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它值得两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电影快讯 1683℃

我们今天要说的电影是1972年上映的《教父》,它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由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与阿尔·帕西诺等人主演。

在这部电影之前,美国的黑帮电影市场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惨淡。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买到马里奥小说版权的派拉蒙公司,放弃了以往犹太人执导黑帮片的惯例。而尝试让意大利裔的导演去拍摄这部电影。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父》中的黑手党(黑帮帮会)起源于意大利。

就这样,原本在好莱坞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科波拉,才有了拍摄这部经典影片的契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它值得两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陆剧吧

科波拉

在影片拍摄期间,虽然科波拉和制作方因为选角(尤其是麦克的扮演者)以及拍摄等问题矛盾不断,但在年轻的科波拉坚持下,派拉蒙最后还是作出了让步。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初出茅庐的阿尔·帕西诺在荧幕前大放异彩,看到声名狼藉的马龙·白兰度又重获辉煌。

派拉蒙的让步,使电影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回报。以600万美元的成本,收割了全球2亿4500万美元的超高票房。不仅如此,电影的口碑更是好得惊人。在1973年的第45届奥斯卡上,它分别荣获了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马龙·白兰度)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直到今天,近五十年过去了。其在豆瓣和外网IMDB的评分以及排行仍然不可小觑,说它是黑帮电影里的NO.1都不为过。

它的经典,涵盖了很多方面。不仅有影片内容,多重化的主题(家庭和美国精神);还有史诗级的摄影、恰到好处的导演调度以及演员的演技,这些都是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就针对这几个方面,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电影的剧情结构

影片主要围绕着两大剧情主线展开,分别是老教父的衰落和新教父的成长。在这两个主线之间,又穿插了几个重要剧情。整部电影,就是凭借这几个重要剧情,来推动主剧情的发展。

一、宴会

这个开场宴会,堪称影史最经典的开场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波拉凭借这个宴会,就已经把整部电影的主要人物以及剧情奠定好了。

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一个多余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刚刚好,都服务于剧情需要。那时的科波拉虽然只有三十来岁,但已经初具大师的风格和能力。

1.我们可以从婚宴,来捋一下电影的人物关系

柯里昂家族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人物构成:教父维托·柯里昂、大儿子山尼、二儿子弗雷多、三儿子麦克、养子汤姆。除了家庭成员,另外还有几个手下大将。分别是负责暴力问题的克里曼丝,智囊团成员泰西欧,以及教父的秘密杀手路卡布拉西。

黑手党除柯里昂家族外,还有五大家族。分别是:甘比诺家族、吉诺维斯家族、科洛博家族、波纳诺家族、卢凯塞家族。

2.再来看主要人物特点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它值得两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陆剧吧

教父维托·柯里昂

作为柯里昂家族的教父维托·柯里昂,在他和殡仪馆老板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维托十分精通“生意”之道。知道怎么做,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他是一个既崇尚暴力(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实际就是血腥的暴力恐吓)来追求公平,又靠帮扶弱小,获得“友谊”和尊重的传统教父形象。

大儿子山尼

山尼,在家族中的地位仅次于其父。

对于这个人物,大多数人会以为他狂躁无谋,实际并不然。从教父的两大手下泰西欧和克里曼丝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山尼的谋略和手段并不低,否则就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与父亲重视家庭关系不同的是,他重色,对家庭不负责。即使在妹妹的婚礼上,也不惜和情妇苟合。

二儿子弗雷多

在家族中的地位,排在哥哥与弟弟之下。甚至有时候,都不如教父的养子汤姆。

弗雷多生性懦弱,和弟弟麦克十分交好。

三儿子麦克

在宴会上,可以看出,父亲被刺杀之前,麦克并不热衷家族事务。甚至对家族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规则,深为痛恨。

与传统的黑手党帮会精神相比,他更向往美国的主流价值,希望以“合法”的身份,融入美国社会。所以,他才会爱上象征美国主流价值的凯。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它值得两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陆剧吧

3.最后探讨一下宴会细节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巴西尼出席宴会,由维托和山尼他们俩父子亲自迎接的。这说明这个人在五大家族中,实力很强势,是柯里昂家族的主要竞争对手。

