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元最贵看台票几乎见不着周杰伦!踏实看场演出这么难?|第2眼

近日,有网友表示花1200元买周杰伦演唱会最贵看台票,却几乎看不到周杰伦。随后此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大量讨论。

据了解,网友小陈花1200元买了周杰伦演唱会福州站门票,她说自己特意请假从浙江过来,想看清楚一点,便选了看台票里最贵的一档。

然而到现场她傻眼了,1200元的座位一整场“几乎看不到周杰伦”,甚至连歌词板和屏幕只能勉强看到,视角还不如部分700和900元门票的观众。

派派君梳理过往报道发现,和小陈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还有不少——

今年4月底,有网友称花960元在大麦网买了两张凤凰传奇演唱会门票,到现场才发现是“柱子票”,要求平台退款却遭拒。随后,玲花发长文支持歌迷维权。

去年12月,王女士花了1399元在梁静茹演唱会买到“铁窗票”,她表示虽然是第一排,却只能透过栏杆缝隙观看,栏杆遮挡住了舞台的大半部分,像是“坐牢”。

近年来演出市场热度高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全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票房近14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但由此带来围绕文娱演出市场的消费维权问题也频频出现。根据报告,近期消费维权热点,主要是演唱会出现“柱子票”“注水”“退票难”等问题,从2024年4月15日到5月6日,有关文娱演出的消费维权信息就超过12万条。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想踏实看场演出真的那么难?

买票——

“柱子票”“奇葩票”多,黄牛倒票现象常见

买过票的观众都知道,一些热门演唱会,那可谓是一票难求,开抢即售罄。抢票规则复杂,“黄牛票”价格虚高,抢不到票,成为不少人观看演唱会的阻碍。

抢不到票,又想看演出的观众,只好把眼光转到了“黄牛”身上。

近年来,“黄牛”倒票业务开始从线下到线上转移。一些“黄牛”研发了专门用于抢票的软件,可以在售票开启第一时间抢到票,甚至还形成较完整的抢票产业链。还有一些“黄牛”会雇佣大量学生抢票,囤积票源,再以“代抢”或是“现票预订”的名义,在各大平台兜售门票。

据调查,“黄牛”倒票之所以屡禁不止,是由于除了官方平台正常发售的门票外,还有大量不在线上销售渠道范围内的门票流入“黄牛”手中。

又或者,即使咱们辛辛苦苦买到了票,去到现场又怕遇到“柱子票”“奇葩票”,维权艰难。

究其原因,演唱会抢票难现象是市场供需失衡、票务平台运营问题以及黄牛票泛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主办方、票务平台以及乐迷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推广实名制购票、增加演出场次与多样性以及提高技术手段等措施应对抢票难。近期,一些演唱会承办方已陆续开启强实名购票制,部分场次还尝试“限时退票”“票务电子化”“仅允许转赠一次”等模式,用来防备和打击“黄牛”。

观看——

演出“注水”严重,影响观看体验

2024年4月20日,“许美静演唱会划水”“许美静演唱会全场喊退票”等词条登上热搜。据现场歌迷反映,该歌手“整场演唱会唱了不到10首歌,互动了一个小时”,连自己代表作都让乐队演唱,硬生生把演唱会办成了“聊天会”,气得粉丝纷纷“下头”、高喊退票。

其实,现在的观众无论是观演经验抑或是权利意识都已经成熟了,不再是无条件崇拜偶像的粉丝,而是对演出观感、表演质量有相当要求的消费者。观众对于一场演出究竟有多大的体量,应有怎样的视听效果,都已有基本预期了。

根据2017年《文化部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在销售演出门票时,应当明示演出最低时长、文艺表演团体或者主要演员信息;涉及举办演唱会的,还应当明示主要演员或团体及相应最低曲目数量。

2023年4月,文旅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也特别提到依法打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今,演唱会“对口型”已是人人喊打,“垫音”与“半开麦”深陷舆论漩涡。一场货不对板、“注水”严重的演出,不仅是对现场观众的冒犯,也是扰乱演出市场的整体秩序。

那么,如何避免演唱会“划水”,可能需要依据相关法规细化约束性措施,给演出市场立下更加清晰的规矩,并落实到具体的演出服务合同中去,确保消费者利益,也利于演出经济更好发展。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当消费者的身份未被尊重、当自身合法权益被侵犯,别惯着,别被明星的光环晃了眼——高喊“退票”、积极投诉,很有必要。

退票——

退票不是你想退就能退

从高价手续费到退票规则的种种限制,若你想退一张演出门票,在退票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可能层出不穷。

为何演唱会“退票难”?实际上,门票销售到演出开始具有一定的周期。消费者购票后因不可抗力因素而不能如期去观演的情况虽时有发生,但强实名制下的演出门票不能转让或转赠,票务平台往往也因为与主办方之间的利益关联,对消费者合理的退票请求采取拖延或拒绝的态度。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演出票退票法律规定,购票时显示了不退改就是不能退改,如果想要退改,只能和平台方协商。这也导致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作出指导,明确“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

但从现实看,一般演唱会开始前一周左右就不再接受任何退票申请,退票手续费动辄几百上千元。并且还有相当多的演出退票收费标准并不合理,消费者和平台、主办方的权责关系没有理顺。消费者遇到问题投诉无门,维权困难,最后只能自己承担经济损失。

小心愿——

就想踏踏实实看一场演出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演出门票前要仔细查看演出场次、演出时间地点、票品价格、是否要求实名观演、退票政策等内容。特别是遇到假期期间人流量大,出行成本增加,消费者要作好行程规划,以防出现因个人原因无法按时到场观演的情况。同时,消费者在购票时要选择正规、靠谱、有保障的票务平台进行购买,不要轻信“黄牛”或不明来源的售票渠道。建议大家量力而行,尽量不要购买超出自身能力承受范围价格的票品。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是实名的门票在退票方面没有明确相关政策,一般观众可以私下转让。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并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防止后期出现需要维权的情况。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在观影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买到的是“柱子票”“墙根票”等影响观影体验的座位,可以先尝试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协商,看能否更换视野正常的座位。如协商未果,可以采用照相、录像等方式固定好现场证据,还要保存好门票、付款记录等相关证据,通过12315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或直接前往属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属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如前述方法均未解决,也可考虑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京报、北京日报、大象新闻、大洋网、中国妇女报、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江苏省消保委微信公众号)

话题主持 | 记者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