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一元复始,旭日始旦。广东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即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2月1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深圳召开,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的深圳,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和产品创新,去年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2023年深圳gdp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城市“双冠”;2023年深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9家,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一、第二。
用科技创新“硬核力”保持深圳经济增长“硬实力”的同时,在春晚这一国家级文化平台,科技“含深量”浓度不断增加。以华为、影石创新、洲明科技等为代表的深圳科技企业,其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春晚,是深圳创新实力的有力彰显,是折射深圳科技创新之城的重要缩影。
春晚背后“圳实力”
3000架无人机亮相今年央视春晚分会场
在2024央视龙年春晚辽宁分会场上,3000架无人机升空点亮夜空,它们化作夜空中的繁星,将红灯笼、白雪花、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战斗机等图案一一呈现,在龙年春晚的夜空中绘制出一幅科技与艺术的交织画卷。
这是一场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一次未来与过去的对话,也是深圳科技创新实力的生动展示。据了解,这些无人机来自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已连续五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采用的是无人机第三代智能化编队产品,相比传统编队产品更安全、表现力更美。此外,通体球体发光的设计,使得亮度和效果更加出色,无人机从箱子里面直起直降,地面摆放空间缩小至原来的20%,通过科技创新为艺术表演带来了无限可能。
成立于2016年的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了首个中国无人机飞行表演团队,是一家集无人机编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飞行表演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工信部认定的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业界领先的天空数字新媒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据了解,今年春晚的无人机表演方案修改了十几个版本,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只为给观众呈现最好的效果。3000架无人机的编队飞行,需要规避碰撞、控制速度,也使得工作量翻倍。然而,正是凭借深圳无人机产业的创新技术和卓越表现,这一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这场震撼人心的高科技视觉盛宴表演的背后,是深圳无人机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备,也是深圳科技创新“硬核力”的直接体现。记者了解到,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产业的重要一极。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聚集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产值高达960亿元。从生产制造到技术研发,从软件开发到商业应用,从人才培育到产业发展,深圳无人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活力与创新。
另外,龙年春晚主舞台还创新引入了虚拟制作模式,同时首次在演播大厅使用了沉浸式舞台交互系统,采用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和自由视角超高清拍摄,全方位采集演员动作,捕捉节目中的精彩瞬间,为观众带来人景合一的视觉感受。据悉,这一技术的提供者也是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采用了一套自主研发的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通过“景屏声光”协同运用,把春晚演播大厅打造成流光溢彩、绚丽夺目的舞台,配合节目生动演绎出飞龙在天的翱翔之姿,上万块led屏幕实现了春晚舞美场景移步换景。
深圳科技元素多次闪耀历年春晚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历年春晚的科技含量愈发浓厚,科技“含深量”浓度不断增加,以华为、影石创新、洲明科技等为代表的深圳科技企业,其创新产品和技术亮相春晚,不仅为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更是深圳创新实力的有力彰显,是折射深圳科技创新之城的重要缩影。
在2023年的春晚舞台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甪端”以数字虚拟角色的崭新形象亮相,融合了现代视觉沉浸式影像与舞美技术,呈现出一场震撼人心的传统文化与儿童舞台艺术盛宴。这一令人惊艳的艺术效果,正是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团队的匠心独运。他们从甪端的文化内涵和剧本角色中汲取灵感,完成了从形象创作到舞美视效的全流程创新方案,以裸眼3d的震撼视效,实现了古今文化的完美融合与呈现。同时,洲明科技还为多个节目提供了舞美视效,展现了其在led光显行业的领先地位。
回顾2022年的春晚,舞台的绚丽效果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先进的led高清显示屏、裸眼3d、xr、虚拟、全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使得新技术、新创意与舞台效果相得益彰。首次打造的720度环幕空间,将球形舞台与演播厅融为一体,形成了立体“同心圆”的视觉效果,为节目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在这一舞台上,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发挥了其在裸眼3d、ar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多个节目打造了沉浸式舞台视效。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央视春晚在技术的崭新羽翼下,首次在央视频app和微信视频号推出竖屏直播,这一创新背后的技术支持来自深圳宝安创办的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影石创新是专注于全景智能影像设备研发制造的佼佼者,其产品多次亮相央视春晚,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深圳科技元素如璀璨星辰,映射出深圳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与无限活力。这座城市的创新脉搏,在近年来持续强劲跳动,孕育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硕果。基础研究根深叶茂,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四度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桂冠,深圳以实力诠释着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
深圳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绘制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蓝图,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公开数据显示,深圳202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0家以上,总数跃升至2.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亦突破2.33万家,更有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位列全球第六,这无疑是深圳科创实力的最佳注脚。
深圳科创“硬核力”
去年深圳“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增长33.9%
