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祥
这个冬天,“尔滨”火了。刚刚过去的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近6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冬季旅行目的地“顶流”。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4年哈尔滨市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冰雪节2024年1月5日(星期五)放假1天。5日当天,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盛大启幕。“冷资源”在哈尔滨已经嬗变为“热经济”。
哈尔滨冰雪文旅ip的火爆出圈,固然与政府精心打造项目产品、讲究提升文旅特质性、注重增强游客好感度,以及当地冰雪旅游产品价格低廉、消费实惠等多重因素密切有关,根据多年观察,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哈尔滨文旅产品的丰富性和旅游消费环境的人文化。
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成员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我国公众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特别是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等特征日益明显。游客不仅关注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在意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探险刺激等新型旅游产品;不仅注重景区景点景观的深度游览,而且对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相关消费有着更高要求。
哈尔滨提前研判,抓住“冬奥效应”延续的机遇,把握“亚冬会”即将开启的契机(哈尔滨是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地),利用本地冰雪文化富集的优势,设计并适时打出冰雪旅游“组合拳”。它成系列地持续推出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场、平山神鹿滑雪场、玉泉狩猎场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冰雪旅游主打品牌,配套打造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圣索菲亚教堂、伏尔加庄园、极地公园、音乐长廊等网红打卡地。这些多元化的冰雪旅游项目,既实现了南方“小金豆”们赏冰玩雪的共性化愿望,也满足了游客饱览体验“东方小巴黎”风貌风情的个性化需求。
不仅如此,旅游的重要竞争力还在于以人文服务为支撑的旅游环境。如果将旅游环境比作“气候”,游客比作“候鸟”,那么哪里的旅游环境好,游客就会往哪里飞。还应认识到的是,一个城市旅游环境的好坏,关系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本身,它还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美誉度。就此而言,今冬“尔滨”火出圈,体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游客至上的理念是一座城市发展旅游的重中之重。“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已不仅仅是哈尔滨当地各级政府的号召,也成为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从“退票”风波的平息到《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的坦率,从各大洗浴中心全天候低价开放到交响乐搬进商场演出,从私家车无偿接送游客到地铁2号线开通双向免费通道,从志愿者为排队游客送红糖水到小商小贩以“夹子音”说“公主/王子请……”市民还纷纷承诺“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需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等等,这一系列走心暖心的举措,持续拉高了冰城人待客的“温度”。
“尔滨”的出圈,为其他希望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提供了三点启示:
一是扩大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的内容。拿冰雪旅游来说,以冰雪旅游为主导产业的高纬度城市,可积极推出特色化、精品化、复合化冰雪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各具风采、优势互补的冰雪旅游目的地,着力开发小团化、定制化、社交化的高品质冰雪旅游产品,最大限度避免低水平、单一化、同质化现象出现。
二是打造新型文旅消费集群。旅游是一条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超长产业链,需要坚持整体开发、多元共建,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休闲、交通等配套产业,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服务,串珠成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消费场景,搭建旅游的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夯实旅游的基础设施,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的服务体系。
三是营造诚信践诺、和谐有序的旅游经营消费环境。要树立企业至上、游客至上的发展理念,优化审批流程,为文旅企业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供给。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个个都是旅游名片”的服务理念,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诚信经营、文明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施,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质量,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游得舒心、购得称心、娱得开心,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加强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自律,依法严惩“刷单炒信”“虚构评价”等违法行为,强力治理乱象,持续规范景区、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等环节的价格秩序,保障和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作者是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