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年度惊喜,国产现实主义剧集的又一高峰

作者 / 周燚

截止目前,在笔者今年最喜欢的国产剧名单里,《不完美受害人》名列第二名,第一名是《漫长的季节》,第三名是《狂飙》。

笔者个人给《不完美受害人》的分数是:剧本9分、导演审美8.5分、选角和演员表演9分、整体8.8分。这个剧是疫情期间拍摄的,可以看到剧中很多演员还带着口罩,受条件所限有很多室内的戏份,但导演的镜头很讲究,把室内戏也拍得很好看。

当一个导演拿到一个好剧本时是十分兴奋的。导演杨阳表示:当时看到高璇、任宝茹两位编剧写出如此优秀的剧本后,立刻停掉了自己手中正在推进的项目,一心一意地扑到了《不完美受害人》这个项目中来了。

选材和定位

资方对《不完美受害人》的定位是“时代洞察话题剧”。从选材来讲,《不完美受害人》是国产剧中很难对标、题材鲜见的品类。

欧美剧主要分剧情类剧集和喜剧类剧集两个大类。《不完美受害人》这种品类在欧美剧的剧情类剧集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集数较短的限定剧(迷你剧)。

BBC、HBO等平台生产项目,不以播放数据为绝对指导,这种题材虽然可能在传播度上不算最大众的品类,但容易拿奖(比如艾美奖、英国电视学院奖),《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拿到了第54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剧集。

在形式上:因为限定剧的集数不长,对演员档期的占有时间整体不算太长,很多大牌演员愿意参演这样的剧集,如迈克尔·基顿主演的《成瘾剂量》、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东城梦魇》、伊丽莎白·奥尔森主演的《爱与死亡》。《不完美受害人》最初走的是网剧备案,但最后发行到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两个电视台,同步爱奇艺播出,是网剧可以上星后的第一部台网同步播出的剧集。从传统电视剧的角度,29集不算很长。

在演员年龄上:这种品类的剧集偏成人向、熟龄向,主演年龄偏中年,如凯特·温斯莱特出演《东城梦魇》时已46岁、妮可·基德曼出演《大小谎言》时已近50岁、蒋静雯出演《我们与恶的距离》时45岁。《不完美受害人》中的几位主演,周迅现在49岁、刘奕君现在53岁、陈数现在46岁、董洁现在43岁。

在创作素材上:欧美这种品类的剧集通常是改编自“社会真实案件”,如《爱与死亡》就改编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家庭主妇坎迪杀人案。《不完美受害人》虽然是原创剧本,但是灵感来自近年的中国社会新闻,很多观众表示看完该剧后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刘强东事件。

结构和类型

很多欧美都市生活剧,做到最后都是涉案剧。如《致命女人》《大小谎言》等。

《不完美受害人》总体集数不长,结构不算复杂,剧情紧凑,戏剧矛盾集中,毫不拖泥带水。开篇就点燃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性侵案,接着牵一发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大成集团的股价波动、成功和辛路的婚姻在明面上破裂、赵寻的家庭出现裂痕、当事人的心灵被不断摧残拷问……

《不完美受害人》是一部好看的“情感剧”,同时它也有一些“情节剧”的特点。

从悬疑的角度,“谁陷害了成功”这条悬疑线一直贯穿着前面数集。

《不完美受害人》也是一部严谨的“律政剧”,剧中不少案例和细节,都起到了普法的作用。

抉择和转变

好的电视剧,往往会挖据出人性中的灰色地带。好的电视剧,离不开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和人性天秤在左右权衡时的转向。

《不完美受害人》的核心剧情和“名场面”就来自于这种抉择和转变。

赵寻(林允 饰)在事件过程中到底是“愿意的”还是“拒绝的”?事后到底是说真话还是假话?面对“包养”是接受还是拒绝?

辛路(陈数 饰)对成功到底是隐忍还是反击?

成功(刘奕君 饰)面对老婆的离婚协议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面对赵寻这个不可控的变量,他又该如何应对?

李怡(董洁 饰)就真的甘心做情人吗?

