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排名前3全来自台湾?别尬吹了,周杰伦上不了榜

文|令狐伯光

在某乎平台又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华语乐坛地位排名前三全来自台湾?然后是邓丽君,罗大佑,周杰伦之类的。这个问题太宏大,其实并不太成立,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太好比较。

因为现在所谓华语乐坛地位排名前三,指的是以商业唱片时代的流行音乐,这个因为政治运动和市场开放比较晚,内地在商业唱片时代就只抓住了尾巴有了内地摇滚和校园民谣,贡献也是很大的。但之前文艺三改的内地艺术,再到改开时内地大量体制内成就高的音乐人,衡量标准不是一套。

严格说来,因为这“政治运动”,“文化环境”不同的关系,对于整个华语音乐来讲。大概就是定位和贡献不同吧,港台主要贡献是流行乐风格,流行唱将上面,地位肯定很高,同时伴随市场化在内地观众一直走高,但是内地以前体制内那票艺术家被漠视,但业内外的贡献不低,甚至可能更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0年以来华语独立音乐,独立乐队标杆就是万能青年旅店。万青对于新时代中国摇滚乐,摇滚乐队和华语独立乐影响和贡献都是很大的,都直接影响台湾乐队了,但因为商业化等等原因,万青在中国大众层面仍然谈不上多火。

你要说台湾乐坛三位地位顶到天花板,台湾摇滚跟内地摇滚相比也是笑话。

吹上天了,但实际就那样?港台乐坛真没“多牛”

这问题写过很多次,一个国家地区乐坛是否繁荣,主要是音乐教育的积累,结合成熟的音乐产业链,创造各种现代音乐风格,像欧美乐坛为啥强,古典,爵士,乡村,摇滚,rb,嘻哈,迪斯科,电子等等,所有音乐风格都是人家建立的,这就跟影视剧类型片一样,形成了行业标准,文化体系。

华语乐坛主要音乐风格,香港乐坛当初顾家辉,许冠杰革新过后就是武侠代表中国风,粤剧演变地方流行歌,黄家驹代表流行摇滚,然后全是各种音乐风格元素的pop流行。你可曾听过香港民谣,粤语电子乐,粤语爵士,粤语rb,粤语嘻哈(不是没有,就是没有建立音乐风格体系)

台湾乐坛比香港乐坛好一些,70年代民歌运动后,新民歌,新民谣,流行摇滚,周华健等同样的中国风,然后各种音乐风格元素流行pop,周杰伦一代革新新中国风,华语rb,华语说唱,流行摇滚,各种风格融合,然后引领了20年。

记住,2010年过后,台湾就没有革新建立新的华语音乐风格了。

如果硬要算就是草东,老王乐队等代表的台式新浪漫这一波。但这一波除了台湾自己革新的闽南语民谣乐队,还有落日飞车代表的复古迷幻,最后就是受到内地摇滚影响的草东这一票了。

台湾乐坛的巅峰其实是7080年代,就是“民歌运动”后的革新。台湾单纯是把双黎、陈歌辛等人开创的华语音乐,进一步简化了。除了录音、混音水平提高无一是处。最典型的例子,采槟榔直接从fusionjazz变成了芭乐。

因为70年代左右华语地区都面临一个问题,港台是经济发展起来了,城市化起来了。一是承接旧时上海滩音乐,二是仍然没有改良的民族音乐,三是直接面临欧美,日本音乐的冲击,四是内地文艺三改过后强大的红色歌曲,民族音乐的冲击。

早期艺术化流行歌曲、红色歌曲、抒情歌曲、现代流行歌曲,是四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大家的起点都一样,都是早期艺术流行歌曲,但都面临了数十年的文化发展断层。别人靠思潮运动先行解放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已经做出成绩的时候,你才开始有样学样的做抒情歌曲。

和台湾乐坛相比,为何香港乐坛不行

香港最早音乐是受内地影响的,因为早期香港文艺界人才基本全是新中国前后上海那块大批逃到香港从而带动香港文艺发展的,比如香港早期电影只有粤语残片,被内地来的影视从业人员吊打加上后来台湾资本的加入,导致在许氏三兄弟起来之前香港一直是国语片国语歌占据绝对霸主地位。

到了七八十年代,台湾香港先后伴随日本经济入侵而后的文化入侵影响,大量流行歌曲逐渐蔓延开。没错,这个阶段台湾香港文艺界的爹是日本,而日本文艺的爹则是五六十年代驻军的美军,毕竟那年代美军被动带来欧美本土的文化和美国政府主动对日本本土文化引导驯化。

