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娱乐头条 8527℃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据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显示,最新公布的招生导师列表中,海霞以中传博士生导师身份出现,研究方向是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与理论、媒体语言学、国家通用语言推广。

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 陆剧吧

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 陆剧吧

在这份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中,还有一位观众熟悉的面孔,他也是央视前知名主持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他的研究方向是播音主持口语表达与传播、采访理论与实践。

据媒体报道,海霞在2022年时,还担任了中央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据2022年中央戏剧学院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海霞在中戏的研究方向是mfa广播电视领域播音与主持艺术创作方向。自从去年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的新身份公开亮相后,海霞就鲜少出现在主播台前,不过海霞也还是会在荧幕前与观众见面,在前不久刚刚收官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节目中,海霞坐镇评委席,以评委身份给参赛选手以点评和鼓励。

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 陆剧吧

多年来,海霞始终致力于推广普通话,组织实施了公益项目“石榴籽计划”,在欠发达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据媒体报道,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表彰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海霞被授予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在2022年8月播出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中,海霞亮相,并参与领读了《播音主持行业喜迎二十大倡议书》。

公开资料显示,海霞1972年3月9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自小对播音主持专业兴趣浓厚的海霞,很小就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播音比赛。7岁那年,海霞拿到人生中第一个与播音有关的冠军。之后,她屡战屡胜,奖杯拿到手软。对于海霞而言,得奖只是其次,通过自己的表述,让他人领悟到语言背后的力量,这才是令她感到幸福的地方。之后,她如愿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更进一步的学习。

大学期间的海霞,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为了提高专业能力,海霞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找没人的角落练声。下课后,只要楼管员不来驱赶,她就一直躲在录音教室练习。1993年,海霞以四年稳居全班第一的总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并担任《早间新闻》的主持工作。这一年,她21岁。

工作半年后,恰逢央视大刀阔斧地进行新闻改版,年轻的海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改版,《晚间新闻》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形式,由海霞担任第一任主播。这对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播报零失误,还要把控好全程节奏。但海霞不负重任地完成了,镜头前的她,语态自信,笑容大方,一档非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竟因她的一笑一颦而变得生动起来。

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 陆剧吧

1999年起,海霞又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报节目《现在播报》的主持人。这档节目在当时可谓担得起“前卫”二字:第一次起用固定主持人,第一次用主持人做片头,第一次由主持人在节目中自报姓名……最终这档让海霞倾尽全部时间和精力的节目获得业内广泛好评,收视率也跃居全国第一。

2007年12月6日,35岁的海霞与已故前央视主持人罗京搭档,首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镜头里,正式成为《新闻联播》常驻主播。在《新闻联播》这方主播台前,海霞一坐就是十余年,几千次的播报,她接近零失误。而那次“12分钟加急稿”的完美展现,更是让海霞一举“封神”——2020年年初,正在播报新闻的海霞突然接到一份关于疫情的加急稿,全稿近3000字。导播甚至还没来得及将全文录入提词器中,稿子便直接塞进她的手里。在稿子看都没看一眼的情况下,海霞没有卡壳,没有错字,且自然流畅地将整条新闻播报完成,其间她还数次抬头,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急稿”特别考验主播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海霞也因稳定出色的表现而上了热搜。

除了新闻节目,海霞还曾主持过多档大型晚会,展现了自己成熟、稳重的主持风格,如《领航中国——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文艺晚会》《2018“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福到东南又一春——2020年福建省春节联欢晚会》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持工作,海霞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石榴籽计划”发起人。自2016年开始,海霞组织实施了推广普通话的公益项目“石榴籽计划”,在欠发达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让各地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央视知名主持人海霞又有了新身份 - 陆剧吧

据媒体报道,这个项目的发起,与海霞多年的工作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海霞多次跟随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祖国边疆民族地区调研。调研中,海霞说,调研中自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民族群众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在老乡家里调研,双方要借助肢体动作和当地干部的翻译,才能勉强沟通交流,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和外界的交往,也影响了脱贫致富发展。”

“在我们这样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祖国大家庭里,必须有一种通用语言来满足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需求。”海霞表示,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可以沟通各地各族群众的共同语言,便于民众交往、利于文化传承,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的必要之举,也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海霞不仅亲力亲为,也动员、组织身边的语言艺术家一起,从儿歌、古诗文到经典民间故事、成语广播剧,录制面向孩子的有声读物时长近5000分钟,给他们送去陪在身边的语言老师,创设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学习环境。“普通话是一个端口,能够让大家更好地融入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海霞说,“在公益推普路上,我收获了许多许多,所以我决心从‘海霞姐姐’做到‘海霞阿姨’,再做到‘海霞奶奶’!”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