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能否再创票房奇迹,贾玲已成传奇

大年初二,带着《热辣滚烫》的贾玲千呼万唤始出来。

毫无疑问,她获得一片喝彩,但同时也有疑惑、忧虑,甚至是吐槽声:

有人担心贾玲的身体,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热泪盈眶”;

有人认为她在过度营销“减肥”,大吃红利;

当然也有人觉得电影“难看”,说剧情、逻辑上都有漏洞……

还有人直接发出灵魂拷问:“瘦了的贾玲还能演喜剧吗?”

……

两极分化严重的评论中,鲜少有人关注到:

贾玲作为承接这一切的载体,到底改变了什么或者说成就了什么?

42岁的她,从一个从未被看好的“说相声的姑娘”一路走来,在事业巅峰期又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1.选错的专业

自从减肥成功后露面,贾玲的身高都成了热搜。

人们似乎急于努力去了解关于她的一切,尤其是和减肥相关的:

身高1.66米的她,减肥最成功的时候体重只有109斤——或者这依旧和传统意义上的“白瘦幼”标准相差甚远,但对标其之前的模样,足以成为新的“励志模板”。

而事实上,在此次凭借成功“减肥100斤”前,贾玲的故事早已是个“励志模板”了。

她于1982年出生于湖北一个贫困的家庭,但父母俩勤劳善良,努力支撑起四口之家。

贾玲尚未学会走路,父母便将她和大5岁的姐姐贾丹一起接到化工厂承包的农场中生活。

由于工作繁忙,她便被“丢”给了贾丹照顾,姐妹俩的童年玩伴是一只兔子、两条狗和一只猫。

她们虽然性格迥异,但关系极好,哪怕是如今,姐姐也是贾玲的主心骨。

且两姐妹都自小就有一个表演梦,而相比文静的姐姐,贾玲是家里的开心果,最爱做的就是模仿《曲苑杂坛》里说学逗唱,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1994年,17岁的贾丹考上了当地的幼儿师范学院,后来又通过朋友搭桥认识了武汉市艺术学院的张老师,想继续学表演。

但对方却以“你不能读两个中专浪费时间”为由回绝了贾丹,姐姐一琢磨便将12岁的贾玲推荐了过去。

随即她成为当年省内接收的3个学生之一,这背后其实是贾丹背着一袋子花生送给张老师的结果。

在艺术学院,很有天赋的贾玲读了两年表演,几年后开始冲击中戏。

而贾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则放弃了求学,开始边打工边自学。

2000年,18岁的贾玲在艺考中遗憾落榜,却没有回老家,而是留在北京做了一年服务员。

第二年,她为了让自己顺利录取,填报志愿时同时报了戏剧表演班和喜剧表演班两个表演班,没想到都被录取了。

学校打电话过来问贾玲选择哪一个,接电话的是有口音的母亲李焕英,回答“戏剧”时被误听成了“喜剧”——此举直接导致贾玲之后成了一个相声女演员。

而她高考成功的同年,贾丹也凭借自学考上了中传和浙广。

但由于家境困难,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读书,姐姐便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这是贾玲心里的一个结,也是她日后拼命努力的原因之一。

好在她当年进入的喜剧表演班,由冯巩等喜剧大咖主办,而贾玲在入学后格外珍惜机会,也令老师们看到了她的努力。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入学没多久,母亲就因为一次意外遗憾离世了。

这个悲痛的经历又成为她始终无法释怀的痛苦。

而多年后,她用别样的方式纪念着天堂的母亲,也意外成就了其事业的另一个巅峰。

2.再三的坚持

当时贾玲的妈妈在一次和爸爸去割稻草时,意外从翻斗车上摔了下来,遗憾离世。

接到通知后的她马上请假回家——由于时间太紧,没有买到坐票,便在两节车厢伸缩的位置站了15个小时。

没有手机,她就挨个给车厢里有手机的人下跪,终于打通电话,却得知母亲已过世了。

贾玲没有来得及和母亲见最后一面。

她想起多年前曾躺在床上和父母“许愿”:

“以后我成了大明星就买好几套房子,这一套给你、那一套给爸爸……”

母亲离世后,贾玲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提到:“我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

但这并不是让她停下来躺平的理由,因为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自己又在读书,全家只靠姐姐贾丹一个人苦苦支撑。

为了这些,贾玲也不能停下来,她只好更努力地读书,咬牙坚持着度过最难的岁月。

但是阴差阳错下选错专业的她,在学相声过程中格外不易。

因为相声本来就是街头市井逗乐的表演形式,虽讲究技巧,却在传承下来的过程中免不了有些荤段子——女孩子更不适合讲。

作家池莉说过:“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来做,完全是傻大姐一个。”

所以,贾玲刚毕业时很难接到工作,哪怕她很早就拿到了《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的专业相声一等奖。

好在师父冯巩很器重这个徒弟,且竭尽全力提携,几乎所有的演出都会带着她。

但生活仍旧十分拮据,贾玲当时住在租金最低的地下室里,仍需要靠着姐姐每个月寄500元过活,而当时对方一个月才赚1300元。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5年,眼看着贾玲的演艺事业没有任何进展,贾丹咬咬牙对她说:“不行,你回家发展吧!”