林阚(周迅 饰)是继续替权贵擦屁股?还是替弱者发声?她的立场会发生动摇吗?从后续的预告来看,林阚在关键时刻的重大抉择将是本剧的名场面之一。

立意和思考

一些电视剧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娱乐观众的层面,还有引发观众思考这样的更高追求。《不完美受害人》让人不得不深度思考这些问题:

1.环境和个体的身不由己

在《不完美受害人》中,观众看到了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身不由己。

赵寻不敢拒绝成功,是因为拒绝了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在一些官场剧里,身在高位的官员最终选择了做贪官,是因为被环境“同化”了,做清官太难了,水至清则无鱼,拒绝人会付出很多的代价。

编剧高璇透露,当时某平台大佬看到剧本后被赵寻这个角色深深共鸣,这个大佬说“自己也做了很多不想做但又没法直接拒绝的事”。

2.权力造就的认知偏差

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我们从《不完美受害人》中看到了强权对弱者的欺凌。

《不完美受害人》好就好在,强权者站在自己的角度,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欺凌,这是一种“理所当然”。成功有很多情人,他也确实“真心地”爱着每一个情人。

成功这个角色让我想到了《大时代》里的丁蟹,坏人自己是不觉得自己坏的。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成功的这种“理所当然”?是权力高位造就的认知偏差。

一个身在高位的人,无法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3.金钱成为了社会的指引者

成功选择用金钱来“善后”时,赵寻的父母差一点就同意了。

金钱勾起了人心中的贪婪,金钱让人变得懦弱,金钱支配了人与人的关系,金钱成为维系表面婚姻的筹码。

去年有个新闻,王思聪打人耳光后陪当事人200万和解,抖音下面很多网友评论:“我也想被王思聪打!”

金钱践踏了人的尊严。

为什么拜金主义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因为每个人都把金钱当成了指引者,“我们与恶的距离”近在咫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拜金的“原罪”,每个人成为了自己不堪的制造者。

4.法律维护人权平等

法律的制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有了法律,才有“公民”这个概念,才有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法律保障了人权,法律让“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不完美受害人》告诫人们,每一个公民的力量即使是再渺小,都有法律这个强大的后盾,让你对任何违法的事情,勇敢说不!

人物和身份

电视剧的角色从身份的角度,可分为“大人物”和“小人物”。

有“小人物”写得很好的剧,也有“大人物”写得很好的剧。

有些剧作家擅长写大人物,如《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人民的名义》《走向共和》等这样的剧。

《不完美受害人》也是写大人物,写的是富豪,写上流阶层。从角色的身份上,堪比HBO的《继承之战》,《继承之战》的原型就是默多克家族。

《继承之战》呈现了上流社会的肮脏和丑恶,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充满魅力的。

国产剧近年来在创作观上陷入了一种创作误区,编剧和导演们都想通过塑造“不完美的人物”来体现角色的复杂和人性的深度,但却全然不顾观众喜不喜欢这个角色。

在这样的创作观下,其结果就是,虽然很多剧的角色是“不完美的”是“复杂”的,但却是让观众极度讨厌的,尤其是那种“成长型的角色”。观众都讨厌你的人物了,又怎么会喜欢你的剧了?

《不完美受害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虽然每个角色都是不完美的,都是复杂的,但大部分的角色都是有艺术魅力的,都是讨喜的。

今年国产剧,继《狂飙》里“高启强”出圈后,又一个反面角色“成功”成功出圈。

观察和提炼

《不完美受害人》是今年国产现实主义剧集的又一高峰。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一是对现实社会细致的观察;二是对现实社会的艺术提炼。

成功这样的角色,如果高璇、任宝茹没有深度采访或长期观察国内一线企业家,单凭艺术想象和社会新闻,肯定是创作不出现在这样的人物的。

辛路、李怡这样的角色,编剧若不是长期观察过有钱人的原配和情人,在情感上是写不出那种细腻程度的。

剧中的各种法律案件,编剧如果不是长期扎根在律所,接触过各种律师,在细节上是不可能那么严谨的。剧中的律政戏、对话戏很好看,有来有回有层次,一点不枯燥。

现实生活虽然是创作者的第一素材,但仅仅观察、描摹和复制现实还不够,还需要艺术提炼艺术加工,因为艺术需要高于生活。

《不完美受害人》的主创很好地平衡了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打造了这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还有,毛阿敏的片尾曲《不完美》也很好听:

“有谁能完美,能放下狼狈”

“爱无谓,心有愧”

看《不完美受害人》的过程,就是一个拷问自己内心的过程。

长视频需要娱乐,也需要思考。国产剧需要更多的《不完美受害人》。


商务合作 请联系:

zsh762079852(微信ID)

18510712046(电话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