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月光下,温柔的《小夜曲》唯美浪漫;激昂乐声中,狂野的《春之祭》尽显生命的力量,昨晚,苏州芭蕾舞团新作《小夜曲-春之祭》亮相上海大剧院,展现着芭蕾的柔与刚。 这是“芭蕾女神”谭元元出任舞团艺术总监后首度携团来沪演出。
从台前走向幕后,踏出舒适区,要挑战的不仅是新身份的适应,还有同新团队的磨合。她说:“以前,只需要在聚光灯下心无旁骛地跳出最美的舞蹈;现在,我更像个大家长,什么都要操心。”
如今,身兼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协同创新中心总监和苏芭艺术总监,她将工作重心转向舞蹈人才的培养。上海苏州两头跑,她希望能用多年积累的资源,“让更多中国优秀的年轻舞者被世界看见。”
谢幕·启幕
旋转、跳跃,一遍又一遍。舞台上,青春朝气的年轻一代时时让谭元元回忆起年少时光。在第5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上,16岁的谭元元摘下金奖。18岁,她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独舞演员,不到20岁,她就跃升为舞团首席。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白天鹅”在展翅前难免有段孤独跋涉的路。途中,也有脆弱流泪的时刻。越洋电话里,妈妈话语温柔而坚定:“舞者,就该在舞台上证明自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救场”让谭元元展现了她的实力,还有那份坚韧。而那支舞正是巴兰钦编舞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很难想象,从未接触过巴兰钦作品的她,是如何用一个晚上“啃”这支高难度的舞蹈。“我反复观看录像,揣摩动作细节。舞蹈节奏很快,动作又复杂,但我知道,我必须拿下它。”演出很成功,谭元元就此在海外芭蕾舞台上站稳脚跟。2018年4月9日,她荣获“旧金山最高艺术荣誉”称号“旧金山市长艺术奖”,这一天也被命名为旧金山市的“谭元元日”。
今年2月14日,在旧金山芭蕾舞团跳过29个舞季的谭元元在旧金山战争纪念歌剧院以《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作为告别演出。那一天,恰是她的生日。消息传出那天,舞团售票系统因购票人数爆棚而崩溃。
“她为舞蹈而生,她天生属于舞台。”那一夜,舞迷从世界各地“飞”抵,他们呼喊着她的名字。遍是鲜花的舞台上,谭元元单膝下跪致意,将飞吻献给舞迷和观众,也献给她最爱的舞台。“舞蹈是我的信仰。从始至终,都是。”告别意味着新的相逢,谢幕孕育着又一次启幕。转型艺术总监,谭元元以另一种身份亮相。
刻苦·自律
《小夜曲》是巴兰钦到达美国后的开山之作,首演于1934年。作品用前卫的创作观念为芭蕾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思路,既保留古典芭蕾的美感,又将观众带进舞者深层次的内心世界。2024年恰逢作品诞生90周年,苏芭引进的《小夜曲》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版本,并特邀舞团创意总监瑞贝卡·梅泽尔担任排练指导。
要演巴兰钦的作品并不容易,谭元元给巴兰钦基金会写邮件,反复沟通,才争取到演出许可。“《小夜曲》能传承90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基金会对每部巴兰钦作品都有着严格的制定标准。他们寄来厚如板砖的“演出手册”,从服装的颜色、面料到舞台道具的尺寸、质地,都有明确规定。
作品对女孩子体型的要求近乎“苛刻”,在薄如蝉纱的裙摆中,要衬托出姑娘轻盈的身材。谭元元说,为呈现唯美的效果,演员排练演出期间还要严格控糖,奶茶、饮料等高糖分食品都被禁止。
如此困难,仍要坚持“挑战”,谭元元有身为艺术总监的考量。《小夜曲》的世界里,舞者更像真正的“演员”,他们虽没有被安排演绎情节,但需要传递内心对于舞蹈的感受,引领观众进入梦境,体会着那份纯粹的自由之美。这对舞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年轻舞者应当多接触世界级的作品,磨练技艺、提升审美。”
同样,《春之祭》也是苏芭一次全新探索与尝试。舞团于2020年引进了20世纪美国编舞大师伦·泰特利的《春之祭》,这也是舞团建团以来首部版权引进作品。首演以来,该剧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并先后在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和马来西亚演出。
无论是《小夜曲》还是《春之祭》,对习惯古典芭蕾的演员来说都是一次尝试、一次跨越。谭元元说:“舞者的一生,就是用身体和音乐在打交道。美到极致的芭蕾是残酷的艺术,唯有刻苦、自律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