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有没有误解陈凯歌?

电影快讯 1610℃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上映两周,已经没啥热度,不在讨论范围之列了。

但随着10月10日《我和我的祖国》日票房逆转超过之前连夺5天日冠军的《中国机长》,这部国庆档期间打分最高,票房最多的献礼电影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我们到底有没有误解陈凯歌? - 陆剧吧

由于《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个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组成。

而且分别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徐峥、宁浩、薛晓璐、文牧野等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四代导演执导,因此在电影刚上映时期,七个短片质量孰高孰低就成了热门话题。

我们到底有没有误解陈凯歌? - 陆剧吧

那句臭大街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成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没有“哪个最好看”的一致答案,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但到了第二阶段,电影的重点就集中到了我们都熟知的段落——陈凯歌的《白昼流星》。

有人说《白昼流星》拍得烂,本来是导演让儿子演男二号来带动流量,没想到儿子被爹带到了坑里。

我们到底有没有误解陈凯歌? - 陆剧吧

也有诸如影评人史航的“有人白昼见流星,有人只能白日见鬼”的高度褒奖。

不管怎么样,在中国院线里,一部电影上映后能有如此极端的两极化评论,除了陈凯歌还真没别人了。

按史航的说法,“嘲笑诗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安全的”。

诗人导演陈凯歌在其他导演先行挑选后,留下了最难拍的“航天”和“扶贫”的主题,《白昼流星》的题目就充满了诗意。

但自从满江湖埋汰《霸王别姬》是他爸拍的之后,陈凯歌二十多年来也确实是再没拍过接近过它的作品。

且自从《无极》之后,导演陈凯歌也在每一次电影推出后往往被群嘲作品空又不接地气。

《白昼流星》拥有几乎同样的口碑场面。

在提及《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很多观众会把七个故事中的《前夜》《夺冠》《北京,你好》放在前面,虽然顺序稍有不同,但一致的是都会把《白昼流星》放在最后。

喜欢的则会把《白昼流星》放在最前,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社交网络上往往会出现被嘲笑讥讽装X,让人对史航的说法觉得越来越有道理。

我们真的看懂了《白昼流星》了吗,我们有没有误解陈凯歌?

关于对总导演陈凯歌的《白昼流星》的吐槽,大多集中在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进入到返回舱现场、剧情矛盾处理生硬、故事讲得不完整、刘昊然陈飞宇的改变动机不清楚等等。

甚至有一位前几年在基层做扶贫工作的公务员直接抨击影片,认为它是对扶贫事业和扶贫工作者的侮辱。

该干部从刘昊然陈飞宇饰演的沃德乐兄弟俩作为扶贫对象,应该享有的政策,和扶贫干部必须要做的工作,再到老旗长的退休工资问题以及神舟返回舱的安保问题,罗列了一系列他眼中的陈导电影的可笑可悲之处。

从政策解读和落实上来讲,他说的没什么毛病。扶贫攻坚战到今年确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可是就此完全否决电影,也让人觉得大可不必。

从很多人认为的神舟返回舱安保问题摊开来讲电影硬伤。

究竟算不算硬伤?

我觉得要从几方面来看。

首先陈凯歌的电影用一种寓言式的非现实电影手段解决了主题,就是刘昊然和陈飞宇见到了“白昼流星”,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进而决定留在内蒙家乡开创未来。

刘昊然兄弟俩有没有受震动呢?新的小鲜肉流量天王刘昊然的演技果然是盖过了上一代小鲜肉,脸上有泪光,眼中有梦想。

为啥受震动呢?白昼见到了流星。

内蒙自古以来深受萨满教影响,有关“白昼流星”的传说跟它有没有关系不知道,沃德乐兄弟没啥文化,这种人必定会对传说或天象有着近乎崇拜的深刻意识。

一旦见到了原本是传说中的天象时,内心受到的冲击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老旗长用生命来唤醒两个俗世中迷途的小青年,有诗化、非现实的成分,但可以理解。毕竟生命的逝去,是完全可以震动一些距离他近的人的。

那神舟返回舱现场那么轻易就进去了,不算硬伤?

