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收视连续破1,央视舍弃流量明星后,却找到了收视密码

文|振颜

编辑|伯寅

继《觉醒年代》后,主旋律剧又爆了。

央视一套播出的《问苍茫》,上线后收视率连续破1,并且呈现出了一路飙升的趋势。

原本有央视强大的收视底盘做支撑,拿下这样的收视成绩并不让人意外,但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剧还在豆瓣拿下了8.6的高评分。

要知道《问苍茫》讲述的故事内容与先前的《觉醒年代》等作品大差不差,观众也早已了解了这段历史。

但为何这部剧对大家还有如此强劲的吸引力呢?三大亮点,缺一不可。

以往同类型剧中很少描绘的青年毛主席(王仁君饰演)返回湖南办学,并成立党支部的故事。在这部剧中完美再现。

陈独秀(宁理饰演)和国际代表的博弈,最终获得主导权的始末,都被一一展现。

哪怕是蒋介石(白客饰演)如何从郁郁不得志的普通青年,一步步取代党内人士,并坐上高位的过程,也都进行了细化。

震撼人心的上海武装起义,从周恩来的视角切入,将真实的战争场面还原,再现枪林弹雨中获得革命胜利的过程,枪杆子是一方面,智慧和决心同样不可或缺。剧作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去呈现,仿佛自己就是参与会议的一员,也亲眼看到了尸横遍地的残酷。

而汪精卫和陈独秀的对话,以及青年毛主席呼吁大家发动农民武装,搞土地改革,这在历史中都曾经真实上演过,剧版改编后再次搬上荧幕,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而高度还原历史的同时,这部剧又向大家展现了1921年中国苍茫大地的历史局势,将当时的两党,一个处于迭代,一个刚刚兴建的不同时期,以穿插交织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双线并进,更容易形成对照,也更具戏剧性,这也是影视作品的表达与其他载体的不同,更直观也更具可看性。

哪怕是对人物牺牲的呈现方式,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以一种极具美感和张力的方式表达,画面质感也同样堪称满分。

过去国剧市场上不是没有把毛主席事迹一五一十讲出来的作品,但大部分都是按照时间线去推进剧情,为了展现宏观的“大”,从而忽略了描绘人物具体的“小”。

但《问苍茫》却从老路子里跳脱出来,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来描绘主人公的事迹,讲他如何带领着工人闹革命,也讲他如何成立湖南党支部,还讲他怎样传递新思想。

然而真正与众不同的是对青年毛主席成长线的深入刻画。

在前期剧情中,青年毛主席还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但一腔搞革命的热血,却还没有真正了解何为工人阶级,于是深入到工人群体中,看他们的水深火热。

当他看过了安源路矿工人有的仅仅是七八岁就被雇佣当童工,有的生病了还要睡在虱子床上,并且根本不敢找医生看病,生怕资本家们把他们赶走,连工钱都拿不到。

吃的是难以下咽的糟糠,馊了的饭,穿的是只能把隐私部位挡住的破烂衣服,就连失去丈夫的女人,带着孩子找烂菜叶子过户,都要被说成恶鬼。

真切体会了这些工人的苦和心酸,他才得以成长为一个事事为人民着想的领袖,而不是一开始就把毛主席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

这部剧通过这一事件,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当时的中国是处于怎样满目疮痍的状态,人们真实的处境如何,思想如何,从而让观众们充分了解历史道路选择的不易,同时也更加理解,为何是毛主席能够带领着大家走向新中国。

因为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身的阅历经验,再加上对革命的满腔热血,并将坚定的思想结合中国实际的融会贯通,才让他成为了领导者。

一个没有被神化的人物形象,才能做到真正接地气,让观众有充分了解人物的实感。

有了好剧本以及优秀的主创团队,也离不开演员的演绎。

事实证明,扮演毛主席的形象不一定要在外形上一模一样,关键是得演绎出人物身上那股子精气神。

这一回,王仁君演绎青年毛主席,比以往的特型演员看上去更加温厚,也更有书生气,但在气场上却没有削弱半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剧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与陈独秀在大会上的唇枪舌战,陈独秀本就很有强势的领导范,此时的毛主席还只是候选代表,并没有实际的选举权,但他字字句句掷地有声,讲实际,辩是非,情绪层层递进。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当真是看的人激动万分,这就是表演和语言的魅力,没有夸张的动作,也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穿着长马褂的王仁君,却让我们看到了昂扬的斗志和决心。

而宁理饰演的陈独秀,则是让大家看到了他沉稳之余不拘小节,的一面,但最精彩的是,宁理把这一角色演绎的十分生活化。

可以端着碗干饭,也可以坐在街边撸串,他把角色演得更加鲜活生动了。

张晓龙版的汪精卫则是让人感觉狡猾又精明,在我方代表面前表现的以常坚定,但转头,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寒光,又透着杀气。

还有魏大勋饰演的蔡和森,唐曾饰演的李大钊,共同助力《问苍茫》成为一部精彩的群像大剧。这也让剧集看似是以毛主席的视角讲故事,呈现的却是革命群体。

没有流量明星,也不搞噱头,这一次央视舍弃流量明星后,却找到了收视密码,让主旋律大放异彩,这才是观众期待的年代历史大剧。

看过《问苍茫》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