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这片美就够了?

电影快讯 1042℃

写在前面

《冰雪奇缘2》这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热闹。

上映前一周,好几次去台北的711便利店结账,都会被收银员笑盈盈地赠送冰雪奇缘系列集点小贴纸。

逛屈臣氏时会看到冰雪奇缘概念的香水,还有在超市最显眼的货架上清一色的雪宝形象的小提包、玩偶,以及印着艾莎安娜的抱枕和毛毯。

网络上也别开生面。

#艾莎好美#,#《冰雪奇缘2》太美了#,这样的词条也在上映后高挂微博热搜。

美吗?

当然美。

但美就够了吗?

《冰雪奇缘2》

凭啥这片美就够了? - 陆剧吧

还是先聊聊《冰雪奇缘2》的“好看”

这一部其实远不止艾莎好看,各种细节更加精心,远景也更加恢弘,在视觉上这部片子可以说无可挑剔。

凭啥这片美就够了? - 陆剧吧

《冰雪奇缘2》的最大创新点,其实就在于海报上的那一句slogan:

“踏入未知世界”

它走出了那个冰雪王国,开拓了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观。

我们得以看见了充满灵性的森林背景、壮丽的峡湾景色、瑰丽奇幻的光影。 新元素,新人物,新场景都还是紧扣着迪士尼式的天马行空。

技术层面也越来越华丽精致,角色们被赋予了更细致多样的表情动作,这些无不彰显着迪士尼越来越精进的电影工业水准。

凭啥这片美就够了? - 陆剧吧

但在美之后呢?

抱歉,我什么也没看到了。

《冰雪奇缘2》最让我失望的地方在于,它沦为了又一部彻头彻尾的公式电影。

它偷懒到结构都是直接照搬的上一部公主电影《沉睡魔咒2》:

双女主,加一个负责耍宝的小跟班,两个国家产生误会,斗争,两个女主产生隔阂分开,最后发现真相,冰释前嫌,结局大团圆,大团圆里一定是种族和谐,连两个士兵首领一定是两个不同肤色性别的人,连他们最后会突然成为CP这种细节都一模一样。

收场一定是,女主最后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当女王,另一女主留在老王国里,最后一幕是两人送了一封信邀请相聚,一切其乐融融。

不变的是,男主依旧废材,电影结束。

请回答,我描述的上述剧情是《冰雪奇缘2》还是《沉睡魔咒2》?

回答不出?

那是因为两部片子三幕戏转换的方式,节奏,制造人物弧光的手法,根本就是一模一样的。

相似到你把《冰雪奇缘2》五彩缤纷锃光瓦亮一顿爆唱的视觉,音乐层面摘除,把《沉睡魔咒2》里的玛琳菲森,睡美人公主替换进去。

同一个剧本的故事依旧是说得下去的,而且结局走向绝对不会有啥区别,甚至连那个废材王子都可以直接换成半路走丢的克里斯托弗,都对剧情没有任何影响。

这就叫公式电影。

迪士尼最近几年在公主电影上已经完全角成了一种流水线式的作业。

像是不需要编剧导演的一种批量电影制造方式,只需要一群故事装配工人,大家按照固定的流水线。

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情节点,利用视觉差异来掩盖情节段落的同质,再想好一个哪里都可以套用的万能结局,女权,种族政治正确的配料一倒,立刻出厂开画。

我们真的只是想要看这种公式电影吗?

再聊聊这一部相比上一部的退化。

最严重的就是这一部的主旨已经开始趋近于一种空心化。

上一部好就好在里面的女性主义是实质化的。

是真的在反抗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功能化边缘化女性角色的臭毛病,去赞美女性脱离男性,婚姻后独立的力量,

第一部里男性被反面化是能够自洽的,因为他本身就有一个立得住的渣男王子,而且同时还有一个正面化的男性克里斯托弗来平衡这种性别表意。

在这种前提下,电影的女权主义宣言便是具有信服力的了。

它是针对社会约束的,而非针对性别,艾莎的所有勇敢,坚韧。

努力都是在实打实的,像是一拳打在那堵高墙上,能感受到拳头的力量。

但第二部我感受不到这个拳头有多强大,他甚至都没有打向那堵墙,只在对空气挥舞,结果可笑的是,墙自己倒了。

这一部完全是靠着矮化男性来低级地衬托出女性的力量。

第一部的自洽感没了,唯一的男性角色克里斯托弗也是正面的,怎么办呢?