她却依旧不死心,并向姐姐承诺,再努力一年,如果不行就回去。

也是这一年,她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却仍旧只能做龙套,日子没有任何改善。

一次,已草草嫁人的贾丹去北京看妹妹,发现了她过得十分辛苦,于是便回家为其找了一个月收入3000元、在高速路收费的工作。

面对姐姐执意带自己回家,贾玲很无奈。

而这时,是恩师冯巩出面承诺:

“她是说相声的料,还是让她接着在北京吧!她要是没饭吃,我管着。”

正是这份坚持,贾玲得以在27岁这年登上春晚的舞台,以相声《大话捧逗》崭露头角。

这之后,她的工作邀约多了起来,尤其是接受了芒果台的《百变大咖秀》。

节目中,贾玲相继扮演了阿宝、周晓鸥、火风……学什么像什么,也凭借这档节目大火,但却为了取悦观众不得以“白丑、出洋相”。

随后,她又陆续上了《欢乐喜剧人》,也曾靠着吃辣椒、喝啤酒,3秒吃西瓜等表演获得喝彩。

自此,贾玲成为了新一代“综艺女王”,但背后却是一把辛酸泪。

赚到钱后的第一时间,她就给姐姐、父亲买房买车,算是圆了当年的梦想,但如她所说:幸福总是缺了一角。

3.蜕变的路上

伴随着贾玲的走红,她的身材也跟着慢慢变了。

有心的观众发现,自2011年开始,她第二次登上春晚表演时,已开始有了圆润的趋势。

其后几年,她在各种综艺上常常露脸,脸蛋也一天比一天圆,甚至连梨涡都不明显了。

尽管师父冯巩为她担心:“这样还能找到对象吗?”

但搭档沈腾却说:“贾玲最大的优势是男人喜欢她,女人不嫉妒她。”

而这背后也有无奈:

贾玲自己说过其实也想减肥,但“害怕减了后,观众就不喜欢我了”。

就这样,她从80斤一下子长到了180斤,事业也随着体重的变化如日中天。

2016年,贾玲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大碗娱乐,签约的第一个艺人,就是搭档兼好友张小斐。

而新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小品作品,就是日后让她转型成功的《你好,李焕英》。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最感人至深的一个作品——因为它承载的不是个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柔软的女儿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未尽的遗憾。

果然,《你好,李焕英》不仅让父亲看后哭了一夜,也赢得观众的喝彩。

而其实鲜为人知的是,小品播出前,贾玲已开始筹拍同名电影,而且光是筹备就是三年。

到了2021年,电影上映果然没让人失望,这部她的导演“处女作”成为一匹黑马,以54亿票房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纪录。

贾玲也曾在该片票房蹭蹭往上涨的时候,出面承诺:

“如果票房过了30个亿,我就减肥!”

原本大家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但她却在确定了这个目标之后,真的开始实施。

据悉,贾玲在“消失”前最后一次露面,是去年4月张小斐为自己庆生,照片中的她虽然见瘦,但还是胖胖的。

那之后,贾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圈中好友,连零星的动态都没有了。

后来,《王牌对王牌》公开了她去拍电影了消息——而贾玲同样缺席了这档其常驻的综艺节目。

也就是说,在事业最巅峰的阶段,她“消失”了。

尽管当时也传出贾玲要拍摄《热辣滚烫》,但具体是什么故事,外界不得而知。

直到作品即将上映的前几天,大家才得知:

“消失”的一年,贾玲先是为角色增肥30多斤,之后又减肥100斤,最后体重定格在了109斤。

电影上映的同一天,贾玲首度露面接受采访,她直言自己减肥是为了贴近角色,绝对没有贩卖焦虑:

“乐莹是通过变瘦来实现梦想,实际上,她的内核不是变瘦,而是变强,我不想将焦点放在身材上,但不可避免地会谈论到这一点。”

确实,大众面对全新的贾玲,除了好奇、崇拜等正面情绪,也有人会生出诸多疑问:

比如她的性格变了?她瘦了之后显老?她以后还能演喜剧吗……

但实际上,也许在贾玲眼中,《热辣滚烫》本身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蜕变史,谁还会管未来会不会讨喜呢?

可以说,贾玲带来我们的震撼不仅是“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鸡汤,还有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

就像她在面对“日后会不会注重身材管理”时,笑着回答“看心情吧”一样。

她早已活成无法复制的传奇,再做什么都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