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电影快讯 1539℃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对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的“临汾旅”官兵来说,3年前那次夜间对抗演习,不异于一场“头脑风暴”。惨痛教训犹如当头棒喝,让该旅官兵们深刻反思:夜战不是昼战的“翻版”,用昨天的思维抓夜训,肯定无法打赢明天的夜战。难题如何破解?

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带您关注第71集团军“临汾旅”创新夜训模式推升夜战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 陆剧吧

梁晨/绘

脱了一下头盔,输了一场战斗

■解放军报记者 代烽 通讯员 张畅 徐魏

夜色如墨,苏南某地,第71集团军“临汾旅”建制连夜间实弹演练激战正酣。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上士郝金旭临危受命,带领特战小组隐蔽渗透,端掉“敌”地堡火力点。

不料,他们刚刚抵近目标,就被“敌”一一狙杀。随即,导演部传来通报:特战小组5人全部“阵亡”。

无奈,连长刘飞只好硬着头皮指挥大部队与“敌”硬碰硬,随着战斗进行,红方损失惨重。

“行动时,我们连落地都不敢下重脚,如此谨慎咋还会暴露?”郝金旭百思不得其解。演练复盘,蓝方指挥员道破玄机:我们的热成像仪捕捉到土堆后有个飘浮状的热源,几秒钟后就消失了,再根据其他信息综合分析判断,从而锁定红方特战小组。

倒查追因,症结找到。红方特战小组接“敌”时,时而快速跃进,时而疏散隐蔽,人人一身大汗。在一土堆后隐蔽时,战士小李头痒难忍,认为有土堆遮挡很安全,就把头盔脱下擦了擦汗。在较低的气温中,小李身上散发的热气迅速在头顶上方形成了一个团雾状的热源,无意中成了蓝方的“报警器”。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参加上级演习,许三多揣着两个热鸡蛋上了隐蔽阵地,结果被“蓝军”空中直升机的热成像仪侦察捕捉,吃了败仗。

谁也没想到,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情节会在现实中上演。郝金旭告诉记者,为防“敌”夜视器材侦察,他们做了精心准备,身上穿了防红外伪装服,头盔上也套了防红外伪装帽,但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有人会脱头盔擦汗搔痒。

脱了一下头盔,输了一场战斗。旅参谋部专门为夜训官兵进行现场演示:夜间数公里外一支点燃的烟头,通过红外夜视仪看起来竟然如同小太阳。在信息化战场上,“没想到”就意味着有漏洞,而任何漏洞都可能是致命的。

细节决定成败。旅党委一班人顺藤摸瓜,发现夜训场上非实战化的细节还真不少:用荧光棒标示雷区通路,降低了己方人员误踩地雷的概率,但也无异于为对手指示了目标;有的官兵敌情观念不强,夜间潜伏时水壶灌的是热水,极易被对手夜视器材捕获……

问题不仅局限于细节,该旅抽丝剥茧,深入挖掘发现:因夜间能见度低、目标捕捉难、射击命中率低等诸多安全隐患,夜训在有的基层单位“讲起来是重点,做起来是难点,查起来是弱点”;有的不注重对未来夜战课题的研究,脑袋里想的依然是“昨天的夜战”,手里练的依旧是代代相传的“老招数”……

“这些现象表面看是训风不实,可从深层次来说是夜训指导理念偏差,没有把夜训当作夜战来设计组织。”该旅旅长刘勇谈到,要想赢得未来夜战场主动权,首先要打破观念上的“夜障”,思想不突围,夜战就难突破。

吃一堑,长一智。今年开训以来,该旅官兵汲取教训,围绕分队夜间实兵实弹演习应当构设什么条件、怎么开展训练,聚力探索实践,更新夜战观念,初步趟出了一条提高分队夜战能力的训练路子。

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 陆剧吧

今年开训以来,第71集团军“临汾旅”组织加强连夜间实弹演练,把部队拉到复杂生疏地域进行“超越射击”课目训练,让官兵体验实战中子弹从头顶飞过的感觉。张海辉

明天的夜战怎么打

——第71集团军“临汾旅”创新夜训模式推升夜战能力调查与思考

■解放军报记者 代烽 特约记者 戴强 通讯员 陈飞

夜战不是昼战的“翻版”,用昨天的思维抓夜训,无法打赢明天的夜战

对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的“临汾旅”官兵来说,3年前那次夜间对抗演习,不异于一场“头脑风暴”。

