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格蕾塔·葛韦格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女导演,也绝对想不到她会成为第7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因为十年前,她甚至还没有开始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上,法国歌坛新秀zaho de sagazan唱了david bowie的《modern love》,致敬评审团主席格蕾塔·葛韦格以及她主演的电影《弗兰西丝·哈》。当zaho de sagazan光着脚丫子在烟雾缭绕的舞台上自由旋转时,那一刻特别美好,特别动人,坐在台下的格蕾塔·葛韦格都看哭了。这一幕让全世界的影迷都想起了电影《弗兰西丝·哈》中的22分45秒时的经典一幕:当弗兰西丝决定搬去新家后,开心地在纽约街头自由地奔跑。当时她周围的世界人潮汹涌,川流不息,但那一刻,好像整个世界只有她自己,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台,她快乐地旋转,自由如风。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当zaho de sagazan唱david bowie《modern love》这首歌时,格蕾塔·葛韦格整个过程都非常激动。因为对格蕾塔·葛韦格来说,《弗兰西丝·哈》这部电影意义重大。这部电影开启了她的编剧生涯,这部电影的成功,给她带来了名气和荣誉,这一切都为她将来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实现“导演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电影本身而言,《弗兰西丝·哈》也非常迷人,它是我最喜欢的格蕾塔·葛韦格的一部作品,胜过《伯德小姐》,胜过《芭比》。这部带有格蕾塔·葛韦格个人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是一部年轻的电影,也是一部女性电影。它讲述了一位文艺女青年对友情的执着和不舍,以及她在纽约逐梦的现实处境。我之所以把它定义为女性电影,是它呈现了女孩子在年轻时候对闺蜜的那种细腻而强烈的情感,那不是爱情,却比爱情还要真挚,还要浓烈,还要执着,还要纯粹。这是大部分女孩子年轻的时候都会有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大学刚毕业没结婚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这时候的友情还是学生时代的延续,不掺杂其他的社会因素,所以比较纯粹。以后,你可能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都不会像现在这样可以深入交流。正因为这种友情的纯粹,它一定会受到现实的考验,如同理想一样。同时因为弗兰西丝对友情和理想的过于执着,让她看起来有点幼稚,好像她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也没有大人的样子。电影一开始,就呈现了弗兰西丝对这段友情的看重,她为了和闺蜜索菲住在一起,拒绝了男朋友同居的提议,导致最后两人分手。她讨好型的人格让她说不出更多挽留闺蜜的话,但她内心其实非常不舍。索菲不仅交了男朋友,甚至很快跟着男朋友去日本生活。之前,她们那么亲密无间,现在却只能从别人的嘴中获知好朋友的动态。她感到被背叛,被抛弃,被无视,这种感觉非常糟糕,但她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喜欢跳舞,一直希望成为职业舞蹈演员,但是她毕业后在一家公司跳了好几年,都没有什么起色,最后甚至连在舞台上露面的机会都没了。公司同事建议她转文职,这样既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下班后免费使用舞蹈室。她果断拒绝了,因为她不想放弃理想,她不想对现实妥协。后来,她为了房租,甚至去做兼职服务生,过得狼狈而尴尬。在她最为狼狈的时候,她又遇到了索菲。索菲从日本回来,因为参加未婚夫爷爷葬礼的事跟对方发生矛盾,深夜来找弗兰西丝。当酒醉的索菲跟她抱怨日本和男朋友时,她说要搬过来跟弗兰西丝一起住。弗兰西丝激动万分,她以为她们会像以前那样住在一起,第一时间分享彼此的秘密,亲密无间。但是早晨索菲尽管不乐意,还是跟男朋友一起去参加葬礼。弗兰西丝醒来后发现索菲留的纸条,推开门去追,最后汽车越行越远,她只能徒劳地站在马路上,一低头看见自己光着脚丫子。这时候,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狼狈处境,也终于发现了自己在现实面前的无力。生活总要继续,别人都在往前走,只有她一个人待在原地不动,最后发现这种坚持很无力。她接受了文职工作,习惯了处理日常琐事,彻底从台前转为幕后。虽然她没有机会再在舞台上跳舞,但是她编的舞很受欢迎。在后台看到别人表演自己编的舞时,她同样激动不已。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她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和自己的理想离得很近。起码自己因为这份工作,拥有了自己的公寓,她很满足。对友情也是如此。虽然她不能和闺蜜像以前那样经常在一起,亲密无间,但是偶尔在人群中遇见,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也未尝不是另一种理想状态。这时候,她终于渐渐有了大人的模样,就像她发现门口邮箱柜子放不下自己的全名,果断把自己的名字缩写为“frances·ha”。这是一部迷人的电影,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呈现了那种年轻的状态,虽然尴尬幼稚,混沌不清,但是非常有活力,那种生命力让人动容。用一句煽情的话,就是:“虽然我不能一直年轻,但起码我年轻过”。用david bowie《modern love》的歌词表达:but i try,i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