所以,港台八九十年代文艺的确可以叫欧美一声祖宗。

台湾的流行乐发端于70年代的民歌运动,而民歌运动是和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社会思潮紧密捆绑在一起的,罗大佑就是民歌运动的集大成者。而香港要简单得多,经济腾飞后市民对本土文化需求大幅提升,就从英文歌直接转型成粤语歌了。种子不同,结出的果实自然也不一样。

除了上面说到的邓丽君,罗大佑,齐秦和周杰伦,8090年代台湾乐坛为何强。像陈升的很多歌,一听就知道这是国风,张雨生去世前的大量作品把民乐/台湾民歌和摇滚、blues、电子音乐结合。

伍佰的台客摇滚不是内地民歌风,但绝对是台湾民歌风,以及台湾少数民族几位歌手比如温岚、动力火车、高胜美包括最大牌的张惠妹,都有非常出色的台湾民歌风作品。

是天王,贡献确实也大,但周杰伦也被吹嘘得过高

台湾乐坛最强就在这里,音乐风格来讲主要是台湾新民歌,新民谣,原住民运动当时发展出了多条主线,其中民族音乐流行化做得很好,然后就是罗大佑,齐秦,伍佰代表的民谣流行,摇滚流行,再到单纯pop做得最佳,这真的是华语乐坛的巅峰了。

其实在周王陶林的rb,说唱,新中国风时期就已经是衰退了,只是商业上达到巅峰。

周的歌曲现在火是因为他的那一代受众正值壮年,所以把他推封神了。你要说他的影响力肯定有,贡献也挺大的,但是华语音乐嘛,音乐性有天生的不足(中华民族历史上就不认为音乐是啥好东西,不入流,导致现代音乐几乎纯靠移植引入),普遍意义上的音乐欣赏能力不足,所以需要依靠歌词来拓展受众范围。

中文在歌词方面却恰好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华民族有悠久的诗歌历史,不用起来又太浪费了。至于说商业性,商业性不是坏事,但台湾乐坛的发展路径走的是一个逐渐流俗(中性词,非贬义),脱离社会责任的道路。

说白了,商业价值逐渐增高,但文化和历史价值又消磨殆尽,综合价值是下降的。

欧美,日本能够载入史册的流行音乐,也并非都是billie jean这种,更多的是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或者hotel california这种,鲍勃迪伦甚至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人家鲍勃迪伦和披头士争议好久都不敢说曲大于词,很多周粉认为词不重要了?

词不重要听古典纯音乐不好么?说白了就是喜欢的歌手词写得差,被比下去了,找找借口而已。比如周粉跟芭乐歌手比时就吹什么词写得好,什么止战之殇反战,梯田环保等。把别人词贬得一无是处。到跟罗大佑这些比时,词又不重要了,主要是没得比。

流行音乐不看词流行个毛啊,周杰伦的我们在成长,能流行吗?词换成《爷爷泡得茶》又不一样了,《蓝色风暴》和《霍元甲》词一换是一首歌吗?

2023年,继香港乐坛过后,我宣布,台湾乐坛正式“过时”

80年代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之间,港台新马几乎随便一首歌,无论是口水歌还是原创金曲,亦或者翻唱东北亚的日韩歌曲都能在内地有很高的传唱度或者知名度,当时的内地经济社会落后东南亚华人一大截,导致制作水准参差不齐。

除了摇滚,民谣,红歌和民族歌曲这种重歌词的人文素养的歌内地还能勉强不落下风,另外的所有注重编曲的曲风,几乎没有和港台成熟唱片工业一较的实力。

其实,港澳台新马泰的华人对内地歌曲的了解很少,比如21世纪头十年,大陆流行乐以网络歌曲为主,虽然在努力模仿港台的风格,但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歌曲都只有内地市场,因为同时期台湾乐坛正处于巅峰。

另外加上防火墙,早年内地的歌曲很难受到港台新马的关注,随着2012年后抓耳旋律越来越难写,导致很多2000-2012年之间的内地歌曲被翻出来,从近10年来油管上台湾地区翻红的2012年前的内地口水网红歌如求佛、秋天不回来、做我老婆好不好、西海情歌、套马杆、犯错可以看出来。

华语圈听音乐,大家品味都是一样的,只要歌曲旋律抓耳,歌词不太差就行,要是能写出个不落俗套的歌词,那就是上上品啦,哪有什么高低贵贱,最近几年抖音口水网红歌垃圾是垃圾,但是旋律抓耳,港台新马那边普通人不照样跟着哼,那和2007年内地普通人哼港台口水芭乐有什么区别。

不管如何,因为之前积累港台乐坛撑到2020年左右,当然香港乐坛早已经过时。台湾乐坛前几年周杰伦还是巅峰,但随着去年五月天假唱,周杰伦写《圣诞星》这种歌曲。台湾乐坛,也正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