一个连队按照白天“攻山头”的战术协同,果断命令“小群多路交替掩护突击”,结果因天暗,官兵频频误入雷区,吃了大亏。

惨痛教训犹如当头棒喝,让该旅官兵们深刻反思:“夜战不是昼战的‘翻版’,用昨天的思维抓夜训,肯定无法打赢明天的夜战。”

赢得未来夜战主动权,首先要打破观念上的“夜障”,找出夜训难的症结。于是,他们深入挖掘,梳理出分队夜间战斗侦察发现、指挥控制、精准打击、伪装防护、综合保障等难题。这些难题,犹如一只只“拦路虎”,让夜训止步不前。

难题如何破解?该旅以战领训搞好体系设计,把夜训纳入年度、阶段、月、周计划通盘考虑,区分共同、专业、班组、连排4个重点,梳理出合成营38个单兵常用课目、13个班组重点课目、6个连排战术典型课目,从单兵到建制连各个层级,从战斗到保障各个专业,构建了全员额、全要素、全装备、全过程的夜战夜训训练体系,实现夜训内容“改版升级”。

步兵连夜间机降行动、步兵连夜间特种战斗行动……10多个夜间课目走进步兵连夜训“课程表”。

岸滩路、浮桥、雷区、铁道口依次“驻”进汽车分队夜训场,开夜车本来很顺溜的李班长,突然发现自己竟不会开车了。

在旅军官训练中心,陆航、空军、海军战友也被请进机关夜训课堂,大家共同探讨不同作战行动中夜间联合火力打击的作战编成、打击时机、规模、步骤、强度和行动方法……

夜战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前不久的一次演练行动中,记者看到,经过摩托化机动和徒步行军,官兵们到达预定地域。没等大家喘息,“敌情”通报便接踵而至。警戒伪装、战场侦察、组织战斗……

演练结束,紧急出动、机动集结、组织战斗和战斗实施等4项内容,只有2项合格。对此,旅政委廖文生坦言:“虽然成绩‘不好看’,但是大家明白了夜训必须按照打仗的套路练。也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练出打赢夜战的真本事。”

“狠狠打”不等于“精确打”,用数据思维提升夜训效益

去年9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一场连排红蓝攻防对抗在金陵东郊某山地打响。

阵阵乌云袭来并夹杂着细雨,夜战场漆黑一片。为给射手指示目标,连长刘飞果断命令某型迫击炮发射照明弹。

“一发装填,发射!”随着迫击炮班长马立强一声令下,“敌”前沿阵地瞬间亮如白昼,官兵们借着光亮迅速搜索目标。

30秒过后,第二发照明弹再次升空。可令人意外的是,两发照明弹之间出现了数秒的黑暗,未能锁定目标的部分射手不得不重新搜索目标……

马立强甚是困惑:该型照明弹使用说明上清清楚楚写着照明持续时间,间隔30秒发射第二发照明弹在理论上没错,可实战中却出了问题。

“‘理论数据’也要经过硝烟检验。”旅参谋长马太平谈道,受不同天候、地形、地物等影响,装备和器材的夜间使用效果与理论数值差异较大,“狠狠打”并不等于“精确打”。

为此,该旅采取“理论推算、实装(实弹)实验、对比分析、实战论证”的方法,聚焦提升“侦、控、打、保、防”能力,设置不同天候、光亮、地形条件,对所属夜视、侦察、通信、火器和照明等5类数十种装备进行效能试验,先后采集上百项数据,并梳理出《分队夜战装备、器材效能实验手册》,下发战斗分队,为“精确打”提供科学依据。

手握某型迫击炮夜战效能实验手册,班长马立强感叹,有了精准的作战数据作支撑,夜间作战如虎添翼,下一仗一定会打明白、打精彩。

“左前侧300米处矮墙,某火箭弹两枚……”记者在夜间演练场看到,在精确计算下,“敌”前沿目标被逐个打掉,道道防线被成功突破。作训科长朱旭介绍说,如今,效能试验数据已细化至官兵携带的每件武器装备上,大家一看就懂、拿来能用,官兵们可以据此制定战法、打法,充分发挥武器装备效能,让数据真正成为战斗力“倍增器”。

“共命中单兵靶×个,地堡靶×个,炮目标×个……”演练刚结束,各类命中和毁伤数据便迅速录入到信息采集总表,旅火力科参照前期夜间效能实验数据,进一步对各类数据进行梳理修正。

