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纳与莫言对谈,做客董宇辉直播间获赠《唐诗三百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北京继续本次中国行的文学活动。

3月11日,古尔纳与另一位诺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对谈,主题为“文学的故乡与他乡”。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古尔纳小说中的东非岛屿桑给巴尔,都蕴藏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延伸出对世界的深思。流动的二十世纪,身份认同的变化都是他们的文学主题。

在演讲中,莫言提到,文学永远不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亡,ai不会使自己和古尔纳“失业”,因为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他认为,文学创作思维需要从本民族传统中寻找不可代替的资源,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接触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与现实追求,让文学可以真正走向世界。

古尔纳则谈到,他的故乡桑给巴尔有大片的海滩。海滩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和世界进行着连接,与世界的其他文化进行着跨大洋的交流。家和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12日晚,古尔纳做客董宇辉抖音直播间“与辉同行”,谈“讲一个故事给离家的人”。在约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直播间销售古尔纳作品第一辑(五种)共1.9万套。进入直播间观看的网友约60万。

董宇辉采访古尔纳的主题是关于离开家乡、寻找自我的感受与经验。在回答董宇辉的问题“教育怎样改变你”时,古尔纳说,离开桑给巴尔去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时,家里人让他去学一些有用的知识。这里的有用指对国家、社会有用,一般是学成后做医生、律师或工程师等。古尔纳在英国一边生活一边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最终选择了文学。

他认为,写作有助于理解、分析事物,比如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在异国他乡的处境和与他人的关系。

董宇辉请古尔纳分享自己多年做教师的感受时,古尔纳表示,工作之余能够有时间写作的工作不多,这是他对当老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之一。与学生谈论文学、指导学生写作,对他来说也是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当今生活的流动性增强,很多人因此感到不适应。古尔纳提到,大范围的迁移是一个全球现象,但迁移对人类来说也是古已有之。文学的作用就是在他人的故事当中,你可以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好的认识。

古尔纳也为有时间买书、没时间读书的读者们提了建议。他说,不要因为没读的书很多就慌张,读书的时间总是会有的。但是对每一本书,应该给出相应的重视。一本书不能是读了10页就放到一边,就这样忘记了。

访谈结束前,董宇辉向古尔纳赠送了中英文版《唐诗三百首》,以及英译本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