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南方北方,最近的天气真的是冷!
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你能想象上海十岁男孩诚诚(化名)只因不写作业,被爸爸扔在火车站“一边乞讨一边反思”的事儿吗?
最近,有旅客报警称铁路上海站广场上有一个仅穿了件夹克的男孩,独自跪在地上乞讨,旁边还有书包,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寒夜中乞讨的孩子带回了派出所。
根据孩子口述,因为自己不写作业被老师投诉,爸爸趁妈妈睡觉时亲自将他扔到火车站乞讨,让其反思。
原来诚诚比较调皮,经常不写作业,多次接到教师投诉。这次,诚诚爸爸别无他法,为了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只能要饭,才把他丢到了火车站。
虽说这位男孩的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子女,但是理智来看,这样“沿街乞讨”的教育方法的确有失妥当。
首先,家长的行为影响了公共秩序,其次,这种强迫孩子乞讨罚跪有违法之嫌,另外,当街罚跪的方式,不仅伤害孩子的健康,也在心理上对孩子产生影响。
孩子犯错的确要惩戒,但是怎么罚?方式方法如何把握,很多父母在火气上来的时候选择和诚诚父母一样的“暴力教育”,实在是不可取。
孩子也有自尊
要想孩子认错,前提是让他明白:错误不可怕,认错不可怕,改错也不可怕。只有让孩子认同这些“不可怕”,才能迈出改正的第一步。
不过太多的父母只重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可怕而选择和诚诚爸爸一样选择当众惩罚,这类新闻近些年来屡见不鲜。
在一所小学门口,一小男孩因作业欺骗父亲已经完成被发现了,被罚跪在地上写作业;一个男孩因为拿了2000元,被妈妈绑在摩托车后拖行惩罚……
这样惩戒效果很好,孩子通常都会认错,但是这个认错是心悦诚服的吗?
不!这是孩子在当众羞辱下,心理产生的羞耻感。
要知道,孩子虽小,他也有自己的尊严。
这种当众教育的方式极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自尊,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甚至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惩罚已经超过事件对错本身,变成一种心理的伤害。
孩子是父母的复刻
通常在家暴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方面承受暴力对待,另一方面也在学会相信暴力的力量而影响自己的社交方式。
《变形记》中,有一位十分暴力叛逆的男孩梁佳铭。即使家庭环境优越,小小的梁佳铭从小习得的解决办法就是以暴制暴,而这种处理方式在他们家出现了惊人的复刻,爷爷打爸爸,爸爸打儿子。
自8岁后,他就从未和父母好好坐下来聊过天,更不要说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了,甚至父亲晚上睡觉时都必须紧锁房门,怕儿子冲进来对他动刀!
节目组尝试化解两人矛盾,而梁佳铭选择和解的方式竟然是让父亲给自己下跪。
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也将如何对待我们和他人。
共情能力很重要
教育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儿童心理。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书中写道:
孩子看上去是犯错误,但是实际上,那是他们自我探索结果。
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我们的孩子都是错误中成长起来,错误并不可怕,这点不仅孩子要明白,家长也更要记在心里。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斥责孩子。
而是需要蹲下来,问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就如开篇,诚诚不爱学习,不写作业,家长只是想着用“乞讨”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却没有想过孩子不爱学习背后是否有其他隐情。
也许他想让父母多关注他一些,也许他觉得上课无聊,也许在学校他遇到了不喜欢的同学和老师,也许他觉得学习没有成就感,也许他不懂得学习方法,也许他不适应新的课程……这些背后的原因都值得家长深挖。
而我们的家长有时在工作忙碌之余无暇顾及,面对孩子的不配合,他们选择训斥甚至打骂,或唐僧式的唠叨和催促,或否定式的数落和比较……
在这样的亲子环境下,叫孩子如何会爱上学习?学习多烦啊。
因此,我们的家长不妨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反思背后的成因。
家长要共情,孩子也要。
引导孩子认错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孩子他的错误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让孩子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多想想,才能诱发孩子发自内心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