很简单,编剧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恋爱脑,没智商的傻子,然后为了让其不影响两姐妹的双女主故事线,直接让他在电影前半部分粗暴地消失了。

其名曰“因为一个巧合,没跟上”,再次一顿爆唱后,走丢了。

整个电影一半的时间,他都是不存在的,最后又刚巧不巧地突然出现,沦为了一个谈功能性背景板角色都勉强的尴尬存在。

这和当时《冰雪奇缘》反抗的那些对女性不友好,又言之无物的好莱坞男性霸权电影,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哪怕不谈这些深层次的主义,《冰雪奇缘2》的故事也依旧是不合格的。

它太赶,也太平了。

这一部因为没有真正的反派,缺少了危机驱动,所以内在动力和人物困境是较弱的。

在这种弱势下,片子更是选择了一条四平八稳的路:顺着第一部的余劲儿去将故事说完,解答第一部里留下的问题。

因此《冰雪奇缘2》像是有任务在身,想要抓紧做完任务,回家吃饭饭。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艾莎和四大元素的关系。

一开始说得很玄乎,魔法森林笼罩着迷雾,与世隔绝,其间蕴藏着四灵——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的神秘力量。

这本该是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当我期待着这四大元素如打怪闯关般一一出现、并且给冒险带来刺激的挑战时,一转眼片子就交代完了这四大元素的来历。

接着还轻松驯服了风和火这两股力量。

水元素和大地元素更是连所谓的驯服都没有了,直接就懒得交代,快速过了这段。

这导致一开始营造的神秘与未知,都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电影里许多剧情点和挑战都被看似巧合的安排给削弱了效果,导致故事陷入了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故事的张力以及危机感每每后继无力。

艾莎在解开自己身世之谜的过程中,一步步获取线索的方式都如出一辙。

靠着雪宝随口提到的那句“水是有记忆的”,用自己的魔法来进行场景再现,近乎是最粗暴的故事推进方式。

编剧这种 “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确实能让她省下不少功夫,但这无疑会让观众体会不到一丝跟着艾莎一同探索的乐趣,又单一,又开挂。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在结局时更甚。

到处都是在无视,甚至浪费“张力”。

比如有一段是安娜被困在石头谷里,姐姐的牺牲伴随着雪宝的消散,克里斯托弗也走丢了,所有人都不在她身边了,她的家国和围困在森林里的人们还等着她去救。

炸掉大坝能弥补父辈的过错,但同时会淹没自己的王国。

没有帮手,两难处境,多么有张力的悖论式抉择啊。

但下一秒的安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炸掉大坝,让洪水淹没自己的国家。

而为了大团圆结局,不知怎么活过来,也不知怎么知道安娜炸了大坝的艾莎又突然出现,施法挡住了洪水淹城。

OK,一切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轻而易举,但一切都像是在赶工。

明明可以挖掘更加精彩的人物弧光,但偏偏不做,就想着抓紧结局,抓紧完事。

艾莎和雪宝复活了,克里斯托弗重新出现了,阿伦黛尔王国恢复正常了,魔法森林再也不被迷雾笼罩了。

而之前堆叠的牺牲和壮阔感,直接烟消云散,回归到了过家家式的低幼电影。

再说角色。

全片除了姐妹情深的两人之外,其他的角色都立得不够稳。

先说说全片最具“人格魅力”、最讨喜的雪宝,一个插科打诨和调节气氛的功能性角色。

第二部在雪宝身上加重了笔墨,赋予了它关于成长的主题,他多次在电影里唱起了他那首思考“长大”的歌。

只是,后来随着剧情的推进,编剧根本就没管雪宝的成长主题这事儿,它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显得这首角色主题歌既没必要又突兀。

在旧角色没立稳的同时,片子引出的新角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对北乌卓部落几乎没有什么刻画,除了营造了一种原始感之外。

当然,以上都不是角色上出的最大问题。

根本毛病在于,比起第一部,第二部没有新的人物弧光,也就是说,从开场到结尾,人物没有转变曲线。

两姐妹看似都在这场冒险里追寻了自己,完成了内在的一次升华。但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观众在电影院里除了又感受了一遍姐妹情深之外,在两姐妹身上有看到新的闪光点吗?

丝毫没有。

写在最后

当然,我骂骂咧咧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它是一部烂片。

只是想让大家意识到,相较于第一部的启发,呼吁,反抗。

我很不满于这一部的迎合,投喂,敷衍。

而我只是不想那么主动地张开嘴巴,被投喂这些东西了。

音乐/Glee Cast - Let It Go

配图/《冰雪奇缘2》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