蓉给了她一份遗体化妆的工作,生无可恋的赵三悦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进入了离死亡最近的殡葬业。
殡仪馆无疑是最能展现人间冷暖的场所,从影视创作上来看,它能承载一个很好的成长故事。剧作的确如此,从最初的恐惧误解到后来的满怀敬重,三悦对职业的认知是递进的,观众也跟随着一起接受了生命教育。
更难得的是,《三悦》在触及特殊职业时,并没有落在口号和标签上。殡仪馆里的每一个具体职业都拥有姓名,大师姐周娅男是化妆师,曾经在媒体工作过的梁格格是告别仪式的主持人,可可爱爱的小四川杨林是司机兼遗体搬运工。关于他们的刻画并未依附于主角存在,配角同样有自己的工作、理想和情感。
展现忙碌、复杂的殡葬工作之外,《三悦》还涉及了许多严肃的社会议题,比如中国式父母擅长的贬低式教育、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的隐形歧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带来的影响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悦》想做的,可能不止是一部职业剧。
真实的殡葬工作:“人刚死的时候,腋下是烫的”
围绕该剧的讨论,常常离不开“真实”二字;从阵容来看,《三悦》的主创确实很擅长现实主义题材。
导演李漠此前执导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在豆瓣有8.1的高分,本剧编剧游晓颖也是电影《我的姐姐》的编剧。创作该剧时,游晓颖翻阅了大量遗体整容科的教材,还去殡仪馆学习了两周,近距离观察遗体的状态和触碰往生者的皮肤。
这种求真务实同样延续到了拍摄上。据“娱理”报道,在拍摄为往生者塞舌的片段时,团队专门请来了珠海殡仪馆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做塞舌头的动作指导,精细到舌头要伸出来多少,是什么颜色,脸色怎么样等等。因此我们得以看到三悦最早表现出对遗体的恐惧,是细腻的、具体的、力透屏幕的。
入行五年的入殓师茶泉灵告诉蓝鲸记者,她第一次接尸时候的反应和三悦一模一样。那会儿是冬天,她跟着师父去医院的停尸房领遗体,拐角还有家人哭着烧纸,火焰一晃一晃的。触碰尸体时,手套从手上划了下来,直直得粘在冷冻过的尸体上,“当时我就崩溃了”。
但阎王爷不等人,隔了半小时,茶泉灵又赶去接了第二具尸体。那位往生者刚刚去世,她伸手够到其腋下准备抬的时候,发现腋下是烫的。那一刻,茶泉灵是震撼的。读书的时候,老师说人去世后6-8小时会形成尸僵,“但书上不会告诉你,这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人死后是慢慢慢慢、一点点变冷的。”
像《三悦》中呈现的一样,殡仪馆的工作是突发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来活时甚至一顿年夜饭也要分几次吃完。受访的茶泉灵刚刚结束了48小时的工作,接下来她将有两天的休息。
但身体上的劳累并不是这份工作最折磨人的地方,剧集同样很细腻地关注到了殡葬从业者和丧属的相处以及他们面对迎来送往的无力感。每天面对生死别离和悲痛欲绝的家属却无能为力,新入行的三悦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我是否一直在做无力徒劳的事情?
或许就像娅男师姐对三悦所说:一直做下去,好像就能找到答案了。
茶泉灵告诉蓝鲸记者,她工作的地方距离家乡有2000多公里,爷爷去世时她不在身边。虽然干这行已经看淡了离别但当时还是很辛酸,“为了别人用心办好每场葬礼,却在自己家人去世时束手无策”。
后来很亲的一个奶奶也去世了,巧合的是当天殡仪馆来了一位车祸去世的老人。在为尸体缝合时,茶泉灵发现那位老人和奶奶是同年同月生,她的手掌上也有和奶奶一样的老茧。她向着尸体鞠躬了很久,直到同事提醒才回过神来。
后来,她又经历了更多次直面死亡的崩溃,每一次崩溃换来的是对生死的逐渐看淡和对生活的愈加热爱。“快乐一点,如果我想吃肯德基却突然死了那多可惜,趁早吃一顿肯德基吧。”
当代年轻人眼里的殡仪馆:事业编真香
坦白说,《三悦》是一部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剧,一方面它用心且诚恳;另一方面它也有种“用力过猛”的嫌疑。突然下线的人物、模式化的成长路径、稍显夸张的表现效果都像是把观众怼在镜头面前,非让人哭出来不可。
但《三悦》的进步依旧是值得关注的。关于殡葬题材,日本有高分电影《入殓师》,中国台湾也拍摄《处境事务所》,春节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也是大陆影视行业对该题材的首次试炼。《三悦》更是以中短剧的形式,进一步拓宽了国产职业剧的边界。
一些流传网络的图片
不过现实舆论场中,“殡仪馆的工作”并不算是一个完全生僻的话题。今年8月,“上海殡仪馆招聘扛尸工月薪4万8”“上海殡仪馆招聘守夜20000”“上海火葬场招聘1300一天”等高薪谣言就曾流传网络。
当时就有媒体辟谣称,目前上海各大殡仪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工资严格按照市人社局规定的标准发放,不存在“日结”这种用工形式。所谓“招聘xx职位,日结过千甚至过万”完全是谣传。
高薪传闻以外,围绕“殡仪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代年轻人可能并不会对此讳莫如深,他们只会说“事业编”真香啊。
在苏北某殡仪馆工作的小张表示,她是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入单位的,每天工作的时间相对稳定,双休、法定工作日休息,每月到手6k多,算上补贴差不多12-13w一年。乍一听算是安稳又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全年级300个人,目前考上编制的只有5个”。
诚如小张所言,殡葬专业的学生并不如想象中好找工作,除了进入体制内的,还有供职于殡仪馆、陵园的合同工,更多人进入了民办的殡葬服务公司。
在一家民营公墓就职的小伍告诉蓝鲸记者,目前国内的殡葬院校大概有5所,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在学校学的东西很多,诸如周易、生死哲学、遗体防腐整容、殡仪应用文、插画书法。真正进入工作,往往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比如他自己要主持仪式、插花甚至偶尔还有销售工作。
小伍表示,实际工作中接触更多的还是活着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安心”的工作。“但相比实习时候待的殡仪馆,来墓园的家属哀发于容的情况很少,基本都平静地接受了亲人离去的现实。”
几乎每一位受访的殡葬从业者都认为,自己所做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只是比别人更早经历迎来送往,也因此更加敬重生死、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人。
小伍说,他时常会在园里散步,看看碑上的文字,想象他们的人生。他所在的墓园很漂亮,像个大公园,偶尔还会有新人来拍婚纱照。
在墓园里拍照的新人、屏幕上正在播的《三悦》和我们报道的文章,做的恐怕是同一件事,就是给死亡“祛魅”。只有平静地、日常地讨论死亡,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死。所谓向死而生,就是如此。
来源: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责任编辑:彭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