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评分9.1,又一部高分舞剧在上海诞生

“舞剧皇后”山翀饰演的鲁侍萍在舞台中央缓缓回首,幕布落下,观众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雷雨”时空找到一隙出口,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7月25日至28日,“东艺制造”出品的第六部作品舞剧《雷雨》首轮连演5场,观众反响热烈,豆瓣、大麦评分均达9.1。

舞剧《雷雨》

诞生于1934年的《雷雨》,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版本不断在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雷雨》的舞蹈编创并非首次,此前有过王玫的《雷和雨》、周莉亚的舞蹈剧场《yao》等。此次,东艺召集一线主创团队联手完成了这部全本、全人物,甚至是全新叙事结构与舞台审美的舞剧。

舞剧《雷雨》

首轮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发出“野生”剧评,提到舞剧《雷雨》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博士高雅说,“通过现实与超现实的舞台效果,使舞剧跳脱出对现实题材的忠实复写。”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授、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张玉玲评价:舞剧《雷雨》是一次致敬经典的“舞剧式的奔流与传承”,虽然在中西文化对位与对话方面似有浅表化之不足,但在挖掘、探索经典作品的当代性、时代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期待这样的作品多一些。”

舞剧《雷雨》

八个人物千丝万缕的纠葛,人性与命运的对峙,是《雷雨》的重要看点。如何在90分钟里用肢体言说?舞剧《雷雨》打破了原著中一幕到四幕的时间线,采用倒序手法,开篇就揭示了整部作品的结局。总编导赵小刚采用“以舞带戏”的创排理念,引导观众体察人物的情感堆叠,最终通向戏剧矛盾的爆发。

超现实主义的群舞构成象征性的抽象符号,调和了作品的悲剧性。高雅说,关于历史、命运、现实的沉重、荒谬,与群舞在无意义上的荒谬如出一辙,是关于原著解读的传统与现代的并置,是舞台审美风格中现实与浪漫的共生。

舞剧《雷雨》

舞剧《雷雨》由国家一级编导赵小刚任总编导,山翀、张傲月、孙秋月、沈徐斌、吴嘉雯、徐立昂、朱飞、章哲八位舞蹈家不仅同台共筑群像大戏,还各自通过如同歌剧主角咏叹调般的8段独舞抒发内心“独白”。首轮演出的舞台上,舞蹈家们通过精湛的舞蹈技艺与独特的艺术理解,赋予这些角色全新的生命和魅力。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梦琪感慨,八位主要演员个个都是舞蹈界佼佼者,身体能力独到,叙述方式本色。

舞剧《雷雨》

2018年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先后制作出品《金家花园》《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五部不同类型的舞台作品,舞剧《雷雨》与今年5月首演的话剧《向延安》是“东艺制造”的最新两部作品,《雷雨》也是“东艺制造”的首部原创舞剧作品。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东艺整合中国舞蹈界优质资源,完成舞剧《雷雨》的创排公演,作品呈现出的新质特征令人欣喜,年轻态的“东艺制造”未来可期。

本轮演出后,舞剧《雷雨》将于今年11月至次年1月,开启30余场巡演之旅,来到武汉、长沙、郑州、昆明、潜江、南昌等城市,同时有望“走出去”,用世界通行的舞蹈语汇讲述东方故事,展现海派文化底蕴。

舞剧《雷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担任出品单位,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制作出品,南京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闲舞人工作室联合制作,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演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