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结局之前,刘婉玉生病了。
当时的麦家人,所有人目光的焦点都在麦承早与毛咏欣身上,下意识地忽略了刘婉玉的变化。
刘婉玉向来风风火火、叽叽喳喳,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患病之后,她的精神夸了,每天浑浑噩噩、郁郁寡欢,像是被掏空了灵魂。
但是,女儿忙于事业,儿子忙着开庭,老公疏于观察,麦家人忽略了刘婉玉情绪的变化,直到她离家出走的那一刻。
刘婉玉走后,一家老小发了疯一样地拼命寻找,最终还是在姚志明的提醒下,众人这才瞬间清醒——刘婉玉不是遭遇了意外,而是主动选择了离开。
世界之大,无处可藏。刘婉玉年龄不小,但圈子很小,所以可供她栖身之处很少。在最初的惊慌失措过后,麦家人立马就想到了刘婉玉可能的去处——老家尚村。
果然,刘婉玉坐车到了安徽老家,独自一人住回了老家的院子。
刘婉玉半夜回到村子,麦承欢清晨立马赶到。如果没有意外,麦承欢就将带着妈妈回到上海滩,检查身体、手术治疗。毕竟,以上海的医疗条件,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是麦家人的首选。
然而,我们总是过于简单,事情却往往十分复杂。无论是上海的医疗技术,还是麦家的经济实力,刘婉玉犹豫一秒都是对彼此的不尊重。麦承欢一心想带妈妈回到上海治病,刘婉玉却始终无动于衷。
上海还是老家,明明这是一道送分题,刘婉玉为什么不愿意随女儿回去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之所以毫不犹豫,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刘婉玉。
刘婉玉是个爱面子的人。平日里风风火火,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面对死亡。毕竟,以她的年龄,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只是,一纸体检报告让她刹那之间必须直面死亡。在离开上海之前,刘婉玉的病情虽然尚未确诊,但是肺部明显的阴影,预示着她面临的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头疼脑热。
刘婉玉的一生,要里子、更要面子。她是一个特别在意自己形象的人。
在赴辛家人的订婚宴前,她提前做好了准备,从穿着到语气,恨不得一切都要反复练习;在因病回到尚村之后,即使深夜里面对女儿女婿,她也要抓紧补妆,生怕毁了自己优雅的形象。
生的尊严,死的体面。刘婉玉是个注重生活质量的人,所以,当她查出疑似肿瘤病情之后,她才会远离繁华的大上海,回到了安徽的小山村。她生怕自己成为爱人和子女的拖累,更害怕自己有一天渐渐地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生活没有任何的质量,生命缺乏最基本的尊严。
回到老家,就像是回到了熟悉的陌生。对于刘婉玉而言,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死去,似乎是个不错的结局。她是执拗的人,一旦下定了决心,就几无回头的可能。
对于妈妈的病情,麦承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但是,她了解妈妈的脾气,深知这是一件等得起、不能急的事情,越是反复的催促,越会诱发妈妈的抵触心理。
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妈妈的心情,麦承欢十分理解。所以,她没有一味地说教、粗暴的干涉,她选择在老家住下来。
在尚村的日子里,麦承欢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亲自上门拜师,学会了冯师傅臭鳜鱼的做法;另一件是搭起了戏台子,圆了妈妈登台唱戏的梦想。
这两件事情,乍一看离题万里、 不知所云。毕竟,所有人都盼着刘婉玉能够回上海治病,麦承欢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做这两件看似无厘头的事情呢?
一切其实很简单。无论是臭鳜鱼还是舞台梦,都是刘婉玉儿时记忆的憧憬,是她念念不忘的梦想。
她的一辈子,所有的日子都围着灶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儿女转,她的身上贴满了贤妻良母的标签,却唯独忽略了自己。
臭鳜鱼和黄梅戏,既是麦承欢帮助妈妈在圆儿时的梦想,更是她为妈妈定制的人生坐标。她让低谷中的妈妈重新仰望星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于是,在一曲黄梅戏过后,刘婉玉回到了上海,积极地开始了治疗。
心系其想,念其所念。让母亲心愿满足,这是麦承欢特有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