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民工血泪史,这新片真会拍

去年,一部小成本喜剧《年会不能停》道尽了大厂社畜的辛酸。

今年,又来一部诉说影视民工血泪史的黑色喜剧——《银河写手》。

影片作为first西宁电影节爆款,拿下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影展首映即收获好评无数。

导演及编剧单丹丹和李阔是一对深耕影视业多年的夫妻档从业人员,他们把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北漂素材都塞入故事中。主演们则是出身《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的热门喜剧人:“三狗组合”的宋木子、合文俊、李飞。

《银河写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简单地说,“一个剧本,两个编剧,三易其稿,四季更替,五味杂陈”。

复杂地说,故事还得从两个怀才不遇的年轻编剧和他们并不成熟的剧本讲起。

——(下文有轻微剧透,介意请绕行)——

张了一(宋木子 饰)和孙谈(合文俊 饰)是北漂的底层编剧,和大多数同行一样都怀着拍出震惊四座之神片的伟大理想。他们灵光一闪,捣鼓出了名为《九秒人》的电影剧本,并认为这个项目一定能成功。

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寻找投资人之路,但屡屡受挫,受骗上当也是常有的事。直到经朋友介绍,剧本终于被一家影视公司挑中。他俩开始酝酿翻生咸鱼的光明未来,谁知这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买了他们剧本的甲方公司,让他们一遍又一遍修改剧本,每次都不满意,但又只有极其主观、没有半点帮助的建议。作为乙方,孙谈和张了一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认为“得一遍遍改,哪怕男二从人改成狗”,后者认为“我的心血不能被践踏,他们不懂什么是电影”。

虽然张了一心中有一万个不乐意,但前期还是积极和甲方公司磨合。原因很简单,他们既没人脉也没资源,家中亦无矿,想出头可不就得熬。

改稿一整年,他们也见证了北漂同行可可、害虫(李飞 饰)、大刘、小蕊、蔡老板、郑飞等身边人的生活变化:有人拿到了清宫剧的第四编剧署名权,有人在他们瞧不上的网剧行业做了跟组编剧,有人的创投基金只是空头支票并且在应酬局上喝坏了身子,有人屡战屡败最终以黯然自杀收场。与之相比,爱情的来来去去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变化罢了。

当张了一和孙谈被甲方公司逼到极致,剧本改编又生事端,他们会如何应对呢?在偌大的城市,少数人实现梦想,也有更多的人壮志未酬,普通个体仍在庸庸碌碌追寻自我价值的路上。

《银河写手》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常营附近,因为房租相对便宜,文创产业园较多,故而成为了影视人的聚集地。在漫咖啡码字、在三兄弟烤肉谈项目……这便是影视民工的日常,单丹丹和李阔也是其中的一员,剧本原名为《北京有个常莱坞》。

他们在访谈中说得很真诚,“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没有人谈理想,都在谈生存。但在这种生存现状下,年轻人又在坚持用一种自我嘲讽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痛苦。”

借用l·赫尔曼的九大剧情模式论来反刍《银河写手》,会发现它本质上是一个关乎“飞黄腾达(但未遂)”的故事,怀着理想的主人公始终无法如愿以偿,影片记录了他们为成功做出的诸多尝试。

但这种逐梦故事的基调往往是沉郁的,和主创想做的喜剧背道而驰,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兄弟喜剧(两个或多个主角间的友谊)、轶事喜剧(未经修饰的日常故事)与之嫁接。

《银河写手》选择的主演“三狗组合”中规中矩地完成了演出任务,让人对所谓的综艺咖改观。倒不是他们的演技有多无懈可击,而是主创充分利用了他们之间本具有的化学反应。

“三狗组合”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擅长的是强调即兴表演的sketch喜剧,能用最简单的布景编出最捧腹的笑料。这种片段式喜剧锻炼,某种程度上也为他们出演《银河写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银河写手》是一部不错的喜剧,但豆瓣7.3的评分也在提醒我们:不是所有人能get到影片的趣味,也不是所有观众都会买账。

这就涉及一个新问题——主创想由底层编剧辐射所有打工人的尝试,成功了吗?

很遗憾,个人认为没有。

归根结底,《银河写手》是一封写给影视业打工人的情书,只有亲历之人才能品尝出它的酸甜苦辣:为规避风险抢注版权,用挂号信寄给自己当作双层保险;创投画饼惊四座,追起尾款跑断腿……这些桥段,最有共鸣的还是影视人。

影片的巧思也充满影迷特供的味道:比如对被编剧奉为圣经的《救猫咪》的演绎再现,比如张了一床头贴着的戈达尔海报和嘴里念叨的诺兰高价票,再如他模拟空中打字时致敬的《闪灵》,又如眼眸中闪现着龙标的光芒……圈内人会心一笑,外行人看个热闹。

在first电影节的好评远大于院线,就证明了这个道理,因为去参加电影节的多半是业内人士,大家更能在《银河写手》中窥见行业生态、映照自我倒影。

《银河写手》难以做到真正破圈,这一点有别于去年的爆款喜剧《年会不能停》。后者的故事发生在大厂,虽然观众不会个个是大厂人,但能从影片简化的职位升降、年会卖艺等桥段里联想到自己的职场苦乐。

换言之,观看《银河写手》的普通观众不会产生“啊!在演我的生活状态”之类的感受,而是会萌生“哦?原来编剧的日常是这样”的想法。

另外,《银河写手》在刻画女性角色时的失策也会导致它在影迷圈层中出现口碑分化。

片中对张了一和周可可的感情线构思得有些欠考量:两人相识于北影节出票群,聊电影从影院聊到了床榻,看了一场诺兰的《黑暗骑士》后就发生了亲密关系。

影片或许想以此佐证他们是由于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的灵魂伴侣,但作为影迷的主创应当更清楚:北影节换票的事太常见了,来的都是影迷,基于共同爱好立刻睡到一起的事太不常见了。此处情节设置对女性影迷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冒犯,也会引起部分女性观众的不适。

总的来说,《银河写手》是充满着脱力系的小趣味但不能确切挠到大众观众痒处的喜剧片。它尚存继续完善的空间,不过在堆满成熟大片的清明档院线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艾米

责编 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