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有多少奇思妙想死在了俗套故事?

电影快讯 1381℃

好莱坞的故事大多是俗套,偶尔碰见几个不是俗套的,也会被当作另类看。尤其是动画电影,细细想下,故事基本都是主旋律俗套。

一部电影,当你看见开头就已经瞭望到美满结局时,是什么支撑你怀着兴奋心情将它看完?

答案是:技术。

好莱坞电影有多少奇思妙想死在了俗套故事? - 陆剧吧

先进的工业水平与摄制技术是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王牌。与日本动漫传统的2维风格不同,好莱坞经过20多年探索,已经在3维领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停摸索更多的视觉呈现可能。

比如迷叔今天介绍的这部《久保与二弦琴》。

好莱坞电影有多少奇思妙想死在了俗套故事? - 陆剧吧

此片曾一度成为北美热门,烂番茄97%新鲜度。

好莱坞电影有多少奇思妙想死在了俗套故事? - 陆剧吧

各家媒体不吝溢美之词。

泰晤士报直呼:

这是想象力的载誉飞行。

豆瓣上评价也不低,8.0的评分。

网友@周盆直接喊出神作!

近期看过的最佳动画了。五星给的是无与伦比的精良制作。定格动画这样搞,神作

看了这些评价是不是也有点心痒?

别急,捧臭脚这事,中美人民都干的多了,一部电影的好坏还得看了之后才能准确判断,仅看他人评论,只能参考一二,不能信以为真。

首先,《久保与二弦琴》的确是一部想象力横飞的电影。

本片的出品方是莱卡动画,看惯了皮克斯、迪士尼、梦工厂的米油也许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

迷叔说两部他们的代表作你立马感觉跟熟人没两样,《僵尸新娘》和《鬼妈妈》。

这两部作品在动画界可算独树一帜,哥特和暗黑是所有观众看完后打出的标签。而这两点恰好是莱卡动画的一贯风格,这次的《久保与二弦琴》也不例外。

它最大的特色在于传统的定格动画与电脑特效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有绿幕也有木偶,大多数数字特效都会先用实际手工完成的效果测试。角色的头发、动物的毛发,都是用剪刀细致剪出的纸片。

故事中,主角恰好会通过二弦琴对纸张施加魔法,让其变幻出多种造型,与木偶材质不谋而合。

影片中用了一个超大的纸质骷髅模型,足足有25英尺高,因为太大,拍摄时不得不分为上下两部分。

定格动画,人物表情向来是最难处理的环节,这次制作团队专门用3D打印了66000个脸模,由于一些部分可以互换,光是主角一人就能做出4800万个表情。

扩至全片,所有角色做出的表情多达25000多种,全部由3D打印完成。

不止人物,片中的风景也因特效与模型的结合而显出不一样的美感。

看到这又有点心痒了?觉得很因垂丝汀?

正向前面迷叔谈到的,《久保与二弦琴》和其他好莱坞动画电影一样,把所有心思都用到了技术上,对于故事的把握却只能用马马虎虎来形容。

本片故事取材与日本,久保是个酷似佐助,同样被人追杀挖眼睛的小男孩,他的母亲是神仙,父亲是武士。

人神结合的CP违背天条,久保的外祖父是月亮上的大神,带着久保的阿姨亲自杀了久保的父母,并要挖掉久保的眼睛,让他斩绝人伦之情。

父母双亡后,有各自用仅剩的一点法力,变出一只猴子和一个牵牛武士保护久保,找到传说中的战神套装,打败外祖父。

这故事,看前半段有点《宝莲灯》的味道,后面立马落入老美对东方文化的YY。

好莱坞在改编上,一向高傲自大,以为在结尾套上亲情、家庭这些引起全人类共鸣的元素就OK,整个故事还是按部就班。

这种做法也受到海外观众,特别是那些被改编国家观众的质疑。

片中的“战神套装”明显是主创们瞎编出来,就为嵌套上欧美人向来感兴趣的寻宝探险套路。

网友@超人就说:

这哥们明显技能是琴艺,为什么非要找个啥用没有的铠甲和宝剑?

这种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半吊子改编我们已经见得足够多了,技术,应该为故事服务,不应该跳脱出来单独成为噱头。

那样的电影,即使再“好看”,也还是不好看。

最后,有必要解释一下:二弦琴是一个大概念,并不是说琴弦就只有两根。

许多人看完本片都吐槽,明明3跟弦,非叫二弦琴,欺负我不会数数?

片中久保拿的琴,应该是三味弦,二弦琴的一种,由中国的三弦演变而来。

毕竟西方人就凑个热闹,这“真”,只有咱们东方人来“较”了。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