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漫威到底是不是电影”, 我们在谈论什么?

漫威最近有点“水逆”。

死对头DC凭借《小丑》这部独立电影勇夺金狮奖,成为了历史上所获荣誉最高的超级英雄题材电影。

得到电影界艺术肯定的是DC公司,那么自然而然地,人们就会对如今的超英电影老大,以爆米花娱乐和商业价值见长的漫威有了看法,进而演变成了“漫威的电影算不算电影”的大论战,并且这在欧美电影界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场有关世界上最大电影IP的讨论,也许将改变整个电影发展的历史。

|争议本质:存在就是合理吗?

事件的起因,源自电影大师,《出租车司机》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近期的一次言论。他在宣传自己的新电影《爱尔兰人》时声称“漫威电影不是电影,它就像一个主题公园”(比较巧合的一点是,《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极大影响了《小丑》的故事风格,并且前者的主演,好莱坞的演技之神——罗伯特·德尼罗还成为了后者电影中小丑成长道路上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此话一出,算是掀起了全网的骂战,漫威粉丝声称马丁·斯科塞斯跟不上时代,无法真正理解漫威电影;支持他的人则说:漫威电影本身就是娱乐化的产物,纳入算作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来说有些牵强。

如果单纯是互联网上的互撕也不算什么,可随着事件慢慢发酵,许多好莱坞的导演和演员也纷纷现身,分成了两派观点。

支持斯科塞斯的基本都是现今欧美电影界的大佬级人物,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佩德罗·阿莫多瓦、肯·洛奇、李安,还有DC的前任总导演扎克施耐德。

这些以艺术电影为己任的导演都在抨击漫威的一个致命缺点——过于商业。就像科波拉说的,漫威的电影没有知识与启发,观众在里面感受不到光影的艺术价值。而面对迪士尼砸金子弄出来的酷炫特效,现如今在做技术革命的李安也说漫威的招式过于简单重复,即使有网络化的背景支撑也会让观众慢慢感觉到审美疲劳。

另一派,支持漫威的基本上是参与漫威电影制作的人员,包括小罗伯特·唐尼,“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即将成为女雷神的娜塔莉·波特曼以及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

他们支持的道理很简单——人民需要娱乐,需要劳苦生活之后的慰藉,而且,存在即合理。这些观点有点像前段时间《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的言论:你即使不喜欢,也得让他存在呀,并且你不喜欢那是你的事,重要的是大众喜欢。

其实这两派言论的分化并没有简单的口头骂战那么简单,看看两方的代表人物,加上他们所坚持的电影思想,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市场与电影本身,资金与流量IP,技术与内容全方面的博弈。这不仅说明好莱坞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甚至还能直观地发现一代人思想的变化。

甚至,有人说:经此一役,说不定电影马上就要死亡了。

|老牌电影导演需要靠流媒体公司投资

先看支持派这些导演的经历,他们都是正统电影完美的代言人,在这些导演眼中自己的作品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留下艺术的足迹而诞生的,他们习惯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用光影与故事的个人化描述讲给观众们。说白了,他们坚守着电影的初衷。

你可以在科波拉的《教父》中摘取到“圣经”般的哲理,在阿莫多瓦的《捆着我,绑着我》当中知晓人与人之间伦理的恶性。回看漫威,也确实做不到在《钢铁侠》里体会到《出租车司机》那样的社会学意义,在“复联”的群戏中也感受不到导演的独特风格。但这一众导演如此一致的发声,也在说明他们都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机,这源自他们共同的窘境——没钱。

拿斯科塞斯的新片《爱尔兰人》来说,这部电影有这位大导演亲自坐镇,还有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两大骨灰级影帝再度联手出演,电影的质量肯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加上CG新技术的加持,导演也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运用起了新东西,综合来看应该不愁投资。

而事实情况是,这部电影在立项之前,好莱坞的六大影业公司没有一家给这位纵横影坛五十多年的导演面子。到最后伸出援手,给这部电影投资的是流媒体行业的新兴巨头,年轻的网飞公司。

网飞的崛起其实也象征着传统影视行业的落败,早年间的网飞是提供线上DVD租赁的公司,06年之后他们开始扩张版图,提供线上流媒体的订阅服务,以此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并且坚持购买大量优秀作品的版权,使得内容丰富度提高。而他们最瞩目的成绩是依靠观众体验的分析来打造自己旗下的剧集,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编剧模式被打破,剧集故事创新度不是来源于某位编剧,而是全网几千万观众,这无疑给影视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创新,保证了影人创作的灵感。

