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影报报道,国家电影局消息,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对此都交口称赞,一边表示太好了,自己玩去吧,一边期待内地能办个权威的电影奖。
曾经金马奖是中国最具分量的电影奖,如今却正在衰落。
金马奖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在早期,发展较为成熟的香港电影全面占据台湾,以李翰祥、胡金铨、张彻为代表的邵氏、嘉禾公司里一批香港影人进入台湾发展。
香港影人带来成熟的思路和拍摄方法,带领着台湾影人找到了进步的方向。
所以早期的金马奖上,得奖的电影及影人基本都是来自香港,凌波、李丽华、卢燕、秦祥林等从香港出道的演员们也在台湾大放异彩。
台湾本土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归亚蕾、秦汉、徐枫、上官灵凤、柯俊雄等一批演员和李行、白景瑞等几位名导,正是因香港电影的融入带来的发展下,出现的这些本土电影人,为台湾电影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到80年代,吴宇森、徐克、麦当雄、严浩为首的新一批香港导演也进入台湾。
暴力的警匪故事、情感极为细腻的港人历史情怀这类型影片开始在台湾流行,《英雄本色》、《省港旗兵》、《滚滚红尘》、《秋天的童话》让刚刚找到路子的台湾电影又被“打回”原型。
此时的电影人也意识到原创力及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李安《推手》、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王童《稻草人》、《香蕉天堂》、蔡明亮《青少年哪吒》等影片的陆续出现,台湾电影以惊人的姿态迅速在华语区甚至世界大放异彩。
他们将新浪潮的势头越推越汹涌,这些影片不仅电影质感非常优秀,电影语言及主题在当时也是很先锋性的。
而现在,金马奖给观众的印象一直是“台湾电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阿谀”,有矬子里拔将军的意思。
2018年最卖座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全台票房突破2.2亿台币,约4900万人民币,跟大陆市场完全不能比。
看着每一届的提名名单,一群不知名的小辈们用自己称不上很好的影片角逐他们心中的王者至尊,每一次的颁奖典礼也稀稀落落,只有少部分明星能出席。
十多年的发展,似乎除了最开始的那几位名导,没有新力量的注入,导致当这些老导演短暂的休息或是陷入创作瓶颈时,没有能够接棒的导演,没有能激发出新市场潜力的作品,因此金马奖也就自然而然进入前边所说的“空窗期”。
与此同时,大陆电影逐渐问鼎金马奖,大陆电影的比例逐渐上升,比如我不是药神,但现在随着台湾地区电影的衰落和去奶奶金马奖作死,让大陆电影也逐渐对金马没了兴趣,就连今年的宣传海报也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