而电影后半分我们也知道了,从教父的遇刺,到麦克新婚妻子和山尼的死亡,其幕后指使人就是巴西尼。

其次是教父的保镖保利,他在婚礼上盯着康妮收红包的礼金口袋艳羡不已。说明保利很贪财,这也为后面教父行踪泄露遇刺埋下伏笔(保利背叛了教父)。

最后一个是教父在见完所有预约人后,汤姆提醒他,土耳其人索伦索要和柯里昂家族谈判。所以,在宴会部分,索伦索虽然没有正式出场,但是人物已经出现了。

二、教父遇刺

这个剧情,是个重大转折,它标志着老教父的衰落。

教父维托经过慎重考虑,在和毒贩索伦索谈判时,无视他的优渥条件,最终选择了拒绝。但在谈判进入尾声时,山尼心急,暴露了他内心的真正想法。让索伦索知道了柯里昂家族在毒品上意见不合。

由此,才会牵扯出索伦索背后的五大家族为了谋求暴利,不惜刺杀教父,企图让山尼取而代之同意毒品生意。

三、麦克在医院救父亲

伴随着老教父的衰落,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上看到未来的新教父麦克已经初露锋芒。

面对临时的危机,麦克就是天生的教父,他沉着、冷静和机敏。不动声色地破解了索伦索与警察局探长的合谋刺杀,挽救了父亲。

四、麦克刺杀索伦索和警察探长

这个剧情,也是电影另一个的重大转折。未来的教父麦克,借助刺杀这件事,完成了他个人的角色蜕变。

即从开始的倾向于成为美国主流价值下的“合法”、“清白”公民,因为枪杀这两个人,转变成它的对立面,也就是回归传统的帮会犯罪组织。

五、黑帮的复仇

在这里,导演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法,将康妮儿子的受洗仪式和柯里昂家族的复仇等多个场景有效连接在一起。

神圣的受洗与邪恶的复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场受洗仪式,既是麦克成为康妮孩子的教父仪式,同时也是他成为帮会教父的仪式。

标志着新一代教父的诞生。

六、结尾

影片的结尾,主要有两大信息。一是克里曼丝亲吻麦克的手背,这和电影的开场,殡仪馆老板亲吻老教父手背对应上了。这象征着如同老教父一样,麦克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认可与尊敬。

而另外一个就是麦克的谎言。在妻子的逼问下,他选择了用谎言去逃避现实。关上的门,就像麦克关上的内心,也像横亘在他们夫妻间的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

如果这两个信息再结合电影开场去分析,就能发现很多新的信息。在开场的那出戏里,配角是殡仪馆老板。他开始相信美国,后面又不相信,改遵从黑手党。

而结尾的戏,配角是凯。她则是彻底的奉行美国主流价值的美国人,更是柯里昂家族的一个潜在威胁。关上的门,是一个并不好的结尾。如此,才牵扯出第二部不好的开始,更暗示了两个人关系的决裂。

电影主题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多重的,即有反映移民浪潮里的时代悲剧(得不到司法公正),有象征二战后面对社会不断变革与发展的美国精神,也有直接讲述意大利黑手党的帮会文化及其时代变革下的“道法”缺失(麦克的复仇,打破了传统帮会的法则),不过这些都不是影片的核心主题。

如果退去影片的黑帮外衣,撕去所谓“男人圣经”的伪标签,你就会明白,电影的核心主题实际是家庭。暴力只是它的表象,家庭的温情才是电影着重要表达的内容。

电影中,曾多次出现孩子的身影:

1.婚宴上,泰西欧和小女孩跳舞,这时候镜头还给了一个特写。

2.同样是婚宴,不过是场外。教父维托在接见自己的秘密杀手路卡布拉西时,气氛本来很紧张肃穆。但这时候却闯入了几个孩童,虽然看上去不合时宜,却大大的缓解了紧张的氛围。

3.克里曼丝处死教父司机保利时,出现了玩着小汽车的儿童。

4.教父维托从医院出院回家,女人抱着孩子们探视。

5.影片后半部分,教父维托在和孙子安东尼的嬉戏中离开人世,这是维托以爷爷的身份,回归了家庭。

除却多次出现的孩童,还有两个地方也可以看出电影的主题。首先就是在婚宴上,拍家庭集体照时,因为麦克不在,教父拒绝了拍照。这既说明了麦克在他心里的地位,也反应出了他对家庭的看重。

