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为什么选择抛弃小孙,留下董宇辉?

前几天董宇辉的小作文终于有了新的后续,东方小孙被免职,俞敏洪和董宇辉在 16 日晚的直播与用户沟通。但这样的效果,能被用户接受吗?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

最近,最大的热度要属东方甄选的事情了,董宇辉老师是我比较敬佩的人,因为他是打工人最羡慕的那种: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公司的目标高度一致,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可敬之人被夹在中间成为了“最受伤”的那一位。记得大明王朝 1566 里有一个比喻:一个人既要讨好这头又要兼顾那一头,两头都不敢得罪,哄着的人,叫“媳妇”。董宇辉既是购买用户的媳妇,也是公司的媳妇,平衡起来非常艰难。

通过这件事情,我从社会 / 管理和个人三个视角来深度分析选择的原因,以帮助你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社会层面:普通人痛恨努力后得不到回报

管理层面,东方甄选管理模式的弊端

个人层面,个人的价值创造 = 谈判筹码

一、社会层面:普通人痛恨努力后得不到回报

在这个社会的实际运作上面,努力得不到回报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如果放到一个熟悉的,真实可见的一个人身上,就显得非常的“赤裸裸了”。

就比如东方小孙在直播间“开会时”的态度与傲慢,他不是积极的肯定功劳,而是负面的“认为”东方甄选已经给了董宇辉“足够大”的待遇。

这就是赤裸裸的撩动。

可能很多朋友是通过董宇辉认识了东方甄选,而不是通过东方甄选认识了董宇辉,这就培养了一定的用户心智:董宇辉 = 东方甄选。

因此作为一个全年带货 GMV 达到 100 亿元的大平台,给头部主播的待遇显然 cover 不住他的汗水,这是引爆大部分网友的导火索。

最终导致很多人“负气”前往高途直播间来刺激东方甄选。成效很明显:截止现在,东方甄选已经掉了 300 多万的粉丝,损失近百亿,高途则增加了百万粉丝,股价涨幅还高达 72%。

大明王朝里面有一句台词很值得品味:有些事不上称没四两重,上称了一千斤也打不住。(当然我这里指的仅仅是不公的事情曝光之后的分量,而不是不公的事是理所应当。)

从社会层面来看,东方小孙犯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二、管理层面,东方甄选管理模式的弊端

东方甄选被誉为转型最成功的几个商业案例之一。

回想 2021 年,由于教育改革,俞敏洪老师被迫转型,将大量的桌椅板凳捐赠给贫苦的山区,思考着新东方及其团队的未来。

他发现农业经济还没有被互联网完全唤醒,彼时直播行业大行其道,正好可以利用直播的方式赋能给农业,推出了:连接生产者、消费者,持续提供高品质农品好物。

第一波流量,是俞敏洪老师带来的。

他退租大量校区,捐献了近八万套桌椅,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作为顶级 KOL 的属性,让东方甄选完成了从零到几十万粉丝的突破。

第二波流量,是董宇辉带来的。

这位被称为“兵马俑主播”“中关村周杰伦”的前新东方老师,开创了“知识带货”,被诸多媒体报道,让东方甄选在一周内粉丝破千万。在大众认知度上与李佳琦、罗永浩等人不相上下。

如果一直是蜜月期的话,可能会始终安好,但俞老师创建东方甄选的时候,选择的是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而不是适合直播电商的 MCN 机构。

传统管理模式是由 CEO 直接控制,有最大话语权,并且不允许出现威胁公司的人存在,包括取得盈利最大的那个人,否则就要清除或打压。

MCN 机构的管理模式则是服务制,他们为孵化一个超级巨星而费劲脑汁,一个巨星会养活一个公司,其他人则都是陪衬。

我们来传统管理模式下发酵的两个事件:

匿名小编,使用公司官号多次在媒体发声,发泄自己的不公平

东方甄选 CEO 小孙,在直播间甩脸子给客户“开会”

这里面导火索是董老师外部拍摄时使用的“小作文”,小编认为这里有自己的功劳,不应该全部归功于董老师,这种不满的情绪和小编的权限(使用官方账号发声的权限),刚好促成了这一事情,在首次发声后,居然还能再次发声,这体现了管理不当,用人不明的情况。

(这里有个推测,小编大概率可能是小孙,原因是这件事多次发声的权限,太蹊跷了,而且前段时间内部推出了“去董宇辉化”,他可能会考虑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落实这个事情,只不过结果把自己玩死了。)

从管理层面来看,东方小孙犯了两个管理问题:管理模式和用人不明的问题。

三、个人层面,个人的价值创造 = 谈判筹码

12 月 16 日,东方甄选发布“人事任免通知”,称经董事会决定:宣布免去孙东旭的东方甄选执行董事、CEO 职务,即日生效;董事长俞敏洪兼任 CEO。

昨天,在很多媒体上,都在猜测俞老师该如何二取一,今天终于出了结果。

不出意料的选择了董宇辉,我们回过头来可以想象,如果选择小孙,则东方甄选万劫不复,甚至影响到新东方,而选择董宇辉,则可以抚平粉丝的情绪,甚至获得很多好感。

回到这两个人创造的价值层面。

仔细了解小孙后,发现他的履历算得上是新东方的大功臣,他大学毕业便进入新东方,是新东方体系里成长起来的管理层,已追随俞敏洪 16 年,在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新公司的 CEO,披挂上阵,承担公司的第二发展曲线,在董宇辉尚未孵化出之前,就创造了千万的业绩。

反观董宇辉,大学毕业后在新东方西安校区任教,经过几年发展后成为最年轻的教学主管,因为公司的需要,转型为带货主播。通过对自我挖掘后,认为自我的突破点应该是老师身份与卖货相结合,教授知识成为了带货的主旋律,从而使公司的业绩从千万飘升至数十亿。

从个人层面来看,董宇辉的筹码要大于小孙的筹码。

可见在商人眼里,商业价值是第一要务,感情什么的,都需要往后放。(倒不是说俞老师绝情,估计搁谁身上,都会做出如此选择)

四、最后的话

在今年分享过一篇“樊登读书(现为帆书)”的转型,樊登老师作为樊登读书的流量权威,也不得不采取“弱樊登化”。

对比来看,俞老师采取“弱董宇辉化”也属实无奈,只不过人选错了,小孙“这把刀”太快了,割了自己的手。

因此只能选择开了小孙,奉劝俞老师,未来动手的时候“稳一点”,同时请给董宇辉老师留一点喘息的时间。

往深的来看,这种类型的企业未来都会面临这件事的处理,以史为鉴,且行且珍惜吧。

希望带给你一点启发,加油。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