2024年1月初,装载5449辆比亚迪新能源车汽车运输船驶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码头,启程前往欧洲;在过去的一年里,比亚迪共有5款车型进入19个欧洲国家,累计出口超24万辆,在巴西、泰国等国家保持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取得如今的成就背后是几十年的潜心技术研发。无独有偶,称霸非洲手机市场的传音也开发针对性的功能,让产品以自身的独特品质赢得非洲手机市场;2023年,深圳传音控股继续稳坐非洲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出货量已跃升至全球第四。
“深圳制造”成为“深圳创造”享誉全球背后是深圳几十年潜心布局科技创新产业。过去40多年,深圳始终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摆在发展的主线上。在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成为奋进目标之一。
2024年1月9日至12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最具全球影响力的ces展上,tcl、荣耀、创维等380多家深企带来了让国际同行眼前一亮的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终端等众多黑科技产品,吸引国外企业争相合作。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增长33.9%。
当前,多个万亿级和千亿级新支柱产业集群正在深圳加速布局。其中在集成电路方面,先后落地方正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等多个百亿级项目,正在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和全品类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力争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新型储能方面,持续丰富“源网荷”三端应用场景。
2023年,深圳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出台若干政策不断夯实市场主体、产业投资、产业生态基础。全年支持12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工建设预计可提供总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的75个工业上楼项目,成功招引落地百亿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8个、10亿以上项目超80个,投资金额合计超4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85万亿元、增长4.5%。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4.2%、36.0%。
2023年深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
2024年2月4日,“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点亮运营暨“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揭牌仪式举行。这个新“点亮”的智算中心,将基于国际主流智能算力芯片,可实现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千亿级大模型训练,协助打造以智算为主的跨地域、跨架构、跨厂商的河套-西丽湖-光明科学城人工智能科创算力走廊,助力将深圳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供给中心。
这是深圳产业体系“升级”的体现。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2024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超过1.5万亿元、增长7%以上。深圳提出,2024年将推广“5g+工业互联网”“ai+智能制造”,打造两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新增5家以上无人工厂、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3年,深圳全年gdp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0%。深圳经济高位稳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城市“双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49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此外,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华为曾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深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达2.47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9家,总数达742家,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一、第二;33家企业入选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数量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从中可以看出,深圳已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创成果振奋人心。2024年,深圳提出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平方公里12家
创新,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特点、特质和品牌。过去十年间,深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发展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4年64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880.4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02%跃升至5.81%,研发强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2023年超2.4万家,是2014年的5.2倍。同时,按照深圳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计算,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每平方公里12家。
深圳高新区以全市约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30%的gdp,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
作为国家布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担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引领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重点领域,按照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的思路,在深圳市范围内布局了一批开放程度高、综合性能优、产业用户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按照规划共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在建和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个: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落户光明,去年顺利去筹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永久场地建设项目也在去年年底正式开工。另外已经建成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去年开始运营,分别是国内首个整合了软硬件控制、合成生物学应用的大型研发系统,和全球首个综合型脑科学研究平台,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座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是深圳相生相伴、常长常新的特质、品牌和代言。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创造了众多亮眼的“第一”,科技创新“硬核力”保持了深圳经济增长的“硬实力”。
当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各类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在前瞻布局、快速行动、蓬勃生长,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产品在这里越来越被看见、被体验。
统筹:南都记者 张小玲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张艳丽 潘莹瑜 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