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浪潮下第一代泳装人的创业史。
近日,一部讲述泳装产业创业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乘风踏浪》在全国热播,引发广泛关注。该剧以独特的东北式幽默,生动讲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以彭锦西夫妇为代表的泳装人,把兴城泳装从无到有做到占全球1/4市场份额的奋斗历程。
01
县城游向世界,东北泳装大王致富路
《乘风踏浪》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创业和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并以极高的还原度勾勒出中国第一代泳装创业者的精神面貌。
《乡村爱情9》、春晚小品《火炬手》的编剧徐正超参与了《乘风踏浪》从筹备到制作的全过程。他透露原计划是准备做三部曲,希望该剧能够给泳装产业添砖加瓦。
剧中,乔杉饰演的泳装厂老板彭锦西,可以算是泳装行业改革开放的先锋。在现实里,彭锦西的原型是一位女强人。她名叫刘雪艳,是兴城泳装行业的领头人。
时光倒流50年。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家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游泳风潮在全国兴起,泳装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悄然流行起来,这股潮流逐渐来到东北大地。
那时的泳装样式单一,纯手工缝制,并不难学。于是兴城一些居民开始用家庭缝纫机制作泳衣,摆到海边卖给前来度假的人。《泳装和这座城市》书里提到一个观点:兴城第一批做泳装的人“没有一个安分人”。
1987年,在南关王氏家祠胡同的家中,刘氏姐妹(刘雪莹、刘雪娟、刘雪艳)开始在家庭作坊制作泳装。像兴城的很多普通人一样,刘雪艳最初也是在体制内单位上班,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做泳装。
凭借勤奋与商业嗅觉,刘氏姐妹制作的泳装很快打开销路,在万元户都少见的当时,全家人一个夏天就挣了3千多元。
为了打造差异化,刘家把目标对准大商场,把泳衣打入了沈阳当时最高档的中兴商业大厦,成为把兴城泳装卖进大商场的第一人。此后,刘氏姐妹创立了公司,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和高档面料,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熟练的生产工人。
刘雪艳每年多次前往欧美考察学习。有一次,她在西班牙最高档的百货商店看到了自己生产的产品,但用的是别人的牌子,忽然醒悟决心做自己的品牌,开始吸取西方设计风格,培养了一支专业的设计研发团队。
经过多年发展,刘家三个姐妹和一个弟弟,每个人都开了厂、办了集团,成为当地有名的泳装产业家族。刘雪艳的益丰集团培育出了“凯迪龙” “jinxueer(金雪儿)”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他们的创业故事,印证了兴城泳装产业发展的时代脉络,也代表了众多中国的水上运动服饰老板,乃至运动服饰老板的奋斗历程。体育人骨子里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蕴藏在这些创业者的个人奋斗史中。
02
从贴牌加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
20世纪80年代起,辽宁兴城就以泳装“提篮小卖”闻名。之后的30余年中,兴城发展成与福建晋江、浙江义乌齐名的中国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生产了全国40%、全网80%的泳装,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泳装之都。
如今,这座葫芦岛市下辖的小县城,仅有50多万人口,却有泳装生产工厂4000多家,16万人在从事泳装全产业链工作。
“世界上有海的地方,就有兴城泳装。”据统计,全世界每4件泳装中,就有1件产自兴城。
随着互联网电商兴起,兴城泳装也踏上了互联网浪潮。2005年,就有企业将泳装放到线上销售,目前全县有线上网店3万余家,年网上销售额可达40亿元,占网上泳装出货量的80%。
作为兴城乃至辽宁的重点产业之一,兴城泳装产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今热闹的兴城海滨每年接待超500万游客,泳装产业链年产值超150亿元。
在贴牌加工野蛮生长多年后,辽宁省各级政府与兴城泳装产业者转型升级意识强烈,提出要将兴城泳装打造成泳装标准的制定者和泳装发展的风向标,规划推动泳装产业“制造中心”向“设计中心”+“品牌中心”+“制作中心”+“会展时尚中心”转变,占领价值链的高端。
兴城自2011年起开始举办国际泳装沙滩博览会和国际泳装展,2023年又推出了首届东北亚国际泳装博览会。2019—2023年,共发布16期“中国・兴城泳装产业指数”发布,这是中国泳装第一个产业指数。
如今,兴城已经拥有了范德安、奥德卡、凯迪龙、小桃泳衣、三奇等1300余个品牌。
2019年,葫芦岛市进出口贸易集团还大手笔收购了泳装界的爱马仕——美国百年泳装品牌jantzen,进一步增强兴城泳装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据中国聚氨酯行业专家黄茂松测算,如果葫芦岛的泳装及相关产业未来能做到500亿元的规模,可带动2000亿元的聚氨酯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兴城已经将产业链延伸至泳装之外,形成泳装、瑜伽服、沙滩装、骑行服及面辅料配件等轻运动系列产品多样化产业发展格局,自主品牌达80%以上。据统计,沙滩服、冲浪服、汗蒸服、骑行服等外延产品链产业规模约为3亿元。
泳装虽小,产业规模却大,产业链多,前景广阔。 在沙滩、冲浪、骑行、瑜伽等新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兴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03
“比基尼之都”进阶道路上的两道关卡
不可否认的是,兴城泳装产业迈向300亿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关卡。
第一道关卡是消费观念。中国比基尼穿着文化发展时间较晚,直到1987年,邱淑贞以一袭绿色三点式比基尼亮相港姐选举,立刻成为当届大热。此后比基尼才逐渐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直到今日,比基尼在消费市场仍然“外热内冷”,分体式泳衣特别是比基尼品类仍以欧美为主导购买力,相对保守的连体款式在国内更受欢迎。
第二道关卡是游泳和水上运动赛事活动频次不高,链条仍待完善。运动服饰产业的发展与运动普及程度血脉相连。以泳装产业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重点地区,在赛事活动及运动参与方面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结语:从家家户户小作坊成长为集生产、研发、设计为一体的“比基尼之都”,兴城泳装产业发展史不仅是中国运动服饰崛起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彰显民族轻工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借助电视剧《乘风踏浪》的热播回顾这段辉煌历程,无疑令人倍感振奋。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运动服饰产业还将继续壮大自主品牌,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洋品牌一争高下,共同书写中国制造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