真就有网友找到了当年神舟五号降落时,牧民先发现的返回舱的新闻报道,证明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

网上也有四子王旗的当地人发言讲的确实是自己家乡过去的故事。因为飞船落下来的时候保障车走大路,并未有牧民骑马的快,所以一般都是牧民先到,当然这都是最开始几年的事情了。

十几年前的情况拿到2016来做背景看究竟可不可以呢?

我觉得如果太过较真的话,我们甚至是可以鸡蛋里挑挑骨头的。

奥运会门票是实名制的,转让只能有一次,而《北京,你好》里葛大爷抽到门票,已经是一次转让,这已经达到了规定的上限。

那么随意就把门票又给了川娃子,怎么没人说不符合现实呢?

再有《护航》里宋佳作为后备战机,在战友飞机出现意外时没有立即补上,自行决定帮助战友,这是明显地违反军令。

观众们在看惯了李云龙之后,以为部队里的刺头儿们这么操作都是很自然的事儿,殊不知“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第一职责,部队里对违抗军力绝对是零容忍的。

这不算硬伤吗?

《夺冠》里大家在上海弄堂里看女排夺冠,也有问题啊。1984年中美女排决战是在美国洛杉矶晚上8点比赛的,在中国那时候是早上6点。可电影里是在中午,这怎么没人说呢?

是剧情合理就行吗?

至于扶贫干部的出离愤怒,从他的角度可以理解。但从电影来说,只能说他一厢情愿地片面看问题了。

扶贫工作确实是安排得细致到位,但一样有渎职有失职有违纪的行为啊。

再有,网上也有网友发出一篇文章“针锋相对”: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到位,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如今硬件都有了极大提升,而且各界的物质帮扶也源源不断。但是相对物质上的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依然贫瘠,文化扶贫依旧严重缺失。

因此片中老旗长知道物质上挽救不了这俩不良少年,就得从精神上下功夫,于是带着这小哥俩一起骑马向远超他俩认知的“白昼流星”奔去。

片中爷仨骑马在戈壁上飞奔时带起的烟尘场景,远景和明暗光影的配合,正是陈凯歌诗意化的最好具象,一如李白的《侠客行》中那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个镜头是最冲击观众视觉的,它绝对不仅限于美。

不要不相信奇迹。

四子王旗,我念了二十多年的“四王子”。是成吉思汗胞弟哈的第十五代系孙,有四子分牧而居,故称四子部落,四子王旗称谓由此而来。

在十几年前,那里还谈不上是一座城市,市区只有一条大街,甚至连县城都谈不上。

但自从神舟飞船十多年来在此落地后,四子王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渐渐由蛮荒的塞外变成知名的航天景点,当地贫困的状况因此逐步得到改善。

更重要的是,和片中沃德乐兄弟一样被“白昼流星”震撼的无数四子王旗的孩子成了航天迷,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不好说。

即使不成为科研工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人,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不是一件坏事。

因此,扶贫与航天事业的结合也并不是某些人口中的生拉硬拽、胡乱拼凑。

而且陈凯歌也在访谈中详细解读了为何会将扶贫和航空事业结合到一起的考虑。

他强调“精神扶贫”一定比“物质扶贫”更为重要。

因此电影里田壮壮饰演的老旗长对扶小羊羔的陈飞宇说“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啊”?这是电影的内核。

而让两兄弟自己立住,影片就借助了草原上“白昼流星”的传说,神舟飞船的返航,就充当了引领他们站起来的神迹。

史航在微博上说,(你只顾着嘲笑陈凯歌)可能会错过一次仰望中的会心吧。

当然陈凯歌的部分确实和前面几部风格上差别比较大,或许篇幅的限制也让很多人理解上出现了困难。但要是把这一短片扩充成长片,我也担心陈导的状态能不能还保持得住啊。

只是那些嘲笑陈凯歌《白昼流星》的人,总让我觉得是和嘲笑王菲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的是一批人。

他们不接受多样性,更喜欢一种声音。

我觉得陈凯歌做的最差的是那海报上。

明明吴京和马伊琍没有两分钟的戏,反倒让唱主角的韩昊霖小朋友连个相都没亮上。

为了票房的想法,我只能说陈凯歌这会儿俗了,这点真没误解他。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