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来,他们初心不改!

1957年6月17日,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开启了“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历史征程。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7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基层各族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在蓝天下演出,和农牧民群众一起载歌载舞,那份快乐和感动至今难忘……”荷花老人回忆道。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建队队员荷花的家中,老艺术家讲述着乌兰牧骑建队初期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牧民群众送演出、送服务的点滴故事。

荷花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建队时的9位队员之一。她还记得,第一支乌兰牧骑刚成立时,在旗文化馆内为乌兰牧骑的正式诞生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建队典礼。建队初期,9名队员带着党的嘱托,带着几件乐器和服装,走进偏远的农牧区为农牧民群众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蓝天星空,是我们的幕布,羊圈牛棚草场地,是我们的舞台。我们演出用的化妆品也都是就地取材,用红纸涂抹红脸蛋儿和红嘴唇儿,把火柴棍儿点着烧黑画眉毛,为了节省火柴有时还借用牧民家的锅底黑画眉毛。当时一心想着要克服一切困难认真演好每一场节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牧区群众的文化事业发展起来。”荷花回忆道。

“我们扎根草原,以文艺启蒙草原儿女;我们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区焕然一新;我们是文艺轻骑兵,我们是人民的乌兰牧骑……”67年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创作的《乌兰牧骑之歌》,至今仍在传唱。时代在变,条件和环境在变,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新老更替,不变的是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和创作情怀。

△图片来源: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多年来,苏尼特右旗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力争将乌兰牧骑打造为“四个一流”,即队伍建设一流、艺术(作品)水平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服务功能一流,使乌兰牧骑不仅充分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文化交流、传承等职能作用,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在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中央、自治区、盟级50余项荣誉称号。乌兰牧骑还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获得北疆楷模称号等。乌兰牧骑展厅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不能变。“作为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辜负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我们的期望,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苏木巴雅尔的心中,这份责任和担当显得更加厚重。


转载请注明来源:锡盟融媒微信公众号

记者:魏子威

编辑:孟丽鹏

校对:张楠

二审:王大为

三审:贺玉萍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