许多大导演开始喜欢这种模式,像大卫·芬奇,阿方索·卡隆都纷纷投入网飞的怀抱。而与之产生的效应,是剧集内容和生产剧集的公司超越了影业公司的收益,连苹果都在考虑打造自己的流媒体公司。

反观传统电影市场,北美票房市场一年只有约百亿的浮动,而没钱带来的坏后果就是人才流失,电影行业的创造力在被慢慢吞噬,这是互联网的快捷方式给电影带来的最大冲击。

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影人们都快要保不住的电影市场被迪士尼一家占据了超过二分之一。尤其在漫威收购了二十世纪福克斯之后,像华纳这样的巨头似乎都无法与迪士尼掰手腕了。

恰好漫威影业,是迪士尼旗下最值钱的IP。说白了,老影人对漫威的群起攻之,其实是对它背后迪士尼垄断电影市场的反击。

我们还可以期待一下如今作为反漫威利剑的《小丑》,这部既是漫威死对头家出品又满含艺术风格的电影会不会在明年的奥斯卡上面摘得最佳呢?如果没有,迪士尼那便是完完全全的统治了好莱坞。

|老牌电影人走技术革新路线,没有成功

既然内容拼不过,那搞技术革新呢?目前看来,这一点还是没成功,李安很现实地证明了这一点。

之前他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打破电影24帧的传统,用120帧取代24帧,这可以让电影更加细腻真实,观影感比“复联”震撼真实多了,也能极大改变导演与演员的创作习惯。如果这项技术成功普及,那便是能载入电影历史的大事件,是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以来近十几年最伟大的变革,李安将是能够站在卢米埃尔地位的人物。

可惜,四年过去了,世界上只有两部120帧电影,并且都是李安拍的。

这说明技术革新似乎还并不足以让电影行业有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么一看,漫威和它背后的迪士尼甚至是这些新兴的流媒体公司彻底将电影变成了资本的玩物,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似乎岌岌可危。

|历史会证明:漫威是伟大的

抛开这些导演因为资金对漫威的成见,以及迪士尼的资本侵入。漫威做的这一切,只能用伟大两个字形容。它不仅伟大,还是电影发展上重要的变革者。

在此之前,电影的故事模式还是比较单一,许多庞大的内容一般都需要在两小时的时长内实现,这对导演演员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可剧集不一样,剧集可以铺设好内容再进行叙事,它的内容有很大的格局容量,能体现更多的东西,并且剧集每集留下的故事悬念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

这些在之前的电影上见到的很少,虽然也有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系列,但是漫威真正把这种剧集化的模式变成了自己的电影宇宙。

漫威的电影宇宙不同于系列电影的地方在于它的拓展性,有漫画作为基础的漫威有着庞大的故事体系打底,这让他们可以通过分开不同电影系列最后汇集成一个合集的能力,漫威的一部电影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给后面的电影做线索,甚至去挖掘一部新的故事,就拿《钢铁侠》来说,这部电影是钢铁侠的个人电影,也是“复联”故事的开始,更引出了神盾局,依靠神盾局联系到了其它英雄的故事,而其他超级英雄又有自己的故事线。这相当于层层扩展,给了漫威近乎无限的故事来源,即使一个系列的故事枯竭了,也可以通过主体故事线来引出新的内容。

于是,漫威可以包容不同风格的导演演员在他们的计划中去创作,不仅如此,漫威的超级英雄故事还可以发展到世界各地,给不同肤色的演员提供机会,比如《黑豹》和《上气》。这是给死气沉沉的电影界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机会,因为漫威的资金保障,导演不用担心电影之外的问题,专心于创作,这是漫威能给予创作最好的保证。

除了这一点,漫威慢慢将超级英雄的电影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与之伴随的是整个电影市场的进步,老影人不会守着传统模式不去创新,新的影人会根据漫威带来的流量特点去创作新的吸引观众的故事,这是一种比技术还重要的变革,它促使影人眼界的变化。

互联网带来的快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电影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懂变通,阳春白雪的电影艺术还是有人欣赏,只是它们创作的模式要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最后,漫威其实已经是我们95后的一种经典回忆了,它铺设的故事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习惯了漫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