另外,在开家庭会议时,山尼因为忙着和情妇厮混迟到,教父说了一句点明题意的话:“如果你没有时间和自己家人在一起,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这话没有正对着山尼说)

知道了电影的核心主题,那么影片里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山尼的死,是必然。从他出轨对妻子不忠的那一刻起,山尼就注定了无法成为新一代教父。

教父手下两员大将泰西欧和克里曼丝,最后却是泰西欧背叛了柯里昂家族,而不是率先提出要独立的克里曼丝。实际如果用家庭这个问题去解释,也是行得通的。

影片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任何关于泰西欧家庭的片段。反倒是克里曼丝,在其杀死保利时,却出现了妻子交代他买糕点的场景。他在杀死保利后,枪丢了,但糕点却仍记得拿着。

另外,在保利开车时,克里曼丝还特意提醒他,小心车后面玩耍的孩子,这些都可以看出克里曼丝也是一个看重家庭的人。所以,他没有背叛教父。

我们再来看康妮的丈夫卡洛的死。麦克是从一开始就打算杀死这个谋害了自己兄长的姐夫吗?从买的机票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是。

机票是麦克给卡洛的一个考验,他想看看卡洛在争取活着的同时,能否也争取和自己的妻儿在一起。结果却是卡洛为了自己,不惜抛妻弃子。再加上卡洛之前出轨和谋害大舅子的前科,这才是麦克杀死他的真正原因。

这部电影值得两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饰演教父的演员马龙·白兰度,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好莱坞明星。

曾获得多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于1954年凭借《码头风云》夺得第27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因为个人私生活的混乱,在上世纪60年代演艺生涯开始走下坡路。

直到科波拉力邀,白兰度才得以用他那难以置信的演技又重归了观众视野,并一举夺得他人生中第二个奥斯卡奖杯。

在《教父》中,除却白兰度塑造的经典老教父形象外;阿尔·帕西诺塑造的新一代教父麦克的形象,也同样不俗。

最经典的一出戏就是麦克刺杀索伦索和探长。当初年轻的阿尔·帕西诺也是凭借这场戏,才彻底征服了制片方派拉蒙公司。

影片中,麦克刺杀他们二人时,帕西诺仅通过眼神,就完全把人物内心的那种犹豫、紧张与果决诠释出来了。像麦克在厕所里拿到枪回到座位上,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会,紧接着身体又开始紧绷。这是因为枪拿到了,他心里有底气了,第一个任务完成,所以就放松了。但想到接下来人还是要刺杀,身体才又不得不紧绷。

而且麦克不断跳动的眼神,既是内心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杀,也是在排练杀的话该怎么开枪。仅仅通过眼神,帕西诺就给观众传递了这么多信息,这对年轻的演员来说,非常了不得。

他完全值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不得不说的摄影

这部电影的光影效果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暗。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人物的脸孔大多都是一半明一半暗。

除却两个场景例外,那就是影片开头的那一场婚宴,以及麦克在西西里岛躲避黑帮追杀;这两个场景,采用的都是暖色调。与影片原有的黑暗基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尤其是西西里岛的那一段戏,让人仿佛置身在影片的另一个世界。

摄影师戈登威利斯在业界一直有着阴影大师的称号,教父后续两部作品,也延续了这部的黑暗风格。而上面提到的两个场景,并不是摄影师为了给观众“开眼”特意设置的,而是导演科波拉强行要求的。

事实证明,这两个场景,成为了影片里绝对经典的画面。但这样说,并不是指责戈登威利斯的黑暗风格不适合《教父》。

相反,正是因为他的黑暗风格,才表现出了整部电影邪恶、充满阴谋的基调。尤其是开片的那段,殡仪馆老板从黑暗中出现,再联想到他们之间的公平“生意”,无不让人感到邪恶。另外就是影片结尾,黑帮的复仇,这样的摄影风格,给影片渲染出了阴谋的气息。

最重要的是,因为戈登威利斯的“阴影”,使得这部本质上是“家庭”的电影,才有了史诗级的影片质感。

戈登威利斯

《教父》的成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导演科波拉。如果没有他面对制片方的坚持,没有他面对电影的精准把控与完美调度,就不会成就一部如此经典的黑帮电影。

本文由小悝说电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