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风潮正盛 国产科幻影视迎来更多可能性

本报记者 倪兆中 上海报道

当下,中国科幻影视正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三体》系列、《流浪地球》等作品的成功,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注与讨论。

然而,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融合这一新兴力量,推动国产科幻电影迈向更高的艺术与技术巅峰,成为了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ai技术以其高效、创新的特性,正逐步渗透至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从特效生成到前期设计,乃至剧本创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ai在国产科幻影视实践中的利与弊”专题论坛上,多名电影人从自身实践出发,阐明了ai目前能够在影视制作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短板,以及从业者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

重视ai对产业的影响

目前,电影《流浪地球3》已定档2027年,此外,《球状闪电》《三体2:黑暗森林》《赡养人类》等作品的改编拍摄也都被提上日程。

作为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科幻场面,需要大量的高级特效完成视觉效果。现场一位从事影视特效的人员告诉记者,特效是科幻电影的重中之重,这几年国产科幻电影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效优秀,如果一部科幻电影的特效做好了,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在ai风潮高涨的当下,ai对特效到底能有多大帮助?尤其国产科幻电影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奕说,他的学生都是艺术类,在专业上下了十多年的功夫。有学生问:“ai出来之后,大幅降低了绘画的门槛,自己何必还要学画画?”陈奕给出的答案是,人要作为一个好的提问者和一个好的决策者,就是给ai发出指令,也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你要让ai画一幅名家的画,你自己也得知道名家画的特点”。

对于目前ai在影视方面的应用,他觉得,从文学化到影像化的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在前期创作过程中提供多种选择,最后再经过人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设计。

ai能够提供更多可能性

科幻编剧、故事接龙storystorm ai社区发起人宋东桓,对于ai运用十分看好。他说,很多技术革命到来时,人们常常预测不准,低估它进步的速度,因此一定要重视ai对影视行业产生的现实影响。

他说,目前在影视行业,ai不仅用于前端,其实也能用于制作,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都在逐步完善。比如现在用于虚拟拍摄的led棚,每天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在画面上的提升也不是特别大,主要就是方便合成,如果采用ai,成本就能大幅下降。

除了从事科研之外,陈奕也活跃在产业一线,还有自己的企业。他做了20多年的视觉指导,在他看来,电影是高度工作化的产业,内部有非常严密的分工,特别细化的流程。当ai风靡之后,陈奕发现,在一些场景下,ai明显优于人工,甚至是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他在今年上半年参与某个视频平台的科幻剧,剧中光宇宙星球就设计颇多,而且还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最终,陈奕等人借助ai,用了大约3周时间,在100多张图中选出了17张,构建了剧中世界的基础,“这件事情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这就让人看到了它的效率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让陈奕感受到ai的效率。他需要制作关于公司的一个先导概念片,团队3个人用了3天就完成工作。原本停留在文字层面的创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用视觉表达出来之后,就有了统一的画面和情绪调性。

青年科幻导演徐竹也在电影制作中运用ai,在她看来,对于一些影片上的高要求,ai确实还无法完成,但是它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性,让一些小团队也能完成高质量的制作。

比如他们今年做的一个小成本科幻电影,有些场景是实拍,有些则是科幻场面,这些科幻场面需要实现视觉上的冲击,如果要依靠特效则需要不小的花费,但他们成本有限,就用ai来完成。

还有诸多项目要求无法满足

尽管ai确实能带来诸多帮助,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陈奕觉得,在目前的科幻电影中,ai还是不能满足真正需要。他举例说,当初参与制作《流浪地球2》时,导演要求其中一个画面要有非常清晰的车辙印,这样的工作ai无法完成。

陈奕还说,ai的自主性还不够高,尤其是没有那种类似于艺术家创意的自主性。而且用ai制作的片子效率虽然高,但是ai的痕迹十分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远不能满足审美需要,很难修改提高。

对此,科普作家、导演汪诘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自己是个对新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人,新东西出来就要赶紧体验。他就尝试利用ai做一个片子的开头,大约30秒6个镜头,结果ai没能顺利完成。

在另外一个尝试中,汪诘成功了。他需要在一个片子做些科幻设定,其中一项是做一个一万米的高塔,应当如何设计、重心在什么位置,结果发现这些工作ai都比人工完成的好,但也还是人工修改。

汪诘说,ai制作的作品,虽然能满足大概需求,但总是觉得还差“一口气”,而这差的一部分,则需要花高价才能解决。他承认ai确实能够相对降低制作视频的成本,不过离院线级水平的电影还差得很远。

对于电影制作的成本,汪诘并不认为ai能够大幅度降低高质量电影的成本,“将来即便ai发展成熟,用它来制作电影,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对于ai未来的发展,汪诘觉得可能跟cg动画的路径有些类似。他说,20年前cg动画生产出产品时,人们十分惊艳,当时曾有观点认为“未来的电影不需要真人,将全部是动画”,可是20年过去了,cg动画并没有取代真人。

徐竹也说,目前在具体运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前期工作,比如美术指导制作相关图形,现在一两天就能完成,确实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但她认为,ai终究只是工具,无法取代人类,因为ai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智能,所表达的都是人们赋予的内容。生成内容没办法完美地实现人们想要的东西,永远都有超出人们预料的地方,“ai确实能够给到一些更新的灵感,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进步”。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