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娱乐头条 9194℃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文学直播又火了!继董宇辉创造一场直播卖出《人民文学》杂志近100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的奇迹之后,2月28日晚,“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携手《收获》主编程永新,作家余华、苏童,畅聊文学,2个多小时,卖出《收获》杂志金额超过1246万。

《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 陆剧吧

余华形容《收获》是中国文学的道琼斯指数

文学期刊《收获》于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收获》创刊第一期刊登的就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一直到现在,《收获》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巅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度的变化,《收获》也经历几起几落。

著名作家余华在直播中幽默地介绍道,用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的话来说,(若)这两期不好,是整个这段时间中国文学不好。余华形容《收获》是中国文学的道琼斯指数,当《收获》好的时候,肯定是中国文学好的时候,当《收获》不好的时候,肯定是中国文学低谷的时候。

《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 陆剧吧

著名作家苏童还回忆了中国进入商品经济大潮后,文学期刊面临瓶颈,央视《焦点访谈》还专门做了一期“文学期刊要不要做广告”的大讨论,当时绝大部分作家都反对《收获》做广告,认为读者买《收获》是为了看文学,不是看广告。余华揭秘,苏童还说了一句很苏童的话:如果《收获》做广告将是对我心灵的伤害。后来的事实证明,做广告和做付费软文的杂志,下跌得很厉害。直到现在,《收获》杂志一直都没有做过广告。

《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 陆剧吧

一期《收获》青年专号诞生一批名作家

余华和苏童在文坛获得关注,都是从1987年《收获》第五期青年作家专号上发表作品开始的。1987年第五期《收获》青年作家专号,也被称为实验文学专号,刊发了一系列先锋文学作品,包括马原的长篇《上下都很平坦》,洪峰的中篇《极地之侧》、余华的中篇《四月三日事件》、苏童的中篇《1934年的逃亡》等。

当年的青年作家,如今都成了著名作家,在直播间放开了畅聊他们文学之路上那些难忘的往事。网友评他们是“谈笑风生”“就像现场版的群口相声”。尤其是作家余华和作家苏童,互相调侃,常常引发现场爆笑。

《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 陆剧吧

1987年的《收获》第五期改变了余华和苏童的命运。苏童说,《收获》对于他和余华来说是一条温馨的道路,跟他们的人生有关,跟他们一生的事业有关。余华说,1987年当时别的杂志不敢发这样的作品,担心发一堆看不懂的小说,会不会影响销量。那个时候,《收获》的创办人巴金先生还在世,他和女儿李小林都支持推出先锋的青年作家。董宇辉说,“从此,余华老师从文学的羊肠小道上被《收获》杂志接受了。”苏童接梗道,“意外地走上了珠穆朗玛峰!”

下一步准备在抖音上试水介绍《收获》文学内容

这次直播效果好,得益于董宇辉的超级流量,也得益于几位作家的好状态,不似传统的新书发布或者文学分享那样正襟危坐,作家们互侃互怼,网友说看到了作家“有趣的灵魂”,这是作家日常的状态吗?

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收获》杂志内部工作人员采访。她表示,作家们都是很有趣的人,能写出那么睿智挥洒的故事的人,本身就具备过人的细致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具有三言两语以逻辑拆解生活困局的智慧。因为当日直播的作家和主编都是老友,有着共同的过去,所以可以互相调侃。

《收获》在董宇辉直播间上演“老友记”,2个多小时成交1246万元 - 陆剧吧

这次直播大获全胜,《收获》会将文学直播或者文学的视频传播,作为收获的一种新赛道吗?《收获》杂志内部工作人员表示,不排斥、不排除,只要读者期待、需要,杂志社就努力去响应。目前该社准备在抖音上试水开设介绍每一期篇目内容,承接好订户对新刊物的期待。

也有网友在直播间评论说,看文学的永远都会看,不看文学的,即使买回去杂志也是落灰。对此,她表示,网友说得没错,但首先要给人看到文学、好文学的机会,其次才是个人选择喜欢或不喜欢。效率是人类社会的技术革新的动力,这场直播让文学快速地到达了读者。文学拥抱互联网,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直播对文学的挤占,而是来自直播对文学话语权的挑战。“接下来,我们当然是以此为契机,以优秀的文学作品长久陪伴读者,不辜负直播订户的‘瞬间心动’。”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