强化训练监察问责,向“和平积习”开刀,“卡住”不实训风,找准路径让夜训“战”起来

那次进行夜间炮兵实弹射击,10多门火炮占领阵地、装定诸元,精准覆盖目标区域,尔后快速转移,整个过程“顺利流畅”。

是训的实还是演的好?旅领导临机指定射击阵地,结果射击过程意外不断。

刨根追因。原来,为确保百分百安全,分队白天就准备好了几个预备阵地,并对目标提前进行了测算,但转移到陌生阵地后就乱了手脚。

夜路难行,平添几分安全压力和担忧;夜黑如墨,掩盖了多少训练不实之风。旅领导“一班人”痛定思痛:从训往战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硬起手腕,“卡住”不实训风,才能找准路径让夜训真正“战”起来。

记者来到旅新改建的夜训场看到,场区内设有单兵、工事、装甲、炮阵地、火力点等5类百余个目标,运用自动靶机系统实现临机组合,使得各类敌情变真变实。

旅副参谋长马聪介绍,实弹射击时,他们以闪光、篝火和热源显示等不同方式,在每个目标区域设置不少于3套显示方案,临机显示各类靶标,迫使分队“自行发现目标、自主分配弹药、自行选择阵位”完成夜间实弹检验。

从训往战走,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某型单兵火箭装备部队后从未夜间打过实弹,原有训练大纲对此课目也是空白。要不要打?能不能打?安不安全?这事成了官兵们的“挠头事”。

险难课目绝不绕过,打赢才是最大的“安全”。旅领导拍板:大胆打,出了问题旅党委担责。于是,他们自制微光照明器材,成功进行了该型装备夜间实弹射击,有效提高了单兵夜间火力突击能力。在旅领导的支持下,该型装备夜间应用爆破等10多个险难课目逐一过关。

强化训练监察问责,让作风不实者切身感受到“疼”,是该旅大抓夜训训风的又一做法。他们制定下发《端正训风考风实施细则》,建立旅有监察干部、营有监察小组、班排有监督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夜训监察队伍。

夜战夜战,关键在战。无人机对夜间目标快速捕捉识别,侦察兵运用北斗手持机精准定位引导“点穴”打击……前不久,该旅组织分队夜间实弹进攻战斗演练,单兵靶、地堡靶、炮目标等各种目标平均命中率达到83%,分队夜战能力得到提升。

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 陆剧吧

让夜训实起来

■刘勇

兵者,以战为本。

战争不分昼夜,训练不讲季节。曾几何时,我军的许多大仗、硬仗都是在夜间打赢的。如今,现代夜战早已颠覆传统模式。随着智能夜视装备的应用,黑夜将向优势一方“单向透明”,夺不了“制夜权”,看不清山那边的情况,就会在未来战场失去先机。

当前夜训,有的单位还存在思想偏差。有的因循守旧,认为夜训就是把白天的课目拿到晚上练;有的消极保安全,认为夜训危险系数高、保障难度大,开展训练避重就轻、浅尝辄止;还有的仍习惯用机械化战争的老一套,对配发的高技术夜视装备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凡此种种,导致夜训水平在低层次徘徊。

粟裕大将曾说:“我们必须改变墨守成规的老黄历,纠正保守思想,具备新的现代化作战的思想,才能适应新的情况,走向现代化。”今天,夜战早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而我们的思维理念还存在“夜障”,对信息化条件下夜战制胜机理认识不清、研究不透、把握不准。

对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什么风都是逆风。让夜训进一步实起来,就必须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理念。用明天的战争衡量今天的准备,夜训才能越练越接近实战,越训越管用;如果眼睛总是盯着昨天,夜训就偏了、虚了、走了过场。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在设计“蓝图”和实战化训练“路线图”的无缝对接上都给人深刻启示: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因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夜战训练,核心就是要让夜训实起来,夜战打起来。同时,还要加大夜训督察、督导力度,增加考核验收难度,做到精力向夜训集中、人员向夜训用力、经费向夜训倾斜,确保训足时间、训好课目、训出成效。

士因习而勇,战因练而胜。实践反复证明,轻轻松松练不出打赢本领,舒舒服服培养不出血性士兵。夜战训练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仗在什么条件下打,兵就在什么环境中练;仗跟谁打,兵就盯着谁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练精。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练就胜战之法,掌控未来战场的“制夜权”。

